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纪》---针灸篇19【奇经八脉与针刺法】

 书院蓝田 2020-07-27

一、十二经脉与十五络脉歌(经脉和络脉,人患病的原因) 

人体身上有,学完十二正经现在都了解了人体经络基础。知道之间还有彼此联系。中医观念,是主先天,肾像两个树根,全身十二正经的根都来自肾脏。肾脏像树的根,全身经络就像整棵树长满的树枝树叶,分布到全身上下。所以中医观念认为第一个脏是肾脏,由于肾脏管先天,其成长的枝叶遍布到全身四肢末梢

人会患病就两种原因。一是外因,是人身体或受到外在的风、寒、暑、湿、燥、热。这种来自节气上的变化,来自外在的变化,首先感受到,因是最细的,再传到上面,在传到后再会传到上面,这是从外往内发展。但如果是,每天早上起来在外面又是呼、嘘、吹、呬,五音增强让气变强,那外病最多也只能到的位置,进不了的。人就好像是树,想树根(肾)有问题了,当然会影响到寿命;同样还要有个观念,树枝有问题了,也是会传到树根去的。倪师一直在讲这观念,学习中医一定要去悟。平时就要常常去固肾,就是不要让“根部”烂掉;平时多多运动、活动,让四、经脉、经络非常强,这样就不会生病。这病是由外而内的部分。 

二是内因,病还有是由内而外的部分。从内往外走的病内因,就是人的情志喜、怒、忧、思、悲、恐这些情志也会造成人生病过喜、过怒、过忧、过思、过悲、过恐都不好,也会造成人生病。还有就是吃东西,来自饮食的原因。比如每天打坐,每天心平气和,然后又练功练得很好,可是吃的菜农药很多,最后还是会生病,或是吃到病死猪的原因。上游的死猪经由地下水下来影响下游的菜,这是病由口入

这些都是致病的内外因素。所以倪师讲的整个经络学的重心就在脏和腑。因此首先把肾脏固好,人就会长寿【如何轻轻松松活到天年。中医认为人体是由肾脏来决定人一生的寿命有多长。跟倪师学了很多经络,总归树根就来自肾脏;而树茎长出去的时候有十二条很大主干,其它还有很多小支干,以十五条为最主要的支干,这就是十五络有十五个络,其中十二正各有一个络,再加上任脉的络就是鸩尾,督脉的络是长强;再来脾之大络大包,由大包统领诸络,合为十五大络。 

人身上这是胸腔,这是脖子,这是侧面,前面的任脉的络到鸩尾,后面络到第十一椎。这里是第十椎下,下针的地方在第十椎下,就是扎在第十一椎上方。这个横过来的就是横膈,心脏在横膈的上方。中医认为心气止于膈,也就是说心气最多到膈。当心气有郁结的时候,扎前面的天突、巨阙、关元,扎完后心气会集中到第十椎下,再让病人翻过来背面,在第十椎下针,因为第十椎后面正是心气终止的地方,所有的郁气会从这散掉横膈膜包膜就像心包跟内脏的三焦油网,通通属于三焦心包,把心包跟三焦抽出来;再把五脏五腑放进去,五脏六腑就是这样来的。 

先看十五络脉:1)手太阴肺经的别络列缺穴,在络穴上治疗时,这络不管是虚症或实症,通通是在络穴找都可以;阴经/阳经都有络穴。实证:手掌过热,用泻法;虚症则打哈欠,频尿,用补法。 【后面安排是十五络讲完后,再讲奇经八脉;八脉讲完后,开始讲针刺手法。】

