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有一个「量子快递」等待签收

 不懂广告 2020-07-24
我每天最期待的两件事,就是吃饭和收快递。

作为热衷于网络冲浪的90后,我不是在收快递,就是在收快递的路上。自从丰巢快递柜被网络群殴之后,每天跑一趟菜鸟驿站成为我一天中唯一的饭后休闲运动。

于是,我想,要是快递能像外卖一样,几十分钟送到我手上就好了。直到看到这支物流广告,我才明白,我的幻想不是梦。

是科幻片。



01
当「星际穿越」用来送快递

一张由点、线连成的画像,「打通」了上海、魁北克(加拿大)、哥本哈根(丹麦)、利马(秘鲁)这四个跨越全球的地点,联通了一个传送快递的空间通道。


被困电梯的女士,从电梯的上空,收到了来自利马仓储员抛下的快递。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科幻题材的物流广告。

因为国内绝大多数物流广告,总是拿「传递」的「东西」和对象做文章,没有哪个广告将「快递」的传递方式抽象化,并用一支科幻大片来解构,并重新定义「距离」的意义。

两点之间一定是直线最短吗?并不。

这支广告大片的导演,一定很喜欢《星际穿越》。


当四个地方、四个人在同一时间被打通,一个新的、联通的空间被创造,一个小巧的快递包裹就从仓库「掉到了收件人手中,而他们在原有的空间里像个大半个地球。

崇尚量子波动读书法的家长,也许真没法把书本知识瞬移」到孩子脑中,但我还真渴望能有这种「量子快递」,让「瞬时达」不再是梦。。。

这是一支很大片、很欧美的科幻广告,片子的广告主也是一个国际物流品牌「马士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

只知道四通一达、京东、顺丰的我,真的是头一次听说「马士基」,也让我第一次从电商物流的繁荣中审视中国快递业在全球物流行业的位置


02
中国快递牛B吗?

与电商的发展同步,从2010年到2019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一直在高速增长。


到2018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超过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之和,占全球快递包裹市场的一半以上。

另外,对比国外十天半个月都不一定到得了的快递,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可是享受着中国「光速」快递带来的1小时达、隔日达福利,再不济快递两三天总会到,而且大部分网购快递都有「包邮」。


由此,我们常常陷入一个误区——中国快递可太牛B了。

这是真的吗?

实际上,中国快递业之所以能有这么「漂亮」的成绩,一方面归功于中国人实在太多了,另一方面要感谢电商经济、直播经济下剁手党们的「奉献」。


但是,一旦离开中国市场这个地盘,放眼更广阔的国际物流市场,我们其实很难见到中国企业的影子

往往占据市场高份额的是欧美物流企业,而这个片子的广告主「马士基」,正是深耕集装箱航运(国际物流的主要交通方式)物流的全球性物流企业之一。

由2018年世界银行联合学术机构、国际组织、私营企业完成的一项物流绩效指标调查中,中国的物流绩效指数综合排名全球26名,占据前排的都是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的跨国运输能力在指标衡量中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贸易地位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国物流业的地位。

由于我国对外自由贸易发展得比较晚,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购置航运设备的国际物流业领域,我们得承认,我们还是比不上欧美


03
中国还未成为全球连接力主力

在疫情期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自己没有陷入物资困顿的陷阱,但却面临着依托国际物流体系的供应链中断风险。

也就是说,我们生产的产品,没法运出去,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国际物流体系,外贸依托于海外货运公司,所以在全球性的物流停滞中无能为力。

因此,在疫情之后的复产复工中,“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稳定国际市场份额”成为政府高层频频提及的重点。


不管是「四达一通」,还是京东、顺丰,他们的人力物力主要投入在国内市场,在国际物流市场却毫无竞争力可言。

数据显示,在中国国际快递业务中,国际三大快递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七成。麦肯锡的研究表明,美国和德国是全球连接能力最强的国家,而中国的全球连接力只有它们的一半。

微信朋友圈里的代购,恐怕也是中国全球性物流能力不足的见证吧,代购「代」的不仅仅是关税,还有国际运输高昂的费用。


因此,在代购圈之外,还有不少国外官网购买的「拼单群」,通过拼单来平摊运费。

“拥有具备全球服务能力的物流企业,是每一个真正的制造业大国应该做到的事情。”中国快递协会原副秘书长邵钟林这么说过。而中国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制造业大国。

我们可以神话电商带来的中国快递业的繁荣,但我们不能沉溺于此,无法自拔,因为中国还未成为全球连接力的主力。

感谢一支广告带来的思考,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快递如果要称得上牛B,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我相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