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希彦 | 理论太多了,反而觉知不到真实了

 不易齋2 2020-07-25

【晚风说】庚子年苏州西山岛采访实录

Jade:好像您有很多身份,您自己最认同哪个身份?

刘希彦:我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也一直被人问,问到的时候我就会去想一下,自己会更接受哪个身份?

我觉得文字工作者是我更接受的一个身份。怎么说呢?我从小时候就喜欢文学,十来岁的时候就读那种很晦涩的古文,读不懂,但是喜欢,捧着一本《韩非子》看得津津有味,家里正好有的。真的不懂,可就是喜欢,我觉得这可能就是天分吧,或者说是一个根性的东西。

应该说至少30岁以前,我没有想过这一生要做别的事情。我觉得自己就应该写文章。那个时候在影视圈做一点事情,也是文字工作,但连这点事情我都拒绝。觉得我为什么要去挣那个钱,为什么不简单的活着,喜欢写字,就写字活着,挣不到很多钱,我可以吃少一点。后来我确实也离开那个行业了,然后发现命运不是我们自己定的,比如我自己,突然就被甩到另外一个轨道上了,很有趣。总有人问我为什么会学中医,而且现在社会上接受我的身份更多的是中医,大家都说刘希彦是个中医。我也在想我怎么会跟中医这个行业搭上线的?

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身体不好,从小就身体不好。来到北京生活之后就更不好了,那个城市不适合身体。然后就找医生看病,中西医都去看,都看不好,其实当时困扰我的都是些身体的小问题,但就是看不好。所以我就开始自己学医。当然西医我不可能学,中医可以,我是搞文学出身的,读古籍对我来讲不会很难。当时我就想看看到底是中医不灵,还是他们没学好,我是这么想的。

这是一个驱动力,还有另外一个驱动力,应该说第二个驱动力是更早的,就是我很喜欢《红楼梦》。曹雪芹别的不讲,单就一点会让很多作家很绝望,就是他博学。在一部《红楼梦》里你看到他仿佛知道一切。他不像现在的作家,写一点自己熟悉的东西还要体验生活,就写一点隔壁工厂的事情还要去下生活。能去下生活就已经是好作家了,现在都是编造。但是曹雪芹,你看他的知识结构,大到形而上的儒释道易,小到百工百艺,各种人生,哪怕就是一个老妈子,一个下人的生活,他都可以还原得真真实实,纤毫毕现。他在书里面还能够模仿御医开方子。《红楼梦》里有多场医生给贾府人看病的描写,他就真的像一位医生一样,写的医理丝丝入扣。

我当时看到这些的时候就想,我一定要当一个这样的作家,这才能称之为是个作家,否则写作的门槛也太低了。(Jade:这也太难了吧?)确实很难,这不就引起了人的执着了吗?我执就上来了。现在我知道人应该放弃这种变得更强大的心理,但是那个时候就是想要变得更强大。看到了曹雪芹这个目标,就发动了这种强大的执着心。当时我就想那好吧,一个一个来,正好身体有需求,就从学医开始了。我学医是为了创作,但是因为学医,后来被甩到了另外一个轨道上,现在反而很少有人知道我在创作了。

也许是我的幸运,后来就学到了一些东西,研究到了一些东西。人家拿去用了好用,很多医界的人说学了你的东西能够提高疗效,就跑来跟我学。(Jade:这个也是天赋吗?)是的,老天爷给饭吃,我不是客气。我觉得我们不是自己在这里活着的,不知有多少东西给了你能量,给了你机缘,给了你根性。根性就是你以前带来的。根性里面有,碰到某样东西,才会深信不疑的跟着走。应该是以前遇见过,不然的话你不会那么深信不疑,对吧。

其实我在心里头一直拒绝医生这个身份,有的时候有人叫我一声刘医生,我那一刻非常的错愕,觉得这个称谓好陌生,距离我好遥远,我怎么会是个医生。

Jade:所以您好像并没有能从别人的感谢和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很多快乐,或者说这种快乐远远不及你自己创作的时候那种快乐?

刘希彦:还是源于我的根性,为什么?因为医是一个武行。但我好像更接受一种温和的方式。我常跟他们讲,搞了这么多年医,感到自己身上的煞气越来越重。为什么?因为搞医就是我一定要怎样,我一定要赢,我一定要把这个人救回来。你不允许自己败,一个医生的天职就是如此,对吗?但如果是搞文的话,是要去欣赏。一个音乐家要善于欣赏,但是一个医生是要善于战斗。那个战斗的东西我并不喜欢。所以我一再的反观自己,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我是一个医生,而我要拒绝,是什么样的原动力让我拒绝,其实就是我天生不喜欢战斗。

Jade:如果从文人的角度,您觉得说您读出了《伤寒论》里面别人读不出的东西吗?那个东西大概是什么?是道的层面的东西,还是理的层面的东西?

