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易 张翔丨电影文学剧本《土乡情》1

 金秋文学 2020-07-25

电影文学剧本《土乡情》1

作者:木易 张翔

谨此献给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在甘、青战斗中的将士们
第一章

1 甘肃 鸟鞘岭地区〈昼〉

鸟鞘岭雄伟的山峰。彩霞飘荡在山峦的上空,叠彩秀丽的山谷中,青松傲立。白桦林一片金黄。在以上画面上叠印字幕:

一九三六年 冬

一九三六年十月至一九三七年五月,我红军第四方面军,由于张国焘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路线,被迫西征新疆,途经甘肃河西走廊,遭到蒋、马军的疯狂堵去和围剿。我红军战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英勇顽强地同数倍于我之敌进行了大小百余次战斗,终因弹尽粮绝,伤之殆尽。

1 两个衣衫褴褛,步履艰难的红军战士背着马枪,吃力地向前走着。

一个女同志的破羊皮坎肩的大襟被秋风吹开,露出被战大灼得焦黄的羊毛。她,背着一个刚满一岁的小女孩,焦悴但端庄的脸上显出刚毅的神色,她叫柳凤。

柳凤右边那大眼睛,园园脸的姑娘叫竹花。

镜头惭惭地移到她俩的脚下。

[特写] 两人拉着粗柳枝,两双用破布片缠扎的脚上,依稀可见里面是稻草做的鞋。

2 波涛滚滚的大通河边。

画面上,汹涌的大通河水滔滔地流穿在群山中间。

柳凤和竹花朝大通河走来,一岭一岭重叠的山峰。

柳凤望着巍巍的群峰和远处飘带似的大通河,缓缓地停住了脚步。

竹花:“柳姐,哪苍苍茫茫的不就是连长说过的祁连山吗?我们的队伍一定在哪里等我们哩。”

柳凤:“是啊,我们一定要走到那里,回到同志们的身边。我们决不能掉队……”

竹花:“连长不是说,越过前面的大通河,又进入了一个省啦。我们走过的省份我都记不清啦。”

柳凤:“前天召开的行军会议上,我才知道我们的西南和正西,就是青海的土族和藏族聚住地区。”

竹花:“土族?是不是咱湖南的土家族啊!”

柳凤:“不是的。听有的同志说,这是一个人口不多的民族,能歌善舞,和藏族不同的是他们以种田为业。”

竹花:“是吗?那边的山水该是什么景象呢?”

3 弯曲的山路。

苍白的月亮划破浓黑的云层,月光照亮远处一片开阔的干草滩。

祁连山积雪的峰峦依稀可辨。

黎明。晴朗的天空,冬日柔和的阳光照耀着奇丽的祁连雪山。幽深寂静的山谷底层复盖着松软的积雪。

一队马步芳的骑兵急驰在山道上。

马蹄踏踏 [特写]

4 开满野菊花的山坡。

柳凤和竹花坐在野菊花丛中,端着掉了漆的搪瓷缸子,喝着什么。

柳凤深情地望着怀中的孩子。

小女孩园园的脸,水汪汪的大眼。

隐约的马蹄声传来。

两 人警惕地望着。

大通河在山坡下汹涌地流着……

5 大通河边。

敌骑兵停下来搜索着。 

一个佩带军刀的敌军官举起望远镜向河边了望。

6 山坡上。

柳凤和竹花同时发现了敌人。

竹花:“姐姐,怎么走?”

柳凤冷静地观察着

7 大通河边。

敌军官的望远镜移到柳风那边的高坡上。

[持写] 望远镜的镜头里隐约可见柳风俩的身影。

敌军官:“一班长,上那坡上看看,好象……”

敌班长立正:“是!” 转身带骑兵上山。

8 高坡上。

枪声。

一支马家骑兵和地方民团沿着祁连山麓搜索。马队驰上一架山坡,一条沟。

柳凤:“快咱们绕过这片荒地,寻找地点渡过河去!”

竹花:“敌人快上来了。我还是阻击一下,你先走!带好孩子!”

柳凤:“不行!你走!我阻击一阵子!”

竹花:“柳姐,孩子熬过了雪山、草地,难道今儿要喂给恶狼吗!快,你走!”

竹花端起小马枪,推弹上膛。

远处,传来刺耳的枪声。

小孩子被枪声惊得大哭起来。

竹花:“柳姐,快走呀!咱们在河对面会合!”

柳凤看看竹花,又看看怀里的孩子,泪水夺目而出。

竹花向高坡上爬去。

柳凤恋恋不舍地向高坡背面走去。

9 高坡上。

竹花望着消失在坡背面丛林里的柳凤,又举目望着坡下汹涌的大通河。向坡下的敌人打响了第一枪。

敌人看清了坡上的竹花,蜂涌而上。

一瘦长敌人大叫:“抓共产婆!抓共共婆啊!”

竹花敏捷地在乱石间穿行,爬到坡的顶部,准备向背面突围。

竹花攀上坡顶,向背面一看,惊呼一声:“啊!”

