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伟:六经辨证治疗皮肤病之痤疮

 wyfx100 2020-07-27

作者介绍:

李伟,女,秦皇岛市军工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中医师,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会员,曾进修于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赵炳南皮肤病治疗研究中心,于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完成市级课题一项,获得秦皇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并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证书。

擅长:中医药治疗湿疹、干性皲裂型湿疹、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粉刺、寻常型痤疮、囊肿型痤疮、荨麻疹、玫瑰痤疮、带状疱疹、重症药物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血管炎、银屑病、白癜风等多种皮肤疾患。

本文根据李伟老师在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聚友会微信群的讲课录音,由志愿者整理而成,在北京赵炳南中医皮科流派微信订阅号首发。转载请注明讲者,整理者,出处。

前言

///横看成岭侧成峰

    大家好!我是秦皇岛抚宁区中医院皮肤科李伟。2013年进修于北京中医院皮肤科,进修结束后,回到我们地方医院,跟随院长郝向春为首的经方学习团队学习中医六经辨证体系。我们医院组织学习冯世纶冯老的《经方传真》;还加入吴雄志老师的“無門医述”微信群跟随学习,在不断的学习中,更加体会到中医的博大精深。

    皮肤病多应以整体辨证,我们既往也多应用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应用六经辨证,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中医、应用中医,也会增加对中医的认识。我们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是中医的理论依据、辨证法则、方药对证,也就是理、法、方、药,我将个人在认识六经治疗皮肤病—痤疮的理、法方面,向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做一个汇报。我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时间短,个人认识浅薄,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包含、指正。

六经之病位病性

1.表和里及半表半里

:指体表,即由皮肤、肌肉、筋骨所组成的外在躯壳。若病邪集中地反应于此体部时,便称为表证。

:指人体的里面,即由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所组成的消化道。若病邪集中地反应于此体部时,便称为里证。 

半表半里:指表之内里之外,即胸腹两大腔间,为诸脏器所在之地。若病邪集中地反应于此体部时,便称为半表半里证。

    以上是表、里、半表半里三者的固定病位反应。也就是说,不论什么病,而其病位的反应或为表,或为里,或为半表半里。虽然,有时二者或三者同时出现,但绝不会超越此三者的范围 。

2.阴和阳:

    阴即阴性,阳即阳性。人体得了病,必定影响人体机能的改变。首先是代谢机能的改变。这种改变不是较正常太过,就是较正常不及。如其太过,则病体也必相应要有亢进的、发扬的、兴奋的,太过的病证反映出来,这类太过的病证,即称为阳证。如其不及,则病体必相应要有衰退的、消沉的、抑制的,不及的病证反映出来,这类不及的病征,便称为阴证。所以,疾病虽然复杂多变,但概言其为证,不属于阴,便属于阳。

3.寒和热:

    寒即寒性,热即热性。如果病毒反映为寒象者,即称为寒证。反之,反映为热象者,便称为热证。寒热与阴阳的关系是:寒为不及,当系阴之属,故寒者也必阴;而热为太过,当系阳之属,故热者也必阳。请注意:寒与热是具有一定特性的阴阳。所以,泛言阴不一定必寒;泛言阳,更不一定必热。由此可知,病有不寒不热者,但绝无不阴不阳者。

4.虚和实:

虚指人虚,实指病实。如病体未愈,而人体的精力已有所不支,病体反映出一派虚衰之象者,即称为虚证。若病势在发展,而人的精力未衰,病体反映出一派充实的征象者,称为实证。如上所述,虚实和寒热一样,也是阴阳中的一种特性。不过,寒热有常,而虚实无常。所谓寒热有常者,是指寒者必阴,热者必阳,在任何情况下,永无变异。但虚实则不然,当其与寒热交错互见时,而竞反其阴阳,故谓为无常。如虚而寒者,当然为阴,但虚热者,反而为阳;实而热者,当然为阳,但实而寒者,反而为阴。如此,所谓阳证,可有或热、或实、或亦热亦实、或不热不实、或热而虚者。所谓阴证,则可有或寒、或虚、或亦寒亦虚、或不寒不虚、或寒而实者。以上为八纲之梗概,必须辨认清楚。

