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图)行走韶山 作者:刘楚强 父辈有毛主席情结,他们在家里挂故居图挂毛主席像,贴对联永远是: 蔬食不忘共产党 布衣常念主席恩 在正式常合父辈们总在左胸衣襟佩红底毛主席像章。我们这一代80后也有毛主席情结,“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这些红歌我们耳熟能详。我们通过毛主席诗词,文献纪录片,雕塑,画像,历史书本走近这位雄才大略的伟人。 因而去伟人故居瞻仰,重走伟人足迹,近距离聆听伟人灵魂心语一直是我夙愿。 1993年是毛主席诞辰百周年,我们新建村村委支委成员在当时的肖飞肖支书带领下,要坐中巴去韶山红色旅游。肖支书特许爸爸带着11岁的我一路去。记得那天天没亮肖支书就在高音喇叭里吹哨子,我迷迷糊糊出槽门时,发现存厚堂门前中巴车已经挤满了人。爸和我坐最后一排。四五个小时的车程,我和爸胆水都吐出来了。 这一年江泽民题辞的毛主席铜像刚刚从南京运回韶山毛泽东铜像广场。那时候广场非常简陋,铜像后面有很多高大的竹子。我和爸爸在铜像前合影,我脖子上至少挂了三个黄线的毛主席像章。那时候管理不规范,毛主席像章在景区到处有摆摊售卖的。爸爸穿一件藏青的中山装,我穿一件绿色的上衣。一车人还照了集体照,有二三十人,这张照片现在还挂在邓志雄,也就是洄水村有名的英雄人物位于新桥的家中,邓志雄和父亲邓圣根,爷爷邓谦玉三代都是党员。可惜26年过去,照片中一半人包括肖支书,当时三队队长戴卫国,邓圣根,邓谦玉都不在了。 当时去韶峰没有揽车,我们只到了虎歇坪。两只黄色的卧虎守着毛主席祖父的坟。肖支书梳着光亮反西式发型,喜欢“盘古”,说虎歇坪是风水宝地,如何神奇造就了毛主席丰功伟业。当时景区基础设施很简单要找一个垃圾桶都不容易。爸爸烟瘾犯了,抽了根“笑梅烟”,只抽到一半就来了个中年妇女,说着听不懂的韶山话,拿走了爸爸半截烟,罚了爸爸五块钱。冬天防火是大事,那里草木多。 在毛家饭店吃中饭,有一道据说是按毛主席当年口味制作的红烧肉,肥而不腻,我现在还有舌尖的回忆。饭后去了滴水洞。那段时间经常下雨,在滴水洞出来又下了太阳雨,对游玩影响不大。爸爸花10元给我在毛泽东纪念馆旁边一个摊点买了把70公分的刀,不是玩具刀,是带鞘的寒光闪闪的有刃钢刀。那把刀一直伴我到成年,因为我胆小,怕黑,爸爸说伟人故里的物品有阳气有灵气能辟邪,我每晚睡觉枕着这把刀。记得几次晚上去道公祠接读初中的姐姐姐,回存厚堂要翻越抗战时埋了很多人的利珍山,我总在腰带上插着这把刀。现在早不知去向了。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谁想若干年后会去湘潭谋生,娶妻生子,也许人生冥冥中有了安排,那次韶山之行就是上帝掷的骰子。 我第二次去韶山是2009年4月,当时我到湘潭工作已经4年,湘潭有两个地标跟毛主席有关,一是位于湘潭河西二环线的湘潭大学,1958年毛主席批示“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湘大正门就是一尊高大的主席像,座子刻着这句批示。过了象征文,理,工三科的三道拱门,马上是照壁,写着“一代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二是河东繁华地带市政府旁边,万达对面的东方红广场,2005年建成有主题群雕“乡情”,群雕以1959年毛主席回韶山与老师,乡亲们一起谈话为题材共雕了八个人物,基座上刻了《七律回韶山》。湘潭市街道到处写着“伟人故里文明湘潭”,毛主席对这座城市的影响深入到每个细节。甚至送水的车手穿的衣服上都写有滴水洞三字,他送的是滴水洞桶装水。1959年6月毛主席在韶山水库游泳,指着滴水洞让韶山同志盖几间茅屋子,滴水洞就一点点开发成旅游景点。滴水洞的水润泽湘潭人是最多的。 2009年韶山之行是团员红色旅游。那时候手机拍照像素不高,我特意借了台数码像机。