2手少阴心经的别络通里穴,心经直接络心中,系在舌本即舌的根部。所以舌头底下有个脉管在下面属于心系,实则支满,虚则不能言心气虚的时候不能讲话,口不能开。

3)手厥阴心包经的别络内关。心实症则心痛,胸口痛;虚症则头项强痛。

4)手太阳小肠经的支正穴,支正穴最主要治症是生疣 ,身上皮肤上生很多疣,可以在支正下针。

5)手阳明大肠经的偏历穴

6)手少阳三焦经的外关。记得倪师之前讲解外关是搭生死桥的地方。虚症/实症都可以在外关下针。

7)足太阳膀胱经的飞扬

8)足少阳胆经的光明

9)足阳明胃经的络是丰隆穴

10)足太阴脾经的公孙,公孙也主冲脉,由于冲脉直接往上走,所以任何的胃痛、肠痛、腹痛、恶心胃病,通通可以用公孙穴

11)足少阴肾经的别络大钟穴

12)足厥阴肝经的蠡沟穴

13)任脉的别络屏翳,就是鸩尾穴

14)督脉的长强

最后

15)脾的大包穴,合为十五络。 

有病的时候,全身都会痛。胸胁的(大包)地方痛时,分不清楚具体什么原因,一看其胸胁的地方都痛,就是的问题。如果是胸口这地方痛,可以下大包穴。如果的时候,百节尽纵,手都没有办法握拳,全身是松的。不管虚症/实症,都可以在络脉上下针。 

二、奇经八脉 

接下来开始介绍奇经八脉的内容。 

第一条就是督脉督脉已经学过了。脊椎骨从这下来,一直到尾椎,督脉现在了解全身的阳气都在这里。督脉脉气源头是在曲骨这地方,就是男人/女人小便的地方

任脉有里和表,任脉在里面是走督脉。这是人体剖面图,沿着脊椎骨里面。讲的曲骨、中极、关元、石门、阴交、气海是任脉的表。任脉是诸阴之海,所有的阴通通可以管。

督脉任脉是相辅相成的。在膀胱经上有心、肝、脾、肺、肾等五脏的俞,可以在这些俞穴上下针,因为可以通到任脉这是阴和阳互动的关系。

络脉把经脉连在一起,彼此相辅相成。任脉冲脉都起于胞中,胞讲的就是女人子宫,是男人精宫-膀胱和小肠的中间袋状的缝隙。这就是精宫的所在;女人的胞在子宫这边,小肠在后面。每个月的奶水是往下走的,排出来的是月经,就是残渣,其残渣是往下走的。

中医观念里,奶水是白色的,女人的精是向下的,所以女人没有胡子的。男人这精子在下面,但男人不是每个月排一次,男人的精子,经提炼过一定会有残渣,这残渣就顺着任脉往上走,走到口唇的旁边,就是男人的胡须。在最源头是精宫在膀胱跟小肠中间的地方。

人类饮食入胃,到了小肠进行吸收;真正的精血,是非常纯浓度的精血,会累积在这边。那怎么进去这边的就是先进入三焦系统。 

三焦五脏,所以五脏的津液及好的东西,就是将消化以后的营养交给的。中医观念里是消化系统。消化以后将营养的交给,传递就是靠三焦系统入脏的。三焦是行阳的,就是运送的动力。 

本来是内在里面,常常要藏精;比如看A片或行房之前,人会亢奋,一亢奋五脏六腑就开始。气就开始,五脏六腑的元气就进入三焦,再进入胞户或男人的精宫这边。进入到精宫的时候,这黄色进入这边生化以后,才会变成血。刚开始都是血,如果到男人的睾丸里,温度下降后会变成白色;所以看出来的时候,精液是白色的。如果有一天小肠的温度下降时,下来的就是血,不是精。排出来怎么流很多血,因为精和血是一样的,源头是因为小肠的火不够而已。 

残渣也一样,任何东西都有残渣,残渣就回到胃、嘴巴去了。所以平常人的精是存在三焦里面,随时都会排出体外。西方医学认为,睾丸在生精,因为西医在解剖死人,解剖死人的时候看到睾丸有精子,就认为是睾丸在生成的精子,其实不是的。 

中国以前有太监,太监没有睾丸的,照样会有精。太监有精,只是不多,真正生成精子是在这精宫的地方,就是冲脉冲脉任脉都起于胞中,胞中就是指黑板上的小肠和膀胱之间,女人这就是子宫。后面在《黄帝内经》会做更细的分析介绍。

