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条数据说完某地的一个产业

 大秦笔记_文旅 2020-07-24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茶产业

根据中国海洋食品网《恩施硒茶:用茶叶编织一条增收链》进行整理

(1)2016年,全州茶园面积147万亩,茶业综合产值110亿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3765元,占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3.1%,占人均家庭经营收入的98.4%。

(2)茶叶对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的贡献率达到16%。

(3)在以茶叶为主的产业扶贫带动下,30年来全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00多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3%。

(4)目前,全州茶叶基地15万亩以上县市5个、万亩以上专业乡镇43个、千亩以上专业村361个。

(5)在龙头企业培育上,通过实施“市场主体增量行动”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设立特色产业发展基金和县域调度资金,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支持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6)目前,全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81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州级龙头企业52家,有4家企业进入全国百强茶叶企业榜。

(7)推广了“121+X”产业扶贫模式,即每个贫困村明确一个主导产业,对接一个产业合作社和一个金融互助合作社,联结一个龙头企业,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硒茶实现致富的内生动力。

(8)全州2000余家茶叶加工企业,每年解决农村居民近两万人的就业问题;有98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结对帮扶贫困村268个、13513户,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6750元;623家茶叶专业合作社,每年向入社的11万社员返利分红3082万元。

(9)通过茶旅融合,近几年每年吸收约10万农民就业,带动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5万人。

(10)实施“互联网+茶”行动,开展“万村千乡示范工程农家店”建设,2016年茶叶电商平台成交额达到1.9亿元。全州729个贫困村建立电子商务乡村综合服务站511个,带动近两万贫困群众从事电商产业,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11)2017年,“恩施硒茶”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富硒养生茶”牌匾,获得“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12)制定了《恩施富硒茶》省级地方标准,参与制定了NY/T600-2002《富硒茶》部颁行业标准。

(13)按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大力开展茶叶标准园创建,全州“三品一标”基地认定面积88万亩,占到茶园总面积的60%。

(14)推广“茶-沼-畜”生态循环模式,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平衡。

(15)在龙头企业全面推进“全程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产品可召回、责任可追究”的茶叶质量全程二维码追溯系统建设。

(16)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目前,宣恩县、咸丰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鹤峰县、恩施市、利川市、咸丰县成功创建“省级茶叶出口基地县”。

(17)2015年建起了全国唯一的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具备6大类1519项产品、2189个参数的检验检测能力。

(18)在农业部的支持下,相继建成了1个省级茶树良种繁育场和6个茶树良种繁育基地,目前全州茶树良种化率达到78%,比全国高21.5个百分点。

(19)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机制,2016年州人民政府与中国茶叶研究所签订战略协作框架协议,聘请了陈宗懋院士等6位国家级专家为恩施州茶产业发展顾问。

——博主“营销十年—秦”编辑整理2017年12月29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