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穷人孩子得势后会更可怕?当年“凿壁偷光”的好孩子,后来成贪官

 无风起念 2020-07-25

在我们小的时候,长辈为了教育我们好好学习,常常会给我们讲一些刻苦学习之人的故事,用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努力了,未来才能够获得成功。

同时,这也告诉我们,别人生活如此之困苦都能好好学习,而我们生活在这么方便的时代,有着这么好的生活环境,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学习的机会呢?

而这些故事之中便包括了“凿壁偷光”,虽然这个故事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而言,都是耳熟能详的,但是人们却并不知道后面发生的事情。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叫作匡衡,此人小时候家中很穷,甚至连蜡烛都买不到。而他的邻居的家庭条件比较好,于是匡衡便在自己家的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希望能够将邻居家的光引到自己的家中,从而方便自己看书。

后来,匡衡知道了县里有个富有并且有很多藏书,但是不识字的大户人家。于是他便到了这户人家中去做帮工,并且不要报酬,只希望能够看他们的书。这个大户人家的主人听了之后感慨万分,于是便成为了匡衡的资助人,最终帮助匡衡成为了一个大学问家。

匡衡的事迹被当朝太子之后后,他十分赏识匡衡,并将其招入自己的阵营之中。不过此时太子的势力并不强大,因此匡衡的仕途也没有很好。但是后来,太子成为了皇帝,也就是汉文帝,而匡衡也因此仕途一帆风顺,从郎中升到了丞相,甚至还被授予了“乐安侯”的封号。

从小小的一个平民,最终成为了一个侯爷,这背后是匡衡巨大的付出。不过,匡衡虽然获得了如此之大的成就,但是人们对他的后半生却并无印象。这是因为,匡衡做官之后,确实也没有特别大的作为。

在匡衡晚年之时,他尝到了权势带来的好处,然后就开始飘飘然了,并仗着自己的地位而贪污受贿,最终酿成大错。匡衡的贪污之事被人举报了,而皇帝进行彻查之后十分震怒,于是便免去了他的丞相职位,将他的“乐安侯”的封号拿了回来,甚至还没收了他财产,当然也包括了所有的封地。如此一来,匡衡经过一生的“努力”,最终又回到了原点。

从匡衡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倘若一个人从小便是吃苦长大的,那么当他受到诱惑之时,便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毕竟穷怕了。这样的心态,也使得他们更容易走上歧途。因此,穷人家的孩子倘若得势后变坏的可能性更大。不过这也不是必然的事情,毕竟心性好的穷人大有人在,还是看一个人对于本心的坚守程度。

参考资料:《汉书·匡衡传》、《西京杂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