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清渊32岁偶遇高人,把一罐粥卖到1000个城市,赚100亿

 我的昵称攀登者 2020-07-27
陈清渊32岁偶遇高人,把一罐粥卖到1000个城市,赚100亿

考入县一中的第一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1958年,陈清渊出生在厦门名为马塘村的村庄里。据悉这个马塘村又名“瘦马塘”。村民们称村落穷困潦倒,尽管三面靠山,却得不到源源不断的水源,到了旱季更为煎熬。马塘村的孩子几乎念完小学便在地里劳作了。而陈清渊的大哥也应了村民这些念想,早早不上学开始了农作。

1966年,村里来了位老道士,改变了陈清渊父母的决定。当年陈清渊8岁,被这位老道士拉着算卦。结果一算便算出“靠山吃山,必成人龙”的上上签。父母非常相信,于是决定让陈清渊继续学习,于是陈清渊上了初中。

1973年,陈清渊一举考入县一中。成为当时马塘村第一位考入县一中的学生。在高中时期陈清渊仍然努力学习。

陈清渊32岁偶遇高人,把一罐粥卖到1000个城市,赚100亿

但当时上大学却没有如今这般规模,而是需要有声望的人举荐的。父母是农民的陈清渊毫无希望。但陈清渊为人处事方面做得非常优秀。高中毕业后回村当了大队会计,还经常帮助村民。

面对旱灾,带领村民建造罐头厂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李白

1985年,马塘村遭遇涝灾,伴随着严重的泥石流,整个村庄的路都被围的水泄不通。村民心急如焚,因为村落里漫山遍野的荔枝将会溃烂。

陈清渊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往果园观察了一番,随之到村委会表示可以合力办一个罐头厂,我们自己加工这些水果,然后再卖出去。村民一致认为这个想法可行,便一起凑了1.8万创立了马塘村的第一个食品厂——兴华罐头厂。

1985年10月,兴华罐头厂生产出来的第一瓶荔枝罐头“出炉”了!陈清渊为兴华罐头厂制作了商标名为“银鹭”。可虽然学会了做罐头,马塘村的地理环境非常不占优势。交通消息闭塞,难以打开外面更大的市场。

陈清渊32岁偶遇高人,把一罐粥卖到1000个城市,赚100亿

1985年-1990年,银鹭罐头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村民看不到希望,便纷纷撤股。只有陈清渊坚持做“银鹭”罐头。

32岁偶遇高人,“银鹭”出现新的转机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1990年春节,陈清渊32岁时,村里来了一位名叫黄福华的人祭奠祖先。黄福华是一位爱国华侨,想着自己功成名就之后回到村里做些贡献。听说了陈清渊做罐头的事情后,决定帮助陈清渊。陈清渊得知后迅速与黄福华相见,并表示非常感激。

黄福华为陈清渊的“银鹭”投资了20万美元。在陈清渊的事业上提供了莫大的帮助。陈清渊也感到非常大的鼓励,同时心存感激,准备抓住这次机会将“银鹭”发展壮大。

有了黄福华的投资,“银鹭”逐渐走向正轨,短短一个月,兴华罐头厂就成功拿到中外合资的正式批文。并且享受了侨资企业的“三免四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

陈清渊32岁偶遇高人,把一罐粥卖到1000个城市,赚100亿

随后兴华罐头厂又获得了厦门外资集团的50万投资。随后还发现马塘村的水含有硒、砷等人体微量元素!马塘村的水果被大家认可,罐头厂也被人们争先恐后预订罐头,忙的不亦乐乎。

1993年,马塘村升级为行政村,陈清渊为马塘村做出的贡献不容小觑,所以陈清渊顺理成章的成为了马塘村的书记。

1993年12月,罐头厂做的越来越红火,订单大大小小有上百万单。大家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只有陈清渊清醒的认识到,罐头是越做越好,罐头厂也会越做越多,如何在这样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呢。

银鹭罐头摇身一变八宝粥

善出奇者无穷于天地,不竭如江河。——诸葛亮

1994年1月,陈清渊回到家,正值腊八节,母亲为陈清渊煮了一盆八宝粥。陈清渊喝了一口,呆愣了许久,一时间茅塞顿开,心想,为什么不做八宝粥呢!

恰巧马塘村的桂圆更是果肉多,鲜甜美味。陈清渊又从山东等地购进白沙花生等原材料,并用100万资金买来一条德国的生产线,做成一道“生料装罐,滚动杀菌”的生产工艺。

陈清渊32岁偶遇高人,把一罐粥卖到1000个城市,赚100亿

有了这样的工艺生产线,就不怕产品被细菌污染。保证了产品的安全卫生性。陈清渊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他在认真用心的去做好“银鹭”。并且也是一位非常贴心的老板。

他走遍每一个与兴华罐头厂合作的经销商,称如果这八宝粥卖得出去,再合作。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些罐头一售即空。可见罐装八宝粥的市场非常庞大,吸引顾客。并且陈清渊设定的价格也是非常亲民的,360g的罐装八宝粥单价2.5元。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没过多久,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相似的罐装八宝粥。因为罐装八宝粥的新意被大家认可,看到了商机,便纷纷效仿起来。陈清渊要想在众多罐装八宝粥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有过硬的条件。

于是他决定降低零售价,变成2元一罐,并主要在二、三线城市“安营扎寨”。当时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为“银鹭”八宝粥做广告,陈清渊便走遍一座又一座城市,为了让大家都认识到“银鹭”有足够的价值。

陈清渊32岁偶遇高人,把一罐粥卖到1000个城市,赚100亿

1995年,陈清渊通过这些年的奔波,终于拿下了东北三省的市场。在1995年—2000年间,又相继售卖到1000多个地区。陈清渊的步伐到哪里,哪里就会有更多的人认识“银鹭”,了解“银鹭”。2000年,银鹭的销售额突破了5个亿!

银鹭八宝粥一路攀升走向新巅峰

不断的奋斗就是走上成功之路。——孙中山

2001年,陈清渊用1亿资金建造了一个速度非常迅速的生产车间,一举成为当时最先进的八宝粥生产车间。车间以800罐每分钟和1000罐每分钟的速度去生产。无疑是在时间上,数量上先人一步。

2004年,陈清渊还参加了央视招标会,并以5817万的高价夺得了食品饮料行业的标王。当时银鹭八宝粥已卖到100亿。而“银鹭”也有了非常治愈的广告词,那就是如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句“银鹭,爱的味道”。从此,银鹭八宝粥在全国迎来了一个销售高潮。

陈清渊32岁偶遇高人,把一罐粥卖到1000个城市,赚100亿

陈清渊的罐头厂彻底转变是从他32岁那年遇到高人,把握了机会开始的。28年后能将一罐粥卖到100亿,却不仅仅是因为他把握了机会,更多的是他这些年的努力付出。

人生所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如果不是陈清渊踏遍全国各地,银鹭的名声也不会像今天这般家喻户晓,而行动是成功的阶梯。

人生伟大的建设,不在能知,乃在能行。——赫胥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