任脉直接络到喉咙,冲脉是从胞中上来的。画上面的图,这是任脉冲脉起来的时候是沿着肾经上来的,与肾经是相交的,一定是肾经,因为冲脉是跟阴经一起的。任脉冲脉虽然一起上到身体上来,虽源头是一样都起于胞中,但是两者有不同的走向。要有这观念,以后可以帮助诊断治症女人所有妇科的问题,在子宫里面的问题,或子宫里面长什么东西,通通属于任脉。因为任脉起于胞中,冲脉也可以帮忙,因为源头一样,所以倪师的学生以后选择穴道有很多方向可以选。 

再继续看冲脉,冲脉公孙在管,督脉后溪在管,任脉列缺在管。冲脉任脉都起于胞中。冲脉顺着脊椎骨里面,在正面上表面上,是肾经冲脉者,起于气冲;而源头跟任脉一样都是来自胞中。所以一开始就得知道任、督二脉,其源头都是在胞中这边。

所以在打坐练气的时候,要让气到这地方。打坐中间会产生很多津液,这津液是要吞下去,不是吐掉的。这津液非常好,如果是打坐产生的津液,一吞下去这津液就进入肾脏(跑到先天上去了),那这棵树的根就会更强。由于冲脉沿两边上来,直接包到心脏,经过胃、心、肺,所以胃心胸。胃有问题,也可以治疗,气喘、咳嗽,心痛、心绞痛,通通可以在冲脉上治。冲脉公孙穴在管,跟肾经有同样的穴道。 

接下来讲带脉带脉足临泣在管,脚上的临泣管带脉。带脉起于季胁,临床上看好像有三条在腹部。下针的手法都是足临泣带脉问题主要的症状是肚子胀满,腰像坐在水里面,感觉是浑身一周如带也。三个穴道是带脉五枢维道,治疗带脉的病就这个穴道就是足临泣穴,临泣专治带脉的病。

接下来讲阳蹻脉阳蹻脉起于跟中,从外踝裸上来的申脉在管阳蹻阳蹻脉的郄穴是跗阳。这是重点可以参考。蹻脉阴缓而阳急阳蹻脉在外面,当脚向外翻,阴蹻松下来,阳蹻在这边绷紧,使这脚掌向外翻过来,这是中风。有人脚是外入(外八字)或内入(内八字),也是蹻脉的问题。 蹻脉横跨在胆经膀胱经的交接上,一路到背后再到头部去。所以病人会陈述:“我脚痛”,问:“痛哪边,你指给我看”。他会指一条线痛上去,很奇怪是胆经的风市,背后面是膀胱经就痛在中间,但这里没有这条经络,病人在骗吗?其实不是,这是阳蹻脉,其不在正经上,是在两经中间,在腿上就是蹻脉。 

倪师忙的时候,病人又讲不清楚说:“反正我就是这痛。”倪师就会就胆经膀胱经蹻脉一起治。有时侯遇到老先生老太太是很累的,问其大便如何?他会回答:“这问题真好,想当年二十岁第一次结婚时,结完婚我就便秘了,离婚以后下利。”倪师说:“你只要告诉我昨天情况就好了!”因为他们年纪大了无聊,平时没人讲话,一问他,他就滔滔不绝说:“这问的太好了,我慢慢跟你说”。连续不停地讲同样的话,这是虚证。以后倪师讲《伤寒》《金匮》很好玩,有很多的治症和临床经验。 

接下来是阴蹻脉阴蹻脉阳蹻脉正好是一个内一个外。阳蹻脉申脉在管,阴蹻脉照海在管。由于有蹻脉,看字是“足”字边,抬腿左转、右转,都是要靠这蹻脉。人往前行就是;往后退就是阳急的时侯就阴缓,走路就会往前三步再后退二步,这就是阳急阴缓;也有人是阴急,走一步就退二步等于是倒着走。

