分享

魏晋时期的名士为什么要归隐山林?他们为什么不愿入世?

 四地闲夫 2020-07-23

说起魏晋时期,不了解历史的朋友们或许对这个时期很陌生,对于所谓的魏晋名士,可能也仅仅只限于听说过而已。

魏晋时期的名士为什么要归隐山林?他们为什么不愿入世?

历史上的魏晋名士,以隐居山林不出仕做官而闻名,这是魏晋时期一个极有意思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魏晋时期的名士们,要归隐山林?不去入仕发挥自己的才华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从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开始说起。

首先,是外部因素。魏晋时期处于战乱时期,自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不断的战争,最后只剩下,魏蜀吴三个国家。

这三个国家在后期先后灭亡,所有政权归了司马家,司马家创建了西晋,西晋建国后,还是战乱不断,先是南北分裂,后是五胡进犯。

魏晋时期的名士为什么要归隐山林?他们为什么不愿入世?

另外,在朝堂中,士族门阀掌握较多的权力,几乎把持着朝政,加上士族门阀内部矛盾斗争激烈且复杂,在这些环境之下,导致当时的政治环境处于黑暗。

当时政治环境的黑暗,朝堂中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卷入党争,站错队伍,导致丢了性命。

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多数饱读诗书的名士们,不再以实现自身的抱负为己任,他们想逃离这样的环境下,就产生了归隐的想法

一些比士族门阀较为低些的普通士族们,虽然有着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却只能在朝堂上担任一些地位比较低微的职位,不在核心的权力之中。长期的打压下,发挥不了自己的才能,实现不了自己的抱负,最后只能选择归隐山林。

魏晋时期的名士为什么要归隐山林?他们为什么不愿入世?

除此之外,这还与当时的流行的风潮有关。

魏晋时期,虽然常年动乱,但是也是一个思想极为活跃的时代。名士们多数特立独行,直抒己见,自信潇洒,不拘小节。另外名士们还崇尚饮酒,服药,纵情山水的生活方式,这些方式还得到了当时很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在曹魏时期,当曹丕坐上皇位后,采纳尚书令陈群的建议,实行了九品中正制,去进行选拔朝廷各级官员,这个制度是朝廷委派中正,由中正官在家世,品行和才能的考评红选拔人才给予品级。给予完品级的人委派到各个位置做官,这一制度虽然在前期有效避免党争的扩大,巩固了君王的权力。但是到了后期,所有的重要职位,都由当时的士族门阀垄断,甚至连委派的中正都是士族门阀当中的人。

渐渐的,很多名士们都对可以做官与否失去去希望,名士们认为自己无论有多大的才能,不是士族门阀出身的话,自己都难以在朝堂上做到自己想要的高位,所以就放弃了

魏晋时期的名士为什么要归隐山林?他们为什么不愿入世?

还有一部分名士归隐山林,是为了有一天能以更好的方式走出去。他们把归隐山林这段时间,当成自己的过渡期和磨练期,慢慢的把自己磨练成一个世外高人。等自己有了一定的名声,就可以被当时的权力中心发现,用自己的才能去实现的自己抱负,。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想法。

可以这么说,大部分名士归隐,是为了逃离自己不想去面对的现实环境。大部分的归隐名士容易在秀美的山水间感到快乐,在喝酒吃药的的作用下,在那一段时间精神足够的释放,忘却了当下那些使自己不开心的因素。

魏晋时期的名士为什么要归隐山林?他们为什么不愿入世?

结合以前的观点来看,名士的一些做法也是有一些无奈之举的。当时朝堂的黑暗,士族门阀的垄断的朝堂,他们没有途径入仕导致无法施展自己一身的才能和抱负,通过归隐山林,纵情山水,去抒发压抑已久的苦闷,他们是属于那个时代的悲剧者,因为没有人愿意主动选择一个相对于隐僻的环境,即便那里再美,这是魏晋时代的悲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