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福如丨【那年那月】岳母(另一篇)

 金秋文学 2020-07-25

【那年那月】岳母(另一篇)

作者:周福如

我的第3个妈妈,岳母曹如英。

妈妈大小便失控时,我一直陪护妈妈,一直为妈妈熬中药,一直为妈妈喂药汤,常常夜里请医生来,为妈妈挂水,为妈妈打针。邻居说:“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周老师就是他妈妈久病床前的孝子啊!”

妈妈病好了,喜欢打牌,我常常约3个老人陪她摸摸长牌,游游小胡。让妈妈老有所乐。

妈妈年高牙齿不好,我每次为妈妈煮菜,熟了,再加一把火,焖一焖,把妈妈爱吃的菜,烧烂煮透。虽然放弃了对“色”的追求,但菜的“香”和“味”不掉队。每次,我为妈妈端上易消化、易吸收、易上口的香喷喷的饭菜,妈妈总是笑眯眯的。

我的小孙子,有什么好吃的,总要先塞到太太嘴里,妈妈别提多高兴啊!

妈妈每天晚上泡脚时,我不时地为妈妈加加热水,让妈妈泡得舒舒服服。

随着年龄增长,妈妈脚趾甲越来越坚硬,长进脚趾的肉缝里,我定期为妈妈修剪修剪。

妈妈睡觉前,我关闭微信朋友聊天,和妈妈说说话,为妈妈捶捶背。在妈妈面前,我们都是微笑。笑脸让妈妈自在每一天,笑脸让妈妈健康每一天,笑脸让妈妈快乐每一天。

我们夫妻俩婚后几十年,从未吵过架,吵架了,妈妈不高兴,自然是不孝。孝在及时地给妈妈一个甜甜的微笑,孝在及时地给妈妈一句甜甜的话语,孝在及时地给妈妈一杯甜甜的香茶。孝在平时的一点一滴,孝在平时的一言一行,孝在平时的朝朝晚晚,孝在平时的起起落落,孝在平时的方方面面。

我们下一代也一样,孝在平时,孝在及时,孝在常时,孝在细微处。我重病住院期间,我儿子儿媳放下了手头的所有事情到医院陪护。儿子天天起早为我熬下胃管的流汁,儿媳飞南飞北,跑东跑西,求医问药,几个月的忙乎瘦了15斤。

我出院后,有个较长的恢复期,每天晚上,儿子为我换药,再忙也要回来。

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的孝子就在我的久病床前啊!

【那年那月】后妈

我妈妈,在我一岁多就去世了,我是伟大的后妈带大的。当时,后妈和爸爸初恋时,就把我抱了去,我坐在妈妈纺纱车前,看妈妈,一手摇着纺纱车的大轮,一手徐徐地从棉花里抽出细纱来。

纺纱车的“嗡嗡”声,是我儿时音乐;妈妈纺纱时漂亮的眼神,是我最欣赏的;妈妈的爱,一直定格在我的灵魂里。

上世纪50年代,大米特别紧张。妈妈把家里仅存的,一直舍不得吃的,一点点大米,熬米汤喂我。那,哪里是米汤呀,那是我人生之初,尝到的最珍奇的美味啊!

我戴着妈妈做的老虎帽子,好看;我穿着妈妈缝的小棉袄,暖和;我玩着妈妈做的玩具,开心。

妈妈给了我安全的港湾,妈妈给了我快乐的童年!

妈妈嫁给爸爸后,生了3男1女,但,丝毫没有减退对我的爱。

我享受着,妈妈为我缝的最漂亮的书包;我享受着,妈妈为我做的最漂亮的文具;我享受着,妈妈为我扎的最漂亮的风筝;我享受着,妈妈为我讲的最动人的故事。

我一直想,如何不负妈妈厚望,如何为妈妈分忧,如何为妈妈担责。于是,我一边上学,一边带好弟弟妹妹;晚上放学到家,一边背课文,一边干各种家务活。

妈妈年高患病,我一直不离左右。我每天半夜为妈妈倒水喝。妈妈说: “大候呀,你太累了,不要天天半夜起身。” 我说: “比起妈妈的培育之恩,算不了什么。”

妈妈走后,妈妈爱的风水所致,大家族一直和和睦睦。 

文/周福如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周福如,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好人,江苏好人,江苏省见义勇为英雄,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江苏最美乡村教师(提名奖),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其家庭被评为江苏省首届文明家庭,中学语文教学41年,退休后,一直扬善传正能。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