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涛视听沙龙 │ 板桥笔下的秋荷

 二泉映月听松涛 2020-07-26

近日偶读郑燮写的《秋荷》: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深为所感。

其实,作为“扬州八怪”的郑板桥,其在书画方面的造诣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或许因为他的书画名声太大,因而掩盖了其诗名。著名画家徐悲鸿就称他是“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人物之一……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确实,郑板桥以其横溢的才华,自由地驰骋于多种艺术领域之中,令人瞠目;不管是诗画,抑或书法文章,都是他胸次情怀的自由抒发,品性学养的自然流露。他无论借助于哪一种艺术形式,表现的都是真实的自我,必不同凡俗,而且带有鲜明的个性。

单就以秋荷为题作诗的,史上还有唐代诗人陆龟蒙,其曰:蒲茸承露有佳色,茭叶束烟如效颦。盈盈一水不得渡,冷翠遗香愁向人。应该说写得也颇有意境,且赋予秋荷以谦让精神,主张实事求是,谦虚待人。可相比较而言,似乎缺少些对人生的豁达与通透。

而郑板桥则不然,“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这两句写秋风飒飒,几朵迟开的荷花挺立在一片残荷中,这里以衬托的手法表现秋荷卓然不群的秀美风姿,着墨虽不多,形象却是鲜明强烈的。这种描写固然很动人,但还算不得特别独到。如果后面两句仍循原意进一步写秋荷的美艳,纵然词藻华美,技巧高超,至多不过是描绘出一幅优美的秋荷图,到头来无非是寄意荷花,很难打破一般的程式。

恰恰后面两句“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才可谓出人意抖,一反常俗,诗人以逆笔出奇制胜地点明秋荷的“后出”并非为了一鸣惊人,自我炫耀,只不过是无力与众花争强而已。这样写,非但无损于秋荷的高雅,反而使它显得更淳朴可爱,平易可亲,不是那么自命不凡,高不可攀。

所以说,同样是写诗,但郑板桥的作品卓尔不群高就高在立意上。用郑板桥自己的话说,就是“直摅血性为文章”。此诗正体现了“板桥艺术”的核心——“真”。

尽管入秋的荷花,不再那么生机盎然,渐露的萧瑟中,或许已变得有些皓首苍颜,越来越多的果实莲蓬,如风中之烛,在秋风和残阳中摇曳。可万物皆有生命,这秋荷也一定是活生生的,每一支秋荷或许都有自己的心境与情感,有着自己的生命轨迹与喜怒哀乐,如果大家都能以郑板桥的胸襟、气度和心境来欣赏秋荷,这情趣应该是怡然的......

图片拍摄@黑埙


松涛视听沙龙 │ 论朗诵与歌唱的关系

松涛视听沙龙 │ 夯实声乐基础:重视朗诵,以念促唱

松涛视听沙龙 │ 诵读是一种美的创造


谢谢您的关注,我们不做信息搬运工,我们是原创新工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