十个人包车从下摄司去韶山要一个半小时,那时候没有走高速。车子可以直接开到景区里面,在毛泽东纪念馆前下。 我们扯开团旗在故居前留下青春的身影,那时十人都未婚,吃得好睡得好,话也多,人人都是演说家,觉得人生有无限可能。我们在韶峰寺前远眺,想起几千年前舜帝南巡听到的韶乐是怎样的大音稀声,而我们的声音也将在麦克风传递会有很多人听到。我们坐索道在崇山间飘飘欲仙,摆各种造型。在韶峰至高点龙椅上我们一人照了一张稳坐江山相片。在诗词碑林,我们抢着拍照,生怕落下一个诗人角落。当时我非常节省,背的包是姑姑给的女士包,里衣是当兵时宜冒买的地摊货,外套是借一位团干部的,那时候很开心想问题简单,住下摄司集体宿舍。 2014年2月,婚后第一个月,因为没休婚假,在单位补了两天年休假,远地方去不了。爱人提议去韶山,班里的有个玩得好同事正跟女朋友在热恋中。同事新拿了驾照,技痒。于是我们四人有了一次自驾游韶山的经历。 爱人喜欢用手机拍照。在故居荷塘前拍了几张,残荷未褪尽绿,新荷未露,加上故居黛瓦土砖农家院别有一番厚重感。那回开始,我注意收集故居四季摄影作品,湘潭市摄影协会会长周立春的《潮涌》《故居秋色》《景仰》都非常生动,我把它们存在QQ相册里,对照自己拍的,取长补短。 在一家自称是毛家后人的艺术品店,走出来一个打扮像六十多岁的毛主席的特型演员,穿着灰布衣,爱人非常高兴,要拍合影。店里人不准手机拍。要求买快照,水晶镜框。我俩和这个特型演员合了影,拿了镜框。出来后,发现很多工艺品店都有这种打扮的演员。爱人说只想看毛主席住过的屋子,别的不看,难得走。看了故居,又合了影,她非常高兴,马上在QQ上发说说。那年年底才有微信。这次韶山行,我去的景点非常少,我总想着找前两次来时看过的景点,对比布局,有哪些变化,却找不出来。人,是健忘的。虎歇坪,滴水洞,韶峰,诗词碑林都没有去,总觉得不过瘾。真正全部游完,必须在宾馆歇一晚,花两个白天,就比较从容。 2019年6月中旬,岳母带我们去韶山。爸爸妈妈都在湘潭,爸多次说想去故居看看,说电视里讲韶山很大变化,这次却没去成,我带妈去了,她跟我小孩是头一回去。我们去了一个大部队,共13人,开了三个车。有老有小,可纪律不明,九点四十才出发。 去时虽然是走高速但也花了一个多小时,进入韶山界不久就限速或80或60。在工业区附近一个农家餐馆吃饭,几头狗,几只鸡,门口有塘,院里罗汉松上百岁,高架桥上“和谐号”穿梭,韶山还有这避静一隅,实在难得。大盆鸡块,里面有酸萝卜,涟源喊浸萝卜块,鸡肉配浸萝卜这个吃法我头一回,萝卜酸的,鸡肉无腥味,真好吃,不知道毛主席吃过没有。没看见红烧肉,毛家扣肉,也许老板知道大家口味变了,减了这个菜。 吃过中饭,太阳毒了。岳母递给我一个大瓶黄老吉瓶子说去滴水洞装仙人水。我高兴起来了,我虽然几次去韶山,但滴水洞只跟父亲去过一回,记忆模糊,很想去接一瓶水回来。 车子又开了十五分钟,在大型草地停车场停下。表哥说车子进不了景区,要换乘景区专车。 原来韶山景区去年重新统一规范了。要走路减肥的女士们有福了。我们走进宽敞的换乘中心。门票二十元,小孩半票。感觉像到了汽车站,凭票进站。一辆大巴挤着我们13个人在红旗路飞驰。几分钟到了韶山学校门边。去故居,铜像广场,滴水洞游客都在这下车。虽然不是节日,人还是不少。一群一群统一服装的大学生或企业员工,佩着党徽团徽,穿白衬衣或灰色红军装,戴红星帽。在导游旗指挥下列队前进。 昔日乱摆的摊点消失无踪,绿化区域加大了,一切都和谐有序。固定几个买纪念品的地方比较隐蔽,都不招摇,也有无人售货的柜台,手机扫一扫支付成功后可立取称心商品。在故居参观领票点,又是排长队,大屏上金鹰纪实频道播放大型文献纪录片《故园长歌》:1959年6月,也是这个季节,毛泽东主席戴着红领巾在韶山学校与同学们合影…… 我特意让爱人给母亲和我在故居前留影,她头一次来韶山,她眼睛眯了也黑了,人老眼先老,下次来不知何年…… 在故居旁边,讲解员正在对着黑黑的门楣上两个突出的门当给游客讲“门当户对”。旁边菜地里辣椒茄子正疯长。