镜头移到坡的对面,一面陡峭的石崖。石崖底下,汹涌的大通河翻卷着浪花。[特写]

竹花无比镇静看着涌上来的敌人。

敌人狰狞的脸。

竹花庄重地理理乌黑的头发,又端起了小马枪。枪没响。

敌人狂呼:“共产婆没枪子儿啦,冲呀!日奶奶的!”

竹花壮严宏亮的声音在山谷间回响:“红军万岁!共产党万岁!”

坡顶,敌人惊恐地望着竹花纵身跳下的石崖和崖下边的大通河……

滾滚的大通河充满银幕。 

10 叠印片名:

土乡情

《啊,土乡》的女高音独唱随即响起。

在歌声和以下画面中叠印演职员表:

柳风背着孩子在汹涌的河水中拼搏。

那一岭一岭的苍松翠柏。

祁连山绵绵的山峦。

歌声止。演职员表叠印完毕。

11 青海 大通河边〈昼〉

柳凤怔怔地站在河边的丛林里,张望着竹花阻击敌人的河对面那刀前似的悬崖。

镜头从河边移向河对间的悬崖。

柳凤悲怆地呼叫:“竹花――”

山谷回音:“竹花――”

镜头又移到柳凤身上,泪珠从那双秀气的眼眶里涌了出来,滚落到孩子的小脸上。

柳凤:“我的孩子,竹花姐为我们母子俩牺牲了。从今你改名叫竹花吧!”

孩子天真的小脸。

柳凤:“祁连山啊,咱们的红军在哪里?我要走到天涯海角,也要找到部队,找到亲人!”

柳凤从草地上拿起马枪和背包,挎在肩上,顺着野兽踩出来的山间小路,向着祁连山茫茫的森林走去。

12 祁连山支脉达坂山中 〈昼〉

柳凤捧起清澈的山泉水,给小竹花洗净小脸。自己又喝了几口。

[特写J 袖口烂得露出了一团团的棉絮。那双树枝似的手上,一道道清晰的血印。

她在丛林间摘野果。

她在草地上采磨菇。

山景:金黄的桦树林;火红的麻柳丛;青翠的冬青树。不知名的鸟儿在欢快地啼鸣。

柳凤望着这山里的景色,哼着《十送红军》的曲子。

镜头移到山梁上。两头肥大的瞎熊从山梁上慢悠悠地走下来。边走边低头嗅着什么。

镜头又移到山坳里柳凤身上。她发现了山梁的黑熊怔住了。

柳凤焦灼的眼光移向那草地上的小竹花。

小竹花躺在草地上,静静地睡着。

柳凤“竹花――我的孩子――”

她端起小马枪。

走在前面的那头熊象发现了竹花。径直向竹花走去。

一声清脆的枪声。

那前面的熊大叫一声。直立起,又卧下去,四肢仍挣扎着。

后面的那头熊见了对面的柳凤,丢开竹花,向柳凤猛追过来。

柳凤端起马枪,一勾板机,枪,并没响。

柳凤:“啊!臭弹儿了!”

熊惭惭近了。

小竹花的哭声传来。那熊又掉转身,向哭着的竹花扑去。

柳凤:“竹花――”她疯了似地向竹花奔去。她紧紧地抱住竹花。

黑熊凶恶地扑上来。

那黑熊打了一个滚,嗥叫着滚进山溪里。

柳凤惊愕地张望着。

13 山梁的丛林里。

在那茂盛的白桦林后面,走出一位身着土族服装的五十多岁的老猎手。他的脸黑而瘦。那双机敏的眼睛望着柳凤。他的脸上先是惊愕的表情,后又是迷惑不解的神色。

14 山坡上。

柳凤怔怔着对面的老猎手。

土族老猎手慢慢地走过来。他的眼光从柳凤的面部移到柳凤的身上。

(定格) 柳凤头上的八角帽和红五星。

柳凤:“大爷,你救了我们,谢谢你呀!”

没回声,土族老猎手的双手紧紧地握住了破猎枪。他又不解地看着柳凤怀里的竹花。他的脸上出现了一种怜悯和同情之请。

远处,阵阵杂乱的枪声。

柳凤和老猎手同时向枪响的山下望了望。

柳凤:“大爷,你……让我给你磕个头吧!”

土族老猎手摇了摇头。倾刻,从怀里取出一块用树叶包着的狍子肉,放在柳凤脚下的小包上,回头向山溪里的那头死熊走去。

柳凤怔怔地望着远去的老猎手。

老猎手从怀里取出绳子,打了个结,套在死熊的腿上拖起来。顺着山溪,向山下走去。

又一阵杂乱的枪声。

土族老猎手停住脚步,回头望了一眼发怔的柳凤,仍没作声,拐过山林不见了。

柳凤蹲下身子,捧起那块狍子肉,泪水又涌了出来。她小心地包好肉,从包裏里取出了弹夹,压在马枪的弹膛里。转身向山上的密林里走去。

15 山顶

柳凤吃力地爬上山顶,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她警惕地向山下张望。

16 山下的小道上

老猎手刚出山口,就发现了路边的石头上,躺着俩个马家兵。他愣了一下,扔下死熊,走向前去。

士兵甲一听见有响动,一个鲤鱼打滚,立了起来。

士兵甲:“老土嘎!看见流窜的共匪了吗?” 