刘希彦:你问的问题,似乎都具体又都好抽象。我试着回答一下。我觉得我学习《伤寒论》有一点不同,就是我熟悉一切文字的陷阱和伎俩,因为我搞了那么多年文学。我知道语言所能传递的东西只是最浅层的,这就是语言和文字的局限。就像说你可以形容这是一张桌子,比如这是一张长方形的桌子,你无法形容出桌子的气质;你可以说你妈妈对你做了什么,你可以形容你妈妈的外貌和长相,你无法形容你妈妈对你的爱具体是什么样,你形容不出来爱,也无法给爱下个具体的定义,爱是个感受。所以这个世上真正微妙一点的东西,或稍微真实一点的东西,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语言能形容的东西全部是皮相的。所以你问那个东西是什么,我没有办法去形容。

因为熟知文字的局限,所以我当年读《伤寒论》的时候有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我不会在张仲景语境上面再造作理论,因为那个东西一定通向不了结果。我不会用一个自己认为的理论和逻辑去诠释《伤寒论》,不会在文字上再去建构多一点的文字相。我不诠释它,我只是学习它,认知它。

第二个原则就是我相信医学的东西是实践当中来的,就是说我需要全然的去感知它,很真实的观照他的文字,然后去用,再由使用中的疗效和心得来看他的文字该是怎样一个理解。而且就算是这样,在我写的书里面也不把这个理解固定,我只告诉大家这是我的感受。所以我学习张仲景的《伤寒论》就是按照《伤寒论》的想法来,按照张仲景的想法来。然后呢,就是尊重人体,落实到生命本身去认知。

《伤寒论》是一个觉知法门,不是一个理性分析法门,《伤寒论》里面有理论吗?六经辨证?八纲辨证?类似这样的理论名相书中并未凿实。当你回到真正的觉知,如实观照,你就会发现,医学的问题很有趣。怎么讲,听懂了这个道理,也许你这一生就可以避免很多的灾祸。打个比方,在健康问题上,有人告诉你,你一天要喝八杯水,但请问这个量适合所有人吗?如果说你是一个快递员,不够;如果是一个天天不运动只看电视的人,多了。水多了之后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说水湿证。这个世上没有越多越好的事对吗?如果有人说营养越多越好,水越多越好,你试着给一棵树浇多点水就知道了,叶子就黄了。中国人讲中道,适度最好,这个道理应该不用讲。今天的人不这么认为,他会听信这样的话,水越多越好,或给一个统一标准。比如今天,这是一年当中最潮湿的时候,黄梅天,你喝多点水试试看?你看我坐在这里是不是没有喝水?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人就不需要喝那么多水,喝多了之后,水湿症一上来,脾胃也出问题,循环代谢也出问题,你的身体还想好吗?整个人体运行都受限了。

但是这个世上就充满这样的学问,一定要喝多少水,水一定要怎么喝。你有没有发现,其实一切理论永远只可能在一个前提条件下成立,离开了这个条件,没有放之于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更没有放之于四海而皆准的医学。没有哪个妇女吃了阿胶一定就会好,有一部分吃了好,一部分吃了还不好,有的人则吃了没反应,这很正常。也没有哪个药一定能治哪些病,有的人用了这个药好了,有的人用了这个药没反应,有的人用了这个药还坏了,这不很正常吗?

可是我们就永远在外求,要外求一个理论,外求一个学问,外求一个定法。我们总是从一个定法跑到另外一个定法:有人告诉你喝八杯水,那就喝八杯水去;有人告诉你要吃这个药,那就吃这个药去;有人告诉你要晚上运动,那就晚上运动去;突然有一天有专家说要早上运动,那就赶紧改早上运动。其实你的身体一直都在给你信号,你不去接收,就因为学问太多了,文字太多了,我们反而不听身体的了;理论太多了,反而觉知不到真实了。

Jade:我觉得大部分人感受不到?

刘希彦:感受得到,非常容易感受到。比方说,我们只要相信了多吃肉多摄入营养身体就会健康,我们就会一直多吃肉,一直多吃营养,就不会去感受了,就算不舒服了,也不会相信身体发出的信号。但是你只要先转念,很快就能感知到。有很多次我跟那些饮食厚腻的人说,你少吃点肉,少吃点晚饭,看看第二天是不是变得更精神,午后就不那么犯困,我说你只要连试三天,是不是觉得人清爽一些,反而没有那么乏力。现在的人普遍吃得多运动少,特别是晚饭吃很多,所以一试就会发现是这样,少吃些身体会轻松很多。这本来就是一个人人都可以感知出来的东西,为什么大家就感知不到了呢?是因为不感知了。我们相信了标准化模式化,就开始拒绝一切真实的信息。你觉得活在一个标准里才心安,人体和天地给你的真实提醒都不去感知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教育也是这样,把很多小孩搞成了自闭症。有家长会跟我说,刘希彥你好优秀,我的孩子要像你就好了。我说我小时候就是个自闭症,典型的自闭症。幸亏我父母不知道自闭症这个词,他们生活在一个小城市,那时候也没有这样的资讯,不然他们会很焦虑。现在我回想起来那时真的自闭得很厉害,我曾经因为自己和世界的格格不入而自责,也加重了自己的抑郁。

但是现在来看,不应该轻易用自闭症来定义一个孩子,因为每棵树都是不一样的,对吧?就像有些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他的特长他的天性就是跳舞唱歌,可以带给大家快乐;有些人的特长就是做手工,他喜欢动手,不喜欢动嘴,不像我们,拿嘴说说就好了。人家喜欢动手,他就给大家做一个椅子,做一个东西,很好啊。但是现在不是,现在的社会要求每个人都要去学最高深的知识。哪怕你有着很好的动手能力,可以带给这个世界需要的东西,哪怕那些高深的知识学了也用不上,但这个世界不尊重个体了,人人都必须受模式化标准化的教育,然后你的一切天性都会被抹杀、忽视。那人还会快乐吗?这个世界还能够友好吗?所以说你发现了吗?现在大家都谈着大而不当的话,学了一堆大而不当的知识,都是一堆生活的白痴。到了生活层面,两口子在家里面什么都不会干,自己的生活一塌糊涂,但都会谈哲学、天文、全球大事,但是对健康一无所知,最后发现这些高深的知识都帮不到他,一个小小的健康问题都能把你打趴下,最后躺在医院里面束手无策,任由医生摆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