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普洱茶,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普洱茶有药效吗?普洱茶品质跟茶树树龄有关系吗?普洱茶如何存茶?
而说起工艺,普洱茶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神秘的它总让茶人想一探究竟,普洱茶的制成需要哪些步骤?晒青毛茶在其中是怎么样的角色?渥堆是怎样神奇的变化? 近几年来,云南普洱茶越来越受世人瞩目,其原始的生长环境、深邃的历史文化、独特的保健功效、存放升值的概念...…是主因,当然,普洱茶定义、类属、生熟茶标准上的争议话题也是原因之一。 真理越辨越明,今天我们就从普洱茶的树种、原料、工艺、储存、品饮、保健等不同角度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争议话题与广大茶友进行探讨、辩论。旨在希望茶友们在云南普洱茶发展进程中少走弯路,让这一生态、环保、时尚、养生的稀世臻品在人们追求的健康生活方式中更加光彩夺目。 制茶和做人一样,也是需择其善者而从之,但是在学习借鉴的过程当中,不能把自己的特点丢掉。红茶的香甜、绿茶的鲜爽、乌龙的清香,每个茶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这样茶的世界才美好。但是现在市场上却出现了很多莫名奇妙的茶,不同茶类之间的概念乱串,制作方法雷同,宣传思路僵化。茶界需要创新,但是应该基于消费市场、消费习惯的创新,而不是空造概念,或者一味的模仿。
现在到勐库,勐海等茶区,大一点的初制作,也是排满了萎凋槽,你去的赶巧一些,也能看到萎凋槽中铺满了的鲜叶。 询问一声:师傅,这是在做什么啊?对方老师傅必定回答道:萎凋了噻。但是殊不知,这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看似和红茶一样,但实际同红茶的萎凋加工完全是大相径庭。 老师傅心里门清着呢,嘴上说着是萎凋,但凡是按照红茶萎凋那样去做,这茶一定非做坏了不可。 常识,就是顾名思义,每个人都要知道的知识。而在不断被神话的普洱茶界,重申常识又有了新的意义,或者有了新的使命。不管茶叶怎么发展,不管给茶叶赋予了多少意义,茶的本质始终不能变,不能被混淆。无中生有,过度迷信,对普洱茶来说也没有什么价值与贡献。所有现代的大量的科学证明普洱茶是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具体论点及论据支持可以参看《普洱茶保健功效读本》。 茶山做茶的时候被忽视,所以鲜叶采来可以直接下锅杀青。茶人写书的时候被忽视,所以凡是写到初制工序便直接跳过不提。茶农做茶的时候借来用,所以摊放的鲜叶不管厚薄,摊放的时间长短随心所欲。可以被太阳晒,可以被雨水淋,可以自然摊放,可以热风萎凋,反正每一种做法似乎都有合理的称谓和名词来配合,不管这些名词是祖宗传下的,书上写的、自创的还是借来用的。只要顾客高兴,叫它摊青就是摊青,叫它萎凋就是萎凋!反正我的鲜叶我做主。 每一杯茶都是来之不易的,任何一杯你喝到的茶都涉及茶园管理、茶叶加工、茶叶储存、茶叶冲泡等各个环节,要喝到一杯好茶,实属不易。现在大讲特讲的茶文化来说,更偏向于冲泡和茶艺表演,但对整个茶业产业的产业链来说其实前期的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决定了后期的茶叶仓储和茶叶冲泡,就一杯茶的品质来看,前两个阶段基本已经定型了。云南的滇红和普洱茶之所以能独步天下,和云南大叶种内含物质的丰富程度不无关系。茶园管理也是系统性的工作,主要的采摘树种、水肥管理,都决定了茶叶的品质。
鲜叶采摘是普洱茶所有工序中的第一步,很简单的一道工序,却对后面其它工序以及成品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具体造成的影响在杀青工序部分再详述)。 正因为简单,很多茶农不太重视,量多时忙不上来便雇人去采,一来所雇之人不了解茶树特点和你所要求的成品品质走向。 二来所雇之人为贪图重量(有的雇人是按斤两计算工费)或减轻负担会多采老叶粗梗(有的雇人是按天数给工钱),对后续工艺造成很大麻烦。很多成品的一些缺陷,追根溯源,祸首竟然都是由采摘不当造成。 投稿:成为弘益撰稿人。研究爱茶人的衣、食、住、行、用……分享对茶、生活、美学的践行与感知。在弘益茶道美学,用你的文字,标记你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