倪师就遇到过这种病人,他往前走一步就退二步,一定要碰到东西才会停下来。阳急在阳蹻脉上治疗,阴急的话在阴蹻脉上治疗,下针或灸都可以。这种病在正经上不会有,在奇经上面才会有。阴蹻脉走内裸一路上来,一直上到咽喉,中间跟冲脉有相交的地方。喉咙这边有任脉经过,阴蹻脉也经过。所以下列缺、照海,任何喉病都可以治疗,不管是扁桃腺发炎,还是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医是辨证论治,治症喉咙的病通通可以用列缺照海。尤其是扁桃腺发炎或慢性喉炎,列缺照海一下去,当场就去掉了。 

维脉阳维阴维阳维脉把所有阳经维在里面;就是它把大家抱在一起。因为有了维脉,就可以控制和维持十二正经,可以这样子想,其观念就是这样子。十二正经里气血在走的时候,就像用竹子做鸡笼子,竹子只插了直的,没有做横的;那样子鸡照样会跑走的,所以要把笼子做好了,还得旁边用横的围起来,固定其形状,这横的就是阳维阴维。维脉在身体里面的就是阴维,维在内脏上面;维脉在经络上面、骨头上面的就是阳维。这就是维脉的观念。阳维脉外关穴在管,所有腑都跟阳维脉是互通声息的。阴维脉是跟所有内脏随时在沟通的,阴维脉内关穴在管。

因此在外关内关下针时,从外关引到气,再透到内关去的时侯,阴阳脉生死桥打开了,阴阳就交合在一起。所以当阴阳分离的时候可以用外关透内关。 

由于阳维脉是管外面胸腔这一圈,沿肋骨外面一圈;而下焦的一圈是带脉在管。所以若有病人腰痛+胸痛,就可以下外关足临泣,也就是可分成外关、足临泣为一组专治腰痛胸痛。

列缺、照海一起专治喉病。

申脉是阳蹻脉,阳蹻脉一直往上走,后溪管督脉,后溪、申脉成一组,是专治项强、脖子僵硬的穴道。

阴维围绕着阴脏,就是内脏,阴维脉在控制内脏里面的协调,内关穴管阴维,阴维脉有问题时就下内关。所以有时病人胸痛,会问是痛在肋骨外面,还是肋骨里面阴维脉就是由内关穴来管。里面的是阴维脉,外面的是阳维脉。若是讲不清楚,就外关透内关。这是倪师的治症来源。 

所以倪师说只要懂得穴性懂得经脉的走向,选择穴道就不会错。这就是倪师讲解的奇经八脉,主要是一个穴道管一条。 

三、针刺手法--呼吸法引气法 

回到《针灸大成》,接下来要开始介绍针剌手法。针刺手法很多,针刺讲究的是什么,古老相传的针刺注重什么?在介绍很多补泻手法之前,先要有个观念:下针以后,要等气到了,再去做补泻气到就是师徒相传下来的针刺经验,有很多方法可以知道气到

针下去以后,还没有补泻,仅是平补平泻,就是捻捻针放在那边;过几分钟就会看到下针的地方,有一圈粉红色,就表示气来了。如果看到一圈青色,根本就是扎到血管了。如果没有看到粉红色,就是气没到。注意:一定要把气引到,针刺才有效果。

引气就要有引气的手法。下针时若病人气没有到,就要用自己的气把病人的引出来,这是用在病人严重虚弱的情形之下。施气的人(气功大师)要把气打到对方的身上,当握到针时,要轻轻握着,不要重握,重握气就不传的。在身上,不知要通过多少关节,才能传到对方身上去,所以关节要放松,丹田慢慢的吸气,然后吐气。当吐气的时后,就是灌气(传气)的时候。当吐气的时候,心里面要想着,气从针那传过去,传到病人身上。 

