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音为何一反常态,不端正也不慈悲?马郎妇观音故事原型曝光!

 姜子说古书 2020-07-27

《西游记》故事里,观音菩萨莲花池里的金鱼下界为妖,每年要吃一对童男童女,直到遇到了唐僧师徒。

观音菩萨知道了特别着急,不坐莲台,不妆饰,不喜欢,在林里削篾。最后,未梳妆就出门了,这就是传说中鱼篮观音的形象。

在这一回故事中,观音菩萨似乎一反常态,不端正(赤了一双脚,精光两臂膊),也不慈悲(口念颂子那里边水怪鱼精,尽皆死烂)。

原来,观音让通天河里的水怪鱼精尽皆死烂,竟是最大的慈悲,与自愿布施自己身体的女子有关!

《西游记》故事里,观音菩萨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号称灵感大王,她的武器是一枝未开的菡萏,她的本体其实就是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本尊。

观音菩萨口念颂子道:“死的去,活的住,死的去,活的住!”念了七遍,乃至于那里边水怪鱼精,尽皆死烂,观音菩萨为何如此残忍?

《西游记》故事里,“水怪鱼精尽皆死烂”一事,与观音的那句“不消着衣,就此去也”,都与自愿布施自己身体的女子有关!

观音为何一反常态,不端正也不慈悲?马郎妇观音故事原型曝光!一女子自愿布施身体,后人改编为鱼篮观音,未及梳妆就去收金鱼!

中唐时期,李复言的《续玄怪录》记载了一个“延州妇人”的故事;北宋时期,叶廷圭的《海录碎事》记载了“马郎妇”事迹。

“延州妇人”与“马郎妇”都是佛教典故,故事的主角是一个自愿布施自己身体的女子,是“鱼篮观音”的故事原型!

因为“自愿布施身体”一事,不方便广为流传,被后人委婉增删改编了。

明朝时期,宋濂的《鱼篮观音像赞》记载:观音为了教化众生,化身美艳女子,絜篮粥鱼,人竞欲室之。

第一回,观音菩萨化身美艳的女子承诺:妾能授经,一夕能诵《普门品》者,事焉。

第二回,二十人做到了,观音菩萨以“一身不堪配众夫”为由,要求众人“一夕能诵《金刚经》”。

第三回,十人做到了,观音又搬出《法华经》,期以三日。

这一回,只有马郎做到了,按照约定,观音菩萨化身的美艳女子要嫁给马郎,成了马郎之妇,别名”马郎妇观音“。

结果,观音菩萨化身的美艳女子入门的当天就死了,死即糜烂立尽。后来,一僧人告诉马郎“此观音示现以化汝耳”!

《西游记》故事里,让水怪鱼精尽皆死烂的观音,与让自己死即糜烂立尽的观音,是一个道理,是为了度化众生!

而观音之所以一改端庄,与这个自愿布施自己身体的女子的原型有关,观音以身体布施世人,也是为了度化众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