以上摘自«胡希恕六经辨证观»

All  Roads

Lead to Rome

皮肤病和六经

///横看成岭侧成峰

1.皮肤病之六经观:

    皮肤病多发生于体表皮肤部位,即病邪发于体表皮肤部位,或人体欲将病邪通过体表部位排除。六经言:指体表,即由皮肤、肌肉、筋骨所组成的外在躯壳。那我们可确定皮肤病以六经辨证当定为表证,即邪在表,或邪从表出,从而出现表、里、半表半里诸证。

2.痤疮之六经观:

    西医概念:痤疮为发生于面、胸、背部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常伴皮脂溢出。

    中医概念:«难经.四十七难»中说,“人头者,诸阳之会也”;«皇帝内经»:“汗出见湿,乃生痤痱…….郁乃痤”,所以面部痤疮多现湿、热、郁之象。

    中医总体治则:«素问·阴阳应像大论»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3.分析痤疮病位病性:

(1)病性:

热(或火):表现是基底皮肤红、肿、疼痛等

湿:表现是丘疹、脓头

:表现是结节、囊肿

总结:可知痤疮病性为热+湿+郁。

痤疮如何区分阴阳,如何确定病位病性,是治疗关键。

(2)病位:按六经可以分为:

三阳:太阳、少阳、阳明

三阴:少阴、厥阴、太阴。

总结:以病位分阴阳,结合病性,病位病性有机结合,从而确定治疗原则。

4.痤疮病机分析:

    痤疮多表现为红、肿、痛、结节、囊肿等一派热象,临床治疗中部分患者根据病情我会应用桂枝、麻黄、附子等热性药物,之所以这样应用是根据病位病性。痤疮本质上是人体消化吸收的能力差,湿气产生,湿郁久化热,热气循经络(三阳经)上行于头面、胸背。这个热也就是火,要区分是实火还是虚火。实火可清热、解毒、泻火;虚火则需要用潜法。临床中真正实火的人有,但属虚火的反而更多。

    虚火是脾胃元气虚弱而导致的热象,李东垣采取有名的“甘温除热法”,用补中益气汤或者升阳散火汤,着眼于中焦,而郑钦安直接从命门火入手,常用潜法,应用潜阳法治疗虚火证。

痤疮之六经辨证

1.表阳证

(1)太阳表实+阳明(此阳明热为湿热或实热):临床多为体质壮实之人,以男性居多,当然也见于女性,可见寻常型痤疮及囊肿型痤疮,皮疹红、热、痒、痛,伴脓头及丘疹、结节、囊肿,口干、口渴、大便干、小便赤,舌红,苔黄或腻,脉数或弦数。方选麻黄类方加减。如越婢加术汤加减;或越婢加术加升降散加减。

(2)太阳表虚+太阴+阳明(此阳明热少,且为虚热):临床多为体质薄弱之人,以女性居多,见于闭合性粉刺,或皮疹色淡红、皮疹相对小,易汗出,或手心有汗、或手心潮,大便稀,舌淡、或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方选桂枝类方加减。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苓术加减。

2.表阴证

少阴+阳明(此阳明热为虚热):临床多为体质薄弱之人,以女性居多,为少阴阳虚体质,见于闭合性粉刺,或皮疹色淡红、皮疹相对小,手足凉,或手心有汗,或手心潮,大便稀,或大便秘结(阳虚也可便秘),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方选二加龙牡加减。

3.半表半里阳证

少阳+阳明(此阳明热为湿热或实热):临床多见体质肥胖之人,奢食辛辣及肥甘厚味,见于头部脂溢性皮炎、毛囊炎、面部丘疹、结节、囊肿、脓头等。多伴口苦、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方选小柴胡汤加减。如柴胡达原饮加减;或小柴胡汤加升降散加减。

4.半表半里阴证

厥阴病:临床多见中年女性,素体应为阳虚体质,皮疹以丘疹、结节多见,伴口苦,口干,头汗出,手足凉,怕冷,眠差,易生气,胸胁胀满,胃脘不适,便溏,舌淡暗、苔白、脉弦细。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5.里阳证

