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子说书 图/网络图片 题:从梨花体到B站标题,是恶搞成瘾还是文化的向下包容? 女诗人赵丽华以“口水诗”闻名于世,她的诗作“丽华体”被称之为“梨花体”。 “梨花体”曾经风靡一时,甚至有好事者取“赵丽华”名字谐音成立“梨花教”,封其为“教主”。 很多网友调侃,随便找来一篇文章,随便抽取其中一句话,拆开来,分成几行,就成了梨花诗,因为,女诗人赵丽华的中国新诗,是这样的:
当然,网友的调侃并不仅限于此,他们拿“三岁小孩说话”、“口吃说话”、“说汉语不流利的外国人说话”等等,来揶揄“一首绝妙的梨花诗”。 “梨花体”的盛行,大家褒贬不一,一面为中国新诗的命运与前途担忧,纷纷吐槽,一面又跃跃欲试,热衷于跟风写下一首又一首的“梨花体新诗”。 显然,女诗人赵丽华掀起的“明显的口语化写作”,大大地降低了诗歌的门槛,使所有人都能参与进来,一时间,所有人都能读懂诗歌了,甚至于轻而易举地就能作出一首诗来。 如果说,把句子分段到极致便是诗歌,那么,B站的视频标题可谓是深得“梨花体”的精髓,短短几个字的标题,用空格键把每个字间隔开来,便是传说中的“B站标题”,可以起到虚张声势、重点强调的目的,还莫名地带着许多喜感。 那么问题来了:从“梨花体”到“B站标题”,是恶搞成瘾还是文化的向下包容? 把诗歌变成一点韵味和意境都没有的大白话,把每个字都莫名其妙留白强调一遍,这样的极端,与其说是网络暴力的产物,不如说是快节奏生活之下的解压方式。 无论是“梨花体”还是“B站标题”,其中不乏恶搞揶揄的成分,一定程度上照顾了文化教育程度比较低的普通大众,是文化向下包容的一种形式,使得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参与进来。 毕竟,莫说是生涩难懂的文言文,便是寻常的论文,能看懂的,有耐心看进去的,都是少数。比起长篇大论,大众更喜欢豆腐块文章;比起文字,大众更喜欢通俗易懂的视频。 文化向下包容,让全民参与进来,让大众放松心情,增加文化的通俗性、趣味性,对提高大众学习的积极性,乃至于开阔全民视野,提高创造性,都是有一定帮助的。 无论是“梨花体”还是“B站标题”,不用一棒子打死,但,也不宜正儿八经地提倡,毕竟,第一个这样做的人,还有些创意的成分,盲目跟风之下,却不见得是件好事。 当务之急,还是应当提高网友们的文化水平,引导良性循环,好在新一代总比前人更聪明,现在的小孩,才牙牙学语,已经开始了经典名著的朗诵积累,相信中国文坛的前途不可估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