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澜沧江为界,分江内和江外茶区,江内(江东)有哪些茶山?

 说茶网 2020-07-24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端,这里不仅是普洱茶四大茶区之一,也是茶马古道的源头所在。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属热带季雨林气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茶树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但受地理环境、茶树品种、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各个茶山所产的普洱茶又有所区别。
以东南亚第一长河——澜沧江(湄公河上游)为界,将西双版纳茶区分为江内(东)茶区和江外(西)茶区,今天笔者先为茶友们介绍江内(江东)茶区,即易武、倚邦、革登、莽枝、蛮砖、攸乐这六座茶山,亦称古六大茶山。
易武
易武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乡,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它包括易武正山、慢撒茶山、曼腊茶山,是古六大茶山中茶园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茶山,因此易武茶山也称为易武茶区。
易武自古就出好茶,曾是中国边疆商业繁荣的茶叶贸易小镇。易武茶是标准的大叶种茶,条索粗壮黑长,茶汤苦涩较轻,香气高扬,蜜韵足,以茶汤香甜、口感柔和细腻著称。“香扬水柔,越陈越香”是易武茶最大的特点,在存储的过程中滋味会愈发浓厚、香气愈发纯净,柔中带刚的品饮体验和层层递进的转化之美受到了许多茶友的青睐。
易武茶区素来以“七村八寨”最具代表性,七村,是即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曼撒(易武)村;八寨,即丁家寨(瑶寨)、丁家寨(汉寨)、旧庙寨、张家湾寨、大寨、新寨、倮德寨。
“七村八寨”所产的茶也被人们称为最能体现“易武味”的茶。后来,在茶人们的不断探索之下,又发现了薄荷塘、百花箐(潭)、铜箐河、天门山(接近老挝)、金厂河等优质茶园,为“古六大茶山之首”的易武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倚邦
倚邦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最北部,属象明乡,是古六大茶山中海拔最高的茶山。倚邦茶历来优秀,是过去茶马古道的辐射中心,雍正时期曾被选为贡茶,曾经鼎盛一时。民国初年,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和交易中心转向易武,倚邦茶山逐渐衰落。
倚邦茶香气独特,微有蜜韵,口感甜润饱满,入口即化,山野气韵好。倚邦茶区的包容性极强,大叶种和小叶种茶树都有,以小叶种茶树更为典型,倚邦小叶种茶芽头较小,条索黑亮较短细,回甘快且较长久,常见的倚邦猫耳朵普洱茶就是小叶种茶。
革登
革登古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在倚邦茶山和莽枝茶山之间,革登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的,因革登有一棵被载入史册的特大茶王树,在古六大茶山中名气却很大,茶王树已在民国初年枯死,但其曾经的威仪仍在茶人们的心中。
革登的茶叶以乔木中小叶种为主,茶园主要集中分布在直蚌、新发寨、石梁子、新酒房和撬头山等五寨。以革登茶区晒青毛茶制成的普洱茶山野气韵明显,茶气强劲,回甘生津较好,茶汤顺滑细腻。
攸乐
攸乐山即现今的基诺山,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乡境内,历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云南大叶茶的中心产地。攸乐茶山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较高,气候条件优越,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攸乐山的基诺族有着悠久的制茶历史,现在还保留着制作火烧茶的特殊工艺。攸乐茶苦涩度较高,回甘快速持久,茶性烈,茶气强,生津较好;香型和口感与曼撒、易武接近,香气高扬,汤水细腻,总体偏柔和。
莽枝
莽枝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在莽枝种茶的历史已有千年,至少在元代已有成片的茶园。康熙初年,莽枝茶山的牛滚塘已是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至今牛滚塘的山梁上还有一条三米深的古道,据说是当年马帮踩出来的。在鼎盛时期,莽枝年产茶叶达万担之多。
莽枝茶山的茶树属于乔木中小叶种,茶汤入口涩味稍重,层次感强,韵味悠长,茶气较足。莽枝茶还以特殊香型著称,其香气清新怡人,虽与倚邦、革登香型口感类似,却有着它独特的柔美与甜蜜。
蛮砖
蛮砖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南部,是六大茶山中老茶树保存较好的茶区之一,传说是因当年诸葛亮在此埋下铁砖而得名。过去蛮砖茶年产量至少在万担以上,但大部分运往易武加工、销售,所以蛮砖一直不如其他茶区那样受人们重视,正因如此,这里的茶山和古茶园才得以较为完好的保存。
蛮砖生态环境较好,老茶园保留较多,且密度高,因采摘不过度,茶树长势良好,茶质还保持着很高的水平。曼林寨和曼庄村是蛮砖茶山比较有名的两个大寨,其中,曼庄村是蛮砖茶山人口最多的村及其中心大寨,而蛮砖茶山中茶园最多的则是曼林寨。蛮砖茶以云南大叶种为主,芽叶肥厚,香气沉郁,茶汤滋味浓重醇厚,内含物质非常丰富,非常适宜制作普洱茶。
以上便是笔者对江内(江东)茶区古六大茶山的简单阐述,仅做参考。
以上便是笔者对江内(江东)茶区古六大茶山的简单阐述,仅做参考。(本文系说茶网原创文章,作者:云胡,图来源:说茶网/南茗佳人,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