上半山坡有十多级台阶,这里是晒谷坪。 1959年6月穿白衬衣的毛主席在晒谷坪站了站。我寻找他的鞋印和烟味。还有那棵主席摘桃的桃树。不见踪影。文献记载,当天晚上他在松山一号楼,也就是现在的韶山宾馆抽着烟,孤独中写下了《七律回韶山》,中有一句,唯有牺牲多壮志,他想的是牺牲的早年发妻杨开慧,还是朝鲜战场的儿子毛岸英,或者是故居有他们身影的毛泽民,毛泽覃呢。白天他去了一位农人家中,寻找一位李大嫂,“故园二十三年前”,23年前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改命政变捕杀革命群众,在韶山领导农民运动的毛主席就是从李大嫂后窗跳出离开韶山的,而此时毛主席问乡邻时李大嫂早就人去房空…… 六月荷花还只零星有,荷塘全碧了。我要一位白衬衣女导游给我和爱人合影。和上次二人合影对比,荷塘更漂亮。我走下码头,寻找蛙声源头,在塘里划了几下水,想着百多年前少年毛主席在池塘游泳的情景: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底下长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做声 伟人的雄霸之气在年幼时就体现出来了。 此时爱人也下来戏水,岳母俏声对她说池塘水有灵气,一沾水祛百病,打麻将牌好手气。 离开故居去铜像广场,有人正在向铜像敬献花篮,铜像后面松树挺拔肃穆。带着小孩三鞠躬后,当然是照像,13人合照一张100元。我本想我们家人合一个,但老爸没来,还是作罢。照像点旁边旅客休憩点有幅对联,还是那幅在涟源老家常见的: 蔬食不忘共产党 布衣常念主席恩 在直饮水台上,小孩不够高,跳着喝水,岳母鼓励他说喝了滴水洞的水聪明智慧,小孩更起劲,一身全湿。 我还想去滴水洞,时间已经是四点多,那里四点半就不卖票了。去滴水洞要另收门票60元。下回再去吧。 1966年毛主席最后一次来韶山是住在滴水洞,离开也是从滴水洞离开的,文革前夕,风云变幻,毛主席心情并不平静,在滴水洞毛主席写了《七律 有所思》,最后一句是凭栏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这里作为诗人的毛泽东思考的又是什么呢? 《毛氏族谱》描述滴水洞有诗: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灵秀聚神人莫识,石桥如锁几重关。留下许多优美传说,是真是假毋需再问,都是对伟人的爱戴愐怀。是灵秀山水孕育了伟人,还是伟人让山水雨露均沾呢? 韶山水库碧波荡漾,脉脉不得语,游人热闹着来,感叹着去。在另一首《浪淘沙.北戴河》里诗人毛泽东写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在北戴河,诗人是匆匆过客。在滴水洞,游人也是匆匆过客,古今同也。游人从滴水洞走过,只留下两行脚印一下就湮没,《东方红》》的歌却响砌云霄“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哎哟喂,他是人民的好领袖……” 韶山,我下回陪爸爸一起来。 文/刘楚强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刘楚强,1982年出生,来自湘潭的一线工人,热爱文学。 《金秋文学》微信公众号(微刊)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因所刊发的内容优质,2018年7月16日正式应邀入驻自媒体《趣头条》平台,2018年9月18日又应邀入驻百度旗下百家号,凡在《金秋文学》平台刊发的作品均有可能同步到《趣头条》和百家号平台。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评论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