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人机打水稻效果如何?

 向民书屋 2020-07-25

无人机,我们单位是从2016年开始应用的。那时候是在防治移栽初期的潜叶蝇使用无人机喷施杀虫剂,效果很好,防治的有效期可以达到20-30天左右。而且,那时候的作业费是比较高的,6元/亩,一架次喷施5亩地。但是自从2017年之后,无人机市场呈现井喷的态势,作业费用也从6元/亩降到了4元/亩甚至3元/亩的价格。但是与之同时,单架次的作业面积也扩大到了10亩甚至是15亩。这样做,无可避免的会对药剂、肥料、植物内源激素的施用效果造成影响。但是,只要单次的作业面积控制在5亩以内,作业效果是其他器械无可比拟的。

1、雾化效果好。我们对水稻喷施各种药剂、肥料,就是依靠喷头的雾化功能,使得药剂溶液能够从喷头以雾化小液滴的形式喷施出来。这些小液滴均匀的附着在农作物的叶片上被叶片的气孔吸收。相对比传统的电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自走式喷药机以及汽油弥雾机来说,无人机的雾化效果是最好的。如果您使用过无人机的话,就会发现无人机作业的时候药剂是呈雾的状态喷施出来的,更有利于农作物叶片的吸收。

2着液均匀。无人机作业时是依靠螺旋桨带动的动力在空中飞行,并且无人机的螺旋桨在转动时也会带动农作物的叶片晃动。这时候,叶片的正反面都会均匀的吸附无人机喷施的药剂雾滴。作业效果与农用飞机航化时的效果基本相同,叶片的着液效果与传统的机械相比是最好的。

3、作业路线均匀、无拉格、无重喷。无人机作业是依靠飞控系统制定飞行路线,所制定的飞行路线是通过人工打点、圈定范围之后通过飞控设备以及作业幅宽自动设定的飞行路线。作业时不会出现人工作业时的拉格、重喷等情况,安全性也是比较好的。

4、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好。无人机作业需要人工的参与,但是人工参与主要是进行药剂的稀释、配制工作。作业期间不会与药剂直接接触,相对比来说与传统的作业方式相比,安全性是最高的,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操作人员的中毒风险。

5、适用的农作物种类多样化。对于无人机来说,适合的农作物种类是多样化的,大部分的大田农作物都可以使用。特别是类似于玉米等高秆作物来说,在喇叭口期之后也不会因为高度的原因而受到限制。这与传统的机械相比又是一个优势。

但是,无人机的作业有一个前提就是,单架次的作业面积控制在3-5亩时,作业效果是最好的。如果单架次作业面积超过5亩,药剂溶液就会因为过于分散而影响效果。同时,无人机在喷施除草剂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安全性好的除草剂。而且,如果有条件的话,除草剂作业不建议使用无人机。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得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