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众人皆知“离离原上草”,但“离离”是啥意思?很多人表示懵圈

 明新老李 2020-07-24

在浩瀚的唐诗殿堂中,有很多璀璨的明星,它们像一个个装点文学圣殿的珍珠一样,不仅让唐代诗坛更上一层楼,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众多唐诗名作中,有一首诗可谓上至三岁幼童,下至耄耋老人皆可吟诵。它就是由“诗魔”白居易创作的《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是白居易十六岁时的佳作,同时也是为了应考所作。

众人皆知“离离原上草”,但“离离”是啥意思?很多人表示懵圈

第一、少年才俊的诗歌人生

唐德宗贞元三年,即公元787年,一位饱读诗书的少年由江南赶往长安。他希望能以干谒的方式,谋得一官半职,但是未曾想到,却被顾况泼了一盆冷水。

但他却未曾有半点气馁之意,当他将一篇应考习作《草》展现出来时,他的才情和抱负也就一览无余了。

这位翩翩少年,就是后来的大诗人白居易。而《草》,则是白居易在少年时代,准备应试的试帖诗习作。

按照唐代的科举考试规矩来看,凡是限定题材的诗题,都必须在题目前,加“赋得”二字,所以这首《草》又叫做《赋得古原草送别》

众人皆知“离离原上草”,但“离离”是啥意思?很多人表示懵圈

据说唐代名士顾况看到白居易时,曾十分轻蔑和不屑。并且以白居易的名字为题,写下了“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之语,大概意思为长安的米价非常贵,你真的是居来不易。

但是当白居易将自己的习作献给顾况时,这位阅文无数的诗坛老手,居然十分激动的说“道得个语,居亦易矣!”。这就是十六岁的白居易,以一首《草》而闻名于京师的故事。虽然故事很短但却寓意延长,同时也再一次证实了白居易的才华。

众人皆知“离离原上草”,但“离离”是啥意思?很多人表示懵圈

很多人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可以背诵这首诗了,但是课本中却仅仅收录了前四句。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而后四句则为“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如果加上了这四句。离别凄苦之情,便跃于纸上。

实际上仅凭前四句诗文,其实就可以让白居易,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试想一下,一位年仅16岁的少年,居然就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在当时社会,绝对是一件非常值得震惊的事情。

众人皆知“离离原上草”,但“离离”是啥意思?很多人表示懵圈

第二、“离离原上草”中“离离”蕴意

众人皆知“离离原上草”,但“离离”是啥意思?很多人表示懵圈。

按照《草》的整体意境来看,“离离”可以解释为青草茂盛的样子。实际上在唐朝时很多文人,在创作诗歌的时候,都曾反复使用这两个字。

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就已经出现过“其桐其椅,其实离离”的字样。《文选·张衡》记载:“神木灵草,朱实离离”。

其实这些文献记载,都在反复强调,“离离”二字,就是青草茂盛、硕果累累的意思。

众人皆知“离离原上草”,但“离离”是啥意思?很多人表示懵圈

就连诗人唐代诗僧贯休,都在《经弟妹坟》诗中,写道“泪不曾垂此日垂,山前弟妹冢离离”。这说明“离离”又可以代指“冢”,这种悲到极致的表达,足以令人为之感叹。

而白居易在《草》一诗中,开篇便写道:“离离原上草”,表面上看是在塑造青草茂盛的样子,但实质上却是为后四句做铺垫。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用草之茂盛,进而衬托人与人之间的离别之情,总会给人一种难以抑制的离愁别绪。

众人皆知“离离原上草”,但“离离”是啥意思?很多人表示懵圈

事实上大家回过头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名字,《赋得古原草送别》就可以了解其中的内涵。因为题目中的“送别”二字,其实就是整首诗歌的主旋律。

“送别”一方面,是描绘了“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的离愁,同时也体现出了另一主题,那就是歌咏生命的坚忍不拔。

所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离离”与“荣”呼应。青草虽然在秋季枯萎了,但是在春季星火燎原之时,就可以焕发出第二次生命,也就是大家想看到的“离离”场景。

众人皆知“离离原上草”,但“离离”是啥意思?很多人表示懵圈

结 语

白居易在十六岁时,以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不仅博得了名士顾况的赏识,同时也让自己在长安名震四野。

这首有口皆碑的千古绝唱,早已经成为了小学生的必背经典。但是诗歌中的“离离”二字,却鲜有人知道其中的深意。读懂诗歌中的感情色彩,才能真正了解“离离”的情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