之所以要用金属的针,因为肺是金,五行里面肺是金,所以可以导气。如果用塑料引不到气了,一定要金属的针。这就是施针者,把自身的气导到对方身上去的情形。 

还有在下针时,如果碰到动脉血管,比如有时要太阳率谷,碰到情敌,一拔后太阳穴肿起来、肿成很大一个包,那就用手掌,轻轻的按着那个包,因自身的阳气在手上面,阳气一行,就跟着行。 大概六次呼气,慢慢的整个就平掉了,就是那么快,下次倪师找个比较倒霉的演示者看看。

引对方的气,扎针后气到的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针左右捻转,左右捻转一下,病人觉得好酸,病人有针感,感觉到酸、麻,胀,就是得气了。有一种人天生体质,没有酸、麻、胀,怎么引气他都是痛,其实是他不了解什么叫酸、麻,只是形容不出来。虽然他说在痛,可是看到了针那里出现粉红色,就是气来了。当病人有酸麻胀的时候,就知道气到了,一定要等气到了,再开始做补泻

如果针下去,然后捻转了,气还是不到,就表示这个人气脉很弱。比如针复溜穴,复溜穴是肾经母穴。要去补肾,就针下复溜穴,去固先天;可以复溜会很舒服,用生姜在复溜穴灸,这是养生的

若针一下去以后,却引不到气。病人没有气了,所以引不到气,整个白白的,没有粉红色,那就针上下戳二下,这针会有被吸入的感觉。气到了以后,会感到针很沉,会有吸入的感觉。若捻转法也引不到气,在上下的穴道,用手去戳它,稍微推它一下,慢慢推,一推它,自身的气会跟他的气感应到,因为气在表,所以不用去按摩得很重,皮肤上戳它一下,气就来了。气引来了以后,再开始捻转,这样气就到了。所以用自己身上的气去导引他的气,这就是引气的方法。如果了半天,气还是没到,就表示这个人太虚,那就用呼吸引气法。 

呼吸法来引气,叫呼吸引气。让病人吸气,就拔针,拔出来,吸气的时候就拔针吐气,再慢慢进针,进针、出针都跟着他的呼气吸气定。的时候入针,气的时候出针很慢,当然很缓。但是在皮层里,不要整个拔出来,在皮层里做。用病人的呼和吸,来做引气的动作。病人会“哇,好酸!”就是气就到了。如果病人还是没有气,那就不用针了,把针收好,用灸比较方便。因病人元气大伤,重病的时候,就引不到气

先要学到引气。倪师说读古医书的时候有些麻烦,里面写的很多,实际上后面都是重复的,因为倪师有这经验,所以从具体那页开始看就可以了。 

四、针刺手法-烧山火与透天凉 (大补与大泻手法)

第一个下针口诀烧山火,第二个下针口诀透天凉。烧山火和透天凉,是大补和大泻的手法。顾名思义,烧山火是针对虚症的补法,透天凉是针对热症实症的泻法。如果病人大热的时候,用透天凉的手法;而病人里寒很盛的时候,就用烧山火的手法。

烧山火怎么做?针扎到皮层以后,因在皮层引不到气,就把针扎深一点,还引不到气,就再深一点。第一个扎针先引气,气一到皮肤表面一圈会比较红,或病人感觉酸麻胀气到了以后,开始把针提到皮肤表面;心想着估计,底下差不多一寸的距离,针扎到这个点一寸的距离,把一寸分三段:天、人、地。当在天部的时候进针,次数是九。

就是紧按慢提,这就是。可以这样子去观想:针下去以后,紧按慢提就是很快速的下去,然后慢慢的慢慢的起来。不要去死记,想着给脚踏车车胎没气了,要打气的动作,会很快的压下打气筒,很快又拔起来,气也就回头了。所以要紧按慢提,这就是补【打气】。不要让其气回头,所以要快快的按下去,慢慢的拉回来。

天部要做九次;九次做完后,再把针扎到人部,在人部又是三分之一寸的地方,再做次;再到部,在这部再做次。这是烧山火。顾名思义,烧山火真的是烧山火,那火很大,比如胃的寒症胃痛、呕酸。怎么知道是寒,脸色青,一望就知道是寒症。问病人口渴不,回答:“不渴”。就算喝也要喝热水,因为里面是冷的。那就可以在中脘上可以做针法:烧山火。如果病人很瘦,肚子是平的,中脘就不适当,就在足三里,胃经的本穴做,烧山火要找肉多的地方做。 