共匪?” 老猎手似懂非懂。他的脑海里闪现出柳凤的形象。

[化出] 柳凤的头部 [化入]

士兵乙:“就是共军,从什么四川上来的!”

共军?”老猎手冷冷地着马家兵俩。没动声色。

吓!好大的熊哟!啧啧!”士兵甲看见了路边沟里的死熊。贪婪地走过去。

士兵乙:“老土嘎!是你打下的吧。好哩,给我俩吧。”

老猎手愤怒地看他俩。

士兵甲:“怎么?你是哑巴,还是聋子?给我拖走,听见了吗?”

老猎手毅然没动。

士兵乙:“嘿嘿!你今儿要三固七抗里吗?对不起,日奶奶!”他闪了一下上了刺刀的步枪。

士兵甲窜上来夺下老猎手的猎枪,扔到路边的草丛里,喝道:“拖上,走!”

17 山顶

柳凤发现了山下的情景。她惊叫一声:“啊!老大爷碰上敌人了。” 

她抱起竹花,毅然向山下走去。

柳凤的身影消失在林海里。

18 山下的小路上。

士兵甲举起了枪托向老猎手打去。

老猎手被激怒了,大吼一声:“叭” 地折下了路边的一株青杨树杆,向士兵甲打去。

三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士兵乙大吼一声,抡起步枪使出几路熟练的棍术。

老猎手毫不畏惧地连连抵挡着甲乙士兵的进攻。

两个士兵被老猎手一个扫荡腿扫翻在地,他一个滚儿挺起来。他“唰” 地从裤腰里抽出一条钢鞭,“呜呜”地向老猎手抡过去。

老猎手灵活地蹲下又跳起。

19 山中。

柳凤急速地穿行在密林里。

20 山下小路上

士兵乙抡园枪托,大吼一声,窜起二尺高,向老猎手的肩部打将过去。

老猎手头一偏“叭”的一声,枪托打在山石头上,断裂了。(定格)

士兵甲的钢鞭向老猎手的面部抡来。

老猎手双脚一并,跳上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

士兵乙狰狞的眼珠一转,熟练地卸下断枪上的刺刀,又摸摸后腰。

士兵乙的刺刀“嗖”地向老猎手飞去。

老猎手头一低,刺刀飞过头顶,扎在后边的树杆上。(定格)

士兵乙又迅速地从后腰抽出乌亮的匕首,掷向老猎手的胸部。

老猎手躲闪不及,匕首刺进了小腿。

[特写] 老猎手破旧的牛皮鞋上面,匕首扎在小腿上,鲜血从刀伤处汩汩地流出来。染红了牛皮鞋。

士兵甲拿枪瞄准。

一声震耳的枪声。

士兵甲捂着胸口,跌倒在地上。

士兵乙惊诧地怔着,又似乎明白了什么,转身就要逃跑。

土匪!”老猎手大叫一声,稳住欲坠的身体,从小腿上拨出匕首,投向士兵乙。

士兵乙躲过飞来的匕首狼狈逃去。

老猎手惊愕地张望着山林。头一晕,栽下大石头。

柳凤从山林里冲了下来。扶住昏倒的老猎手。柳风:“大爷,你……”

老猎手慢慢地睁开眼,见是柳凤。吃惊地望着她。

柳凤急忙从挎包里取出一卷发黄的绷带,给老猎手包扎起来。

老猎手看着柳凤,又望着她背上的竹花。

老猎手:“你,你是……”

柳凤见老猎手开了口,兴奋了。

柳凤:“大爷,我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的,口音不对吧?”

老猎手:“你们就是马家兵追寻的红军吗?”

柳凤:“是呀!”

老猎手:“你们为啥成了这个样子?年轻轻的在深山老林里瞎闯,活受罪哟!”

柳凤的眼睛里又涌出泪水,脸上出现酸楚痛苦的表情。远处,又传来隐约的枪声。

老猎手:“走吧!马家兵追来了。到柏木峡外躲一躲吧,等这阵风过了,你再走你的路吧。出门人,十有八九会遭磨难的。”

柳凤扶起老猎手,试着走了几步。老猎手从柳凤手里接过那根青杨棍棍和猎枪,一步一拐地走去。

柳凤和老猎手的身影消失在密林里……

 木易 张翔丨电影文学剧本《土乡情》

文/木易 张翔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

张翔:60后生,青海省互助县人。系青海省作协会员:《青海日报》周末版编辑。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诗、散文、报告文学、新闻特写300余万字。

木易:原名杨明泰。五八年生于青海互助。至今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诗、散文诗八十多首(章),小说、散文六篇。系互助作协会员。

《金秋文学》微信公众号(微刊)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因所刊发的内容优质,2018年7月16日正式应邀入驻自媒体《趣头条》平台,2018年9月18日又应邀入驻百度旗下百家号,凡在《金秋文学》平台刊发的作品均有可能同步到《趣头条》和百家号平台。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评论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