阳明病:此证通常是合于前述太阳、少阳证中。即太阳+阳明或太阳+少阳+阳明。

6.里阴证

太阴病:此证通常是合于前述少阴、厥阴病中。

    痤疮外治:我临床对于结节、囊肿型痤疮,配合火针外治疗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皮疹消退,减少痤疮印痕,非常好。

All  Roads

Lead to Rome

痤疮病例

///横看成岭侧成峰

痤疮病例一:囊肿型

xxx,女,23岁

面部起疹伴痒痛4月余。查:面部多发粟粒大红丘疹及蚕豆大囊肿结节,皮下亦可触及数个蚕豆大囊肿结节,部分丘疹上可见脓头。有口干,无口苦,大便干,2-3日一行,舌红苔白,脉滑数。

辨证:太阳阳明合病+湿蕴化热(实热)

处方:越婢加术+升降散加减

麻黄10g 生石膏40g 炙甘草10g 生姜10g

大枣10g 生白术60g 知母20g 大黄10g

片姜黄25g 炒僵蚕30g 蝉蜕30g 

分析:以越婢加术汤祛在表之湿热;石膏配知母以清阳明之热,以升降散清热、通腑逐瘀。 

药后1周复诊:患者面部皮疹有所减轻,红色丘疹颜色减轻,部分消退,囊肿结节有缩小,大便干好转,日一行。继予原方加夏枯草30g,山慈菇30g以增解毒散结之力,黄芩10g以增清热解郁之力,服用1月后,患者红丘疹完全消退,囊肿结节消退,触之皮下亦无结节,现面部留有印痕,嘱患者可逐渐自行恢复。 

痤疮病例二:1.寻常型痤疮 2.闭合性粉刺

xxx,女,22岁

面部起疹伴痒痛1年余。查:面部多发粟粒大红丘疹及闭合性粉刺。手足凉甚,大便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辨证:少阴、太阴、阳明合病(虚热)

处方:二加龙牡+金银花、菊花

桂枝15g   白  芍15g   炙甘草10g  生姜10g

大枣10g   生龙牡各30g 白薇15g  附子20g

炒白术30g   菊花20g   金银花30g 

分析:以二加龙牡助阳解表调其营卫并敛上越之浮阳,加入炒白术以治太阴;以金银花解毒,以菊花解郁清热。

药后1周复诊:患者手足凉有减轻,面部皮疹有减轻,红色丘疹颜色减轻,部分消退,大便好转,日一行。继予原方加黄芩10g以增解郁清热之力,附子改为30g以增温阳之力。服用2周后,患者手足凉完全好转,红丘疹消退,面部留少许印痕,嘱其自行恢复。 

痤疮病例三:寻常型痤疮

xxx,女,32岁

面部起疹伴痒痛3月余。查:面部多发粟粒大红丘疹,伴头部脂溢性皮炎,口苦、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略腻,脉弦滑。

辨证:少阳阳明合病            

处方:小柴胡汤+升降散(实热)

柴胡24g   半夏15g    党参10g   炙甘草10g

黄芩10g   生姜10g    大枣10g   大黄10g

片姜黄25g  炒僵蚕30g   蝉蜕30g 

分析:口苦为邪热入半表半里,以小柴胡汤解半表半里之邪,合升降散泄热,通腑逐瘀。 

药后1周复诊:患者口苦减轻,面部皮疹有减轻,红色丘疹颜色减轻,部分消退,大便好转,日一行。继予原方服用1月后,患者口苦完全好转,红丘疹消退,面部留少许印痕,嘱其自行恢复。 