足阳明胃经是属土(这个例子举得不对,按照井荣俞经合五俞穴的话,对应是金水木火土。所以足阳明的厉兑穴是它的井穴,井穴也是母穴,对不对【这里举例子是不对,可以举足太阳膀胱经是属水的例子】。那如果在厉兑上做烧山火,这是拷问犯人用的刑罚。一定要找肉多的地方烧山火,知道倪师的意思。其实有很多穴道可以做,哪有跑到厉兑上做的,做完以后脚趾头肿很大,病人是被吓好的,不是真的好了。所以要在足三里上做,其它以此类推。 

若这个人脚是冰冷的,脚上就有一票经,要在那个穴道找三阴交,这是三条阴经的交汇,三阴交肉又很多不要在所有的井穴上做烧山火。要灵活的运用,如果是肾脏的寒症,肾本来是黑的,看病人脸都黑的,然后手脚冰冷,这是肾的寒。那就在肾的母穴上做烧山火,也就是复溜穴,有人很瘦所谓扎针入一寸,并不是真正一寸,是指针下去从皮肤到骨头的距离,观想这段距离就可以。 

下针的人一定要胆大心细不要怕,针要扎进去。有的人很怕,要进又不敢进,结果针下去一点点,反而更痛记住:神经是在皮下五分的地方,赶快穿过去不痛了。如果扎针的人自己很怕,又不敢扎针,又不能不扎,结果就刚好扎在痛神经上。因此倪师讲了下针时,一定要胆大心细,不要怕。这是烧山火就是强补,没有比这更强了。烧山火完后,再给其灸灸,对身体很好。 

反过来就是透天凉,就是大泻。同样用下针,一定要先引到气,不管是补还是泻。一定要先引到气,没引到气,补泻半天也没效。

烧山火如果在本穴上,例如是胃的寒症,在足三里上做,整个胃都会热起来,病人会感觉到里面好热;如果是肾寒,在复溜穴上做,病人会感到有人在按摩其肾脏。当然不在复溜上,而在肾俞上烧山火当然可以;不过找肉多的地方,不要找涌泉做,是有很多选择的。

在做透天凉泻的时候,动作是相反的。一样针先引到气以后,先扎到底下。因为要把它泻出去,所以从底部开始做,先从地部开始做。每次数是六次,用插提法透天凉假想抽气是要把轮胎的气抽出来,是很快的,慢慢慢慢回去,不要再把气又打回去了。的手法就是紧提:很快的提起来,慢按:推针进去时是慢慢的慢慢的推,不要把气打回去了。用观想的方法,不要去硬记,免得到时背了半天,做的时候还是错的

要想如何把气打到轮胎【补】,又怎样把气放掉【泻】。想着怎么把篮球的气放掉,是一样的意思。就在底部先做,从底下开始做【泻】。很快的提起来,慢慢的慢慢推回去,让气往上走。【天、人、地三部】那病气、邪气在地底下,要把它从地部提到人部,到人部时,再做六次;做完以后,到天部,再做六次,三六共是十八次。在天部做时要小心,不要一提针就出来了。

注意:如果不幸,在天部提针出来了,那就不要针孔,先让气不断的往外走。补的时候会有扪法,所谓扪法就是针起来的时候,把针孔按到不要让气跑掉。但是在泻的时候,不要去按它,要让它气往外走透天凉地部先做,再到人部,再到天部。每组数是六次,方法是紧提慢按。这是透天凉壮热的时候用的。

比如这人胃口非常强,吃了一百碗饭还是饿消渴,是中消。那就下中脘、下足三里,反着做。如果本来胃很强,心里在想要做透天凉,结果做出来的是烧山火,那就会更强。那燥渴大渴、病人发烧,都可用透天凉发烧咳嗽实症,在尺泽就是很好的穴道做透天凉

