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线上办公战场激烈,雷军推荐的飞书好在哪?

 青衫丶loeq81w4 2020-07-26
(一)
 
在昨天的直播中,罗永浩少见的安利了一款在线办公软件——飞书,还与雷军在隔空互动。上午雷军发微博为飞书背书,直播中老罗也提到了小米公司都在用,这是很难得的。

 
雷军是程序员远古级别的大神,也算是“办公软件”开发的祖师爷般的人物。无论是雷军还是罗永浩,都在办公软件、办公工具上有着或成或败的实践。他们两个人同时背书的飞书,作为一款线上办公平台,同样属于不断推动生产力工具进步的实践。


(二)
 
办公环境与生产工具一样,都属于生产力发展的一部分。今年线上办公蓬勃发展,有关线上办公的多种实践突飞猛进,在整个人类的生产史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次革新。
 
在现阶段,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在这样的写字楼格子间中工作,但几乎没有人去想,这样的设计是怎么来的呢?这种“格子间”的设计也是一种舶来品。1951年是美国历史平平淡淡的一年,但其在劳工市场上有独特的价值:这一年美国的“白领工作者”首次超过50%——意味着美国脑力劳动者超过了体力劳动者,成为了无产阶级中的“大多数”。于是无产阶级们的工作场所也从工厂流水线发生了相应的进化。
 
学界公认的是,写字楼中的格子间只是“脑力流水线”生产的特殊形式。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前,体力劳动者还是产业生产的绝对多数,这时候脑力劳动者是有诸多“特权的”——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如财务)。当脑劳动变得“廉价”时,新产生的白领阶层自然是不配享用单独的办公室了。我们可以看到,这就是一个“阶级平移”——曾经在流水线上拧螺丝的还是在格子间里敲键盘,曾经有单间精英管理者们现在还是有单间的企业中高层。而我国比较特殊,现在还能有独立办公室的基本都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也算是计划经济遗泽,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尊重。

 
但随着互联网公司的蓬勃兴起,开放式办公一时间“忽如一夜春风来”:
 
1960年代,随着知识工作者的地位显著地提高,以及个体自由的观念日趋强化,办公室的设计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再将职员像一个机器和傀儡般地束缚在机械的方格空间中,而是更强调“人性化”的设计。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希望构造良好舒适的环境让人们更加享受工作本身,让工作变得“生活化”、更容易忍受。 
出于这种考虑,办公室空间逐渐转变到充满机动和开放式的空间。例如杜邦公司采用的“办公室景观”,表面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是为了让办公室格局以随时调整,并以此来适应灵活多变的工作项目。人不再被死板的格局限制,而是格局随着人活动的变化而相应做出变化。(尼基尔‧萨瓦尔《隔间:办公室进化史》)

而近年来方兴未艾的线上办公,则是开放式办公空间的更进化版——工作空间的自由度进一步提高。我们可以看到,这代表了一种去中心化的趋势。代表着“全景敞视理念”的自上而下的控制已经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了,充分发挥劳动者主观能动性的自下而上的动力才是未来的趋势。

 
流水线、格子间、开放式办公、在线办公——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晰的发展趋势:生产上的去中心化,赋予劳动者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空间。而一个服务于劳动者的在线协作工具,必将促进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是束缚劳动者的手脚。这一标准可以作为远程办公、线上协作工具是否优秀的标准。
 
办公环境是生产关系的一部分,办公工具是生产力的必要条件。从流水线、格子间再到开放式办公、线上协同办公,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断匹配、相互作用、促进发展的过程。更加自由、更加人性化、更加“愉悦”、更鼓励创新,是工作空间和辅助工具的一大发展趋势。
 
 
(三)
 
从流水线到格子间,再到开放办公、线上协同办公,更自由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个大趋势。具体到在线办公工具,也是这样的一个发展脉络。早期一些APP注重的是“控制”,是打卡、监视等功能;随着理念的不断更新,慢慢地许多APP都把效率提升——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交互促进,摆在了首要位置。
 
飞书这一款软件如何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交互促进呢?
 
第一,去中心化模式,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飞书倡导“context,not control,也就是给员工更多的上下文,而不是强管控,这一理念所体现的管理学发展是从“集中式计算”管理到“分布式计算”管理的进阶。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都被调动起来。
 
飞书打通了云文档、IM、日历之间的关联,尤其是线上文档功能,人人可以编辑,人人可以批注,在通过日历提醒功能和IM聊天通道,加速信息流通与统筹效率,正是去中心化的很好体现。

第二,信息流通效率的飞跃。越高级的生物,新陈代谢率越高;越成功的公司,信息流通的效率越高。关于信息流通的效率,有一个衡量的公式:信息效率=流通时间X信息量。传统的IM工具有大量的信息冗余——群成员回复的“同意”“收到”“加一”和各种表情都会占据巨大的空间容积;而同时讨论多个事情时,聊天内容更容易搞混。移动办公平台必然诉求于效率,飞书软件就是通过提升信息流动时间、压缩信息量(同等容器下产生更多的信息),来提升信息效率。
 
譬如快捷表情回复功能,这就是通过减少操作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再比如非常惊艳的消息串功能,把同主题的回复消息压缩在一个“容积”内,当等量“容积”根据自身相关性被归纳、被统筹,也带来信息效率飞跃式提升:


工作中要向沟通要效率,上面飞书的快捷表情和消息串,就相当于一个个抽屉把信息归纳整理,这对于办公效率来说是一种里程碑式的提升。
 
第三,劳动者与工具的交互。借用现在互联网流行词语“赋能”——劳动者需要工具的“赋能”,工具也需要劳动者的“赋能”。劳动者工具推动业务创新,工具帮劳动者拓展能力边界,工具与劳动者相得益彰,而不是控制、束缚劳动者的。在线办公软件,更是一种协作平台,更要体现赋能交互的理念。
 
以飞书的会议模式——飞阅会为例,会议参与模式由被动接收变为更加主动地参与,自己主动吸收内容以及反馈问题;同时会议进行模式是并行的,而不是串行的。


这就是工具对劳动者的“赋能”,可以把会议从传统的“PPT宣讲会”中解放出来,大家在会议中一起读一起写,一起做会议记录,传统会议的边界被大大扩展。


更有美颜、更换背景功能,从UI到各种功能都有设计和美学的元素,更体现了“高效愉悦的办公平台”这一理念。
 
 
(四)
 
从唯物论的角度来讲,在线协作软件、线上办公APP等工具当然是一个好东西,是生产力进步的体现;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必须让每个人都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福利,真正让它们成为激发创新与产出的工具,而不是束缚手脚的监视器,才能让生产力的进步富有意义。
 
可以看到,目前关于办公空间、办公工具的发展,已经有两个非常明显的大趋势:第一,线上办公由“可选项” 变为 “必选项”。这个大家是可以理解的,线上巨头纷纷入场,线上办公平台俨然成为了新的赛道。因为大家都已经发现,线上办公、在线协作并不仅仅是特殊时期的权益之举,更会带来工作方式、工作效率革命性的提升。
 
第二,数字技术是驱动未来工作的核心动力。就线上办公平台而论,谁的工具更有效率、谁的工具更能体现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原则、谁更能把冗杂的信息运筹归纳计算地更精炼,谁就会在线上办公的赛道中占据先机。我们处在一个剧烈变革的年代,完全有理由对“高效愉悦的办公平台”以更多的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