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淑萍丨童心、诗心、平常心 ——序张印珍老师作品集《花开的声音》

 金秋文学 2020-07-25

童心、诗心、平常心

——序张印珍老师作品集《花开的声音》

作者:赵淑萍

我和张印珍老师相识已经十多年了。十多年来,她对文学的虔诚始终未变,她的浪漫、率真的天性也一如既往。退休后,她参加读书会、诗社、外出旅游、摄影......生活非常充实,创作热情高涨。虽然,也经历了一段时期病痛的折磨,但是,情绪低落时,文字仍然是她最大的慰藉。她笔耕不辍,藉此宣泄生命的激情,抒发自己的观感。天道酬勤,一本厚厚的作品集《花开的声音》又将面世!

我和张老师是忘年交。她嘱我作序,我愧不敢当,但是,恭敬不如从命。文集中作品我先睹为快,感慨良多。文学之于张老师,是一生的挚爱。她怀着一颗平常心,经年累月地书写着,不计功利,从未想着用作品去争一席之地。她是一位作家,曾在文学杂志、报刊发过一些作品,但是,还有大量未发表的文章。文思敏锐的她,常常有感而发,滔滔汩汩,酣畅淋漓。这些文章,是她真实经历和真实心境的表达。所以,我很愿意从一位朋友的角度,去分享她的人生经历和体悟。而不是从一个文艺评论者的视角将她的作品条分缕析。

 张老师在一首诗中说,“我点亮诗的灯盏/将寒夜温暖/也将思念化成甘甜。”诗歌,就是她生活中的灯盏。文集中的大部分诗歌,短小,清新,令人想起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小诗。或写一地景色、或写一时之感,情景交融,又有一点哲思。读这些小诗,你能读出张老师心中那方宇宙。她爱大自然,爱劳作,一朵小花、一片红叶,一只鸟,蹁跹的白蝶、夏夜映在水杯里的星星,都能触发她的灵思和遐想。而且,她的想象是如此新奇、浪漫。如把西天的彩霞想象成云海中的锦鱼,把落叶比作搁浅的船。说梦,“当你老了/梦会开出娇艳的花/也会生出金色的贝壳/你会在梦里/把无牙的嘴巴笑成一朵花”。意象单纯、优美。其中,有些诗歌运用比兴手法,让人读得兴味盎然。“金黄的小花/张着小口/日子飞出/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有些诗中,分明有一颗未泯的童心。如《我的小诗飞走了》,写小诗飞走,原来是找星星和月亮聊天去了。也有部分诗歌是写历史人物的,如屈原、孝庄皇后和婉容。这部分关于人物的叙事诗,我认为,较好地概括了人物一生的经历,充满了细节,也有一定的思辨性,没有流入空泛。

如果说,张老师的诗歌,像一条条清澈、透明的小溪。那么,小说就像一片散发着蓬勃热力和浓郁气息的土地。这里,可见尘世生活的一角。张老师有丰富的阅历,她从北方的农村一路走到东海之滨的城市,她从事过艰辛的劳动,但是,自强不息,考取了师范,工作屡次调动,最后成了一名公务员。加之她性格率真,交友甚广。所以,她拥有一个宝贵的素材库。这素材库里,是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生活。因为她“接地气”,落笔时,一些小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她尤其擅长写女性。《我们村里的新媳妇》反映出改革开放后农村新女性的觉醒和对世俗生活的抗争。《局长,我不给你打扫卫生行吗?》则反映了机关里的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从而,描画了一位正直、淡泊名利,有强烈的自尊和人格意识的女性“凤”(其实那是她自己的化身),《寂寞如斯》则展示了一位知识女性清高、独立的生活方式。小说中的三位女性,身份、职业和所处的环境大不相同,但是,作者的心理活动描写非常细腻,形象很是生动。这跟她平时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退休后的张老师,有闲了。她经常和一些文化人一起跋山涉水,寻芳探幽。她的散文随笔,多的是书写人文古迹和自然风光的。和一般移步换景、借景抒情的散文不同,她融入了不少人文典故,使得散文有了文化的内涵。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的迷人风光、白马湖畔的诗意叹息、湄南河四周的风情、莫高窟的神奇魅力,都带着浓郁的地域色彩和人文气息。还有一些回忆旧日时光的散文,如《做枕芯》、《梦见姥姥家》、《养鸡》等。让人想起旧日的生活场景和生活情态,感到亲切而又有丝惆怅。

张老师经常和一些摄影家们一起去旅游、取景。这次,一些小诗和散文都配着精美的图片,有的是她自己所摄,可谓诗画连璧,图文并茂。《花开的声音》,让我分享了花开时明艳、璀璨的瞬间,也感受到一颗爱花,爱所有美丽事物的心。这样的人,永远有一颗诗心、童心和平常心。

文/赵淑萍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赵淑萍,宁波市海曙区作家协会主席,中国小小说获奖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小说获奖主。浙江省作协会员,宁波艺术研究会主任。

自序

作者:张印珍

因为自己不是真正的诗人,平日里有感而发的不算小诗的文字。只是为了抒发感情而已。但时间长了,感觉到,那些文字是我生命的舒展,是我心灵绽放的花儿。所以,我决定出一本小集子。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我爱我心,只是为了我爱纯净,只是为了我爱世界,只是为了记录我是曾经怎样地热爱过这片热土,曾经怎样地深爱过我爱的人们和爱我的人们。

我知道,生命总会完结,但,若你的文字留在亲人、朋友手里,那就是别样的感情,别样的生命脚印,是另外的一种生存方式。所以,决定留下生命的脚印,嘿,我曾经到这个世界来过了!

我的文字很随意,很杂,有不像样的散文、小说、书评,也一并收到这个集子。因为那也是我心灵之花的影子,也是我生命脚印的影子。不管好坏,那是真实的,坦诚的,透亮的。犹如粗糙的土地,却也散发泥土的芳香。

我不愿一生中许许多多的没有归宿的故事游荡在荒野里,无人问津,寂寞地沉入泥沙。所以我将自己的灵魂收入这个集子,犹如灵魂有了归宿。

文/张印珍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张印珍,网名觅真,50后,河北沧州人。现为宁波作家协会会员,曾有10多万字的散文发在《文学港》《梁祝》等杂志。曾出过两本散文,《心灵花园》《花开的声音》。近两年爱上小诗,已经写了300多首。被贵州作家网选入2016年鉴3首,被《荒原诗人》微刊选中6首,被公众微信号小编欣妍絮语选用20多首小诗。地狱天堂微信平台选用100多首。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