两个针刺口诀:烧山火透天凉是强补跟强泻,原则是要找肉多地方(穴位)做。 

五、针刺手法-阳中引阴与阴中引阳

接下来是阳中引阴,还有阴中引阳。这两个是相对的烧山火透天凉是一组,阳中引阴阴中引阳是另一组。 

所谓阳中引阴的意思,就是病人先寒后热;而阴中引阳先热后寒。所谓的先热后寒跟先寒后热,实际上就是先补后泻先泻后补。如果那两个补泻讲了半天,还是看不懂,倪师就教学生知道一个重要观念:当一个人寒比较多,热比较少,先补后泻;酸多痛少,也是先补后泻。当一个人热多寒少,或者是痛多酸少。就先泻后补。这就是补泻的手法。如何知道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问病人就晓得了。他会告诉说,他一下热一下冷,问:“你觉得热比较多,还是寒比较多?”,回答:“寒比较多!”这病人会讲的很清楚,除非不知道怎样问他。 

为什么要讲这两个针刺手法,因为可能是发在表症,比如感冒发烧这是经络的痛。例如病人说:“我背痛”。一看是膀胱经实症,那就下束骨。而膀胱经的虚症,就下委中。实症是痛,虚症是久病是酸。若问病人是酸还是痛?病人说:“我都有”。这时如果想打他一耳光,因为觉得跟倪老师说的不一样

这就是没有把倪师的课听完酸痛都有是对的,应该问他酸比较多,还是痛比较多?他就会想说:“大部分是,但我常坐着,站起来的时候,走一段时间这痛就没有了,但还在那边。”这时候就知道酸比较多,痛比较少,那就可以先补后泻,先扎委中大补他一下,扎完委中补完后,再束骨穴去泻它。

有时候一个穴道可以同时补泻完。像飞扬穴(膀胱经的络穴),络穴可以用,原穴也可以用。一针两个穴道,同时可以做两边。所以针灸非常的灵活,一定要会活学活用。因为有时扎完委中(膀胱经母穴)后,要扎束骨(膀胱经子穴),但这人脚断了,没有束骨。那还有飞扬(膀胱经)可用。所以不能预计扎固定的穴,针灸是很活的,不要死板板的,没有穴道就不治了

治症的方法很多,可从各种角度治疗,这才是好医生。倪师后面讲解有留气法运气法提气法中气法、还有什么苍龙摆尾赤凤摇头,这是历代相传的针刺手法。 

六、针刺手法--治痞块:留气法(良性肿瘤)

留气法是治疗痞块、硬块肿瘤用的。不管肿瘤是生在乳房,子宫,腹部的硬块、皮肤表面上的积瘤脂肪瘤等等。只要有硬块,通通用留气法,这是消痞块的方法。

下针的时候,比如说子宫有硬块、子宫肿瘤,一摸就知道了,还有乳房硬块,一看这乳房硬块正好在足阳明胃经上面,正好是胃经经过的地方,就可以在足三里上巨虚,或是其郄穴梁丘下针,这些穴道虚实都可以治。

下针的时候,行纯阳的数,现在看懂了就是阳数九。九次以后,插提法很好,后面会再介绍捻转法。可以一边捻转、一边插提更好。倪师会做给大家看,插提法是九次,就是刚刚教的烧山火,一部就可以做九次,采用紧按慢提(补气);做完了以后,把它提起来,稍微提上来一点,针放那边不要动,紧按慢提做完九次以后,把针再提起来一点。

让等个五分钟(冲开痞块),再取阴数六【留气】,行阴数六的时候。比如这是足三里,进针下去以后,从骨边到穴位,比如说在这区域行九数。九数做完以后,原本针在底下,稍微提起来一点,本来在这边,提个豆许起来。提豆许以后,因为这是强补,气冲上去的时候,力量很强,会冲到胸部去将痞块冲开来。冲开来以后,可以用,再把气导引出来,可以在同一个穴位行六数,就不用天人地,这是的留气法,专门治疗痞块