痤疮病例四:寻常型痤疮

xxx,女,42岁

面部起疹伴痒痛2年余。查:面部多发粟粒大暗红丘疹及结节伴口苦,口干,头汗出,手足凉,怕冷,眠差,易生气,胸胁胀满,胃脘不适,便溏,舌淡暗、苔白、脉弦细。

辨证:厥阴病

处方:柴桂姜汤+金银花、夏枯草

柴胡 24g 桂枝12g 干姜10g 黄芩10g

炙甘草10g天花粉30g生牡蛎30g金银花30g

夏枯草30g

分析:素体阳虚,邪结半表半里呈阴性,为厥阴病,以柴桂姜汤治之,和金银花、夏枯草以解毒散结。

药后1周复诊:患者口苦减轻,胸胁胀满减轻,面部皮疹有减轻,睡眠好转,大便好转,日一行。继予原方生牡蛎加至60g,虎杖30g,百部30g,(患者服药后胃脘疼痛,考虑牡蛎咸寒所致,遂改为牡蛎30g,山慈菇30g以增散结之力,患者无不适)服用1月后,患者口苦完全好转,无手足凉,怕冷好转,已无胸胁胀满,丘疹结节消退,面部留少许印痕,嘱其自行恢复。 

治疗体会:

    临床中我还应用六经理论治疗其他皮肤病,只要根据六经准确辨证,根据病位病性合理用药,都会有非常好的疗效。如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紫癜、掌跖脓疱病、银屑病等,也都有非常好的疗效。

病例一:急性荨麻疹

患者女,44岁

全身起片状红色风团瘙痒1天,经西医静脉予维生素c3.0g,葡萄糖酸钙20ml,氟美松20mg,口服氯雷他定,治疗2天后,病情未见好转,反加重,过敏原检测多种物质过敏,包括酵母,因西医要增加激素用量,患者顾忌,而转我处,寻求中医治疗。刻下症:颜面浮肿,眼睑水肿明显,全身遍发红色片状风团,瘙痒剧,夜间无法入睡,口苦,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少阳太阳太阴并病

处方: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24g半夏15g党参10g炙草10g

黄芩10g生姜10g大枣10g防己10g

防风30g生地30g地肤子30g         

2剂后,患者来诊,诉服药1剂,至当日晚痒止,夜晚安然入睡,今日来诊,神情愉悦,现:风团已消退,未有新发,全身无瘙痒,颜面眼睑水肿较前明显减轻,略有虚浮之象,怕风,无口苦,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辨证:太阳表虚夹饮

处方:桂枝汤加减

桂枝15g白芍15g炙草10g生姜10g

大枣10g茯苓30g泽泻20g炒白术30g

防己10g 黄芪30g    

3剂后痊愈如初,正常进食,无任何异常反应。

病例二:过敏性紫癜

患者女,35岁

双下肢出血性点及片状红斑2周,经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紫癜”,予维生素c,氯雷他定口服治疗2周后,未见好转,出血点增多,现寻求中医治疗。刻下症:双下肢伸侧可见多处点状出血斑,色红,部分融合,伴轻度瘙痒。口苦,舌红,苔白,脉沉细弦,尺长。

辨证:少阳湿热下注

处方:小柴胡汤+四妙散加减

柴胡24g半夏15g党参10g炙草10g

黄芩10g生姜10g大枣10g苍术30g

黄柏15g生薏米30g牛膝10g黄芪30g

茜草15g仙鹤草30g地肤子30g  

7剂后,痒止,皮疹颜色变暗,片状融合斑颜色变暗,面积缩小,未有新发。原方减地肤子,继服4周,皮疹基本完全消退,无新发。 

病例三:掌跖脓疱病

患者,男,65岁

双手、双足起脓疱10余年,多次治疗未见好转,瘙痒痛苦异常。现:双手掌,双足跟部密布粟粒大丘疱疹,基底色红,手脚心出汗,口干,无口苦,舌红,苔白略腻,脉弦滑。

辨证:太阳表虚+湿郁化热

处方:桂枝汤加减

桂枝15g白芍15g炙草10g生姜10g

大枣10g防风60g生地60g生薏米60g

败酱草30g                                药后1周复诊:诉已无瘙痒,皮疹消退明显,未有新发。原方继服1月,皮疹消退,无新发,症状稳定。  

All  Roads

Lead to Rome

    以上是一点心得,请指正,临床中有很多疾病治疗也并不理想,需要在临证中多实践,总结出大样本,才能具有真正的临床意义。谢谢大家!

1

END

1



责任编辑 I 韩雪 北京市石景山区中医医院

文字整理 I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聚友会志愿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