所以先阳后阴,只要记得阳数就是九,阴数就是六,气推过去以后,再把它带出来。心里面观想就好,做完六次以后,针就留在那边,做完六次再往下插一点,这是最早相传的方法,专治疗痞块。停在那留针取针的时候,不按针孔,直接拔出来,这是治痞的远取穴法

而痞块近取穴,近取有两种。第一种,用烧针。第二个,用报刺法。当这痞块是良性的,摸上去皮肤是滑滑的。如脂肪瘤是滑滑的,良性的才这样做。如果硬的像岩石,就不用这种方法。先介绍到这里,后面再继续。 

七、针刺手法--治痞块:烧针(脂肪瘤 黑痣 化脓)

继续介绍如何治痞块治痞块会用到烧针的技术。《针灸大成》叫燔针,就是用火来烧。烧针最常使用的时机有二:第一个,一般用在脂肪瘤、黑痣 。一般来说,是所谓良性的痞块摸痞块表面的时候,会成圆滑状,非常的光滑,即使会长也没关系,因为它是良性的。良性的肿瘤上,可以做烧针,触诊就可以知道。如果是恶性癌症的时候,那硬块就非常硬,而且表面非常粗糙,比较不规则/不均匀,这就是所谓癌症用手可以摸到。对癌症、恶性肿瘤就不要用这种烧针刺法。而烧针良性肿瘤效果就非常快。这是第一个使用时机。 

第二个时机是当里面有化脓 的时候,脓血很多,先用火罐脓头抽出来。如果伤口很大,就用大的火罐子,现在罐子有不同的大小尺寸,脓头抽出来以后再用烧针。一般脓头比较浓稠的话,用铍针刺进去,铍针就是介绍九针中间扁扁的那根,像一样。

烧针如果化脓的比较大,就直接烧针;如果是治脓的话,倒无所谓补泻。手法就是直接在伤口下针,病人不会痛,这是烧针。如果说这是痞块的时侯,就不是这样子。西医也用这种烧针方法止血。 

倪师画了一个图,这是侧面看,如果从上面看痞块是这样子,侧面看这样子。所以下针的时候用三针法。所谓三针法,第一针从上往下刺,刺完以后,第二针从前面往后刺,第三针再从后往前刺,刺这三针。正面看的时候,这边一针直下去,另外一针从这下去刺到这个位置,第三针,正好这样过来,这样三针就结束,这就是烧针。 

烧针过去是用蜡烛,现在就不用了。因为烧针的速度很快,现在针比较细。平常倪师是用28号针,28号比较粗。现在倪师是用32号针示范给大家看。这是32号针,这是用麻油不要用汽油,不要那么没有基本常识。麻油不会着火,针放到麻油里面沾一点,针下去以后,烧的方式就是斜烧。所谓斜烧,就是针这样斜下来,直接这样在针上面烧,会看麻油这样滴下去,一般是烧三次

平常做的时候,须有一个助手在旁边帮烧好针,一针直接刺进去。因为这针烧过了很烫,下针的时候速度很快,一下子就进去了。上面一针,下面一针,所以旁边最好有一个助手,在刺的时候先助手帮烧,烧完后就下针,这是烧针术

如果用这种烧针方法,烧完第二天,肿瘤(痞块)会变得很小。若还有剩一点,就再烧一下,隔天就没有了。平常那么大的,大概二次就没有了。肿块很多长在背后,很多人生在手腕阳池的地方,肿出一块,包括凸的软骨都可以使用这个烧针方式。

八、针刺手法--治痞:报刺针法 

治痞块第二种针法,有时侯是良性的采报刺法,又称为飞针引气法,导引的引,这是从肿块上方看的,只用一针。这个针侧面看是这样子,这是肿块,不管它是软骨还是脂肪瘤。针从这边下去,下到底端。也就是把皮拉起来,扎到肿块上,直接下到底部,下到底部以后,再左右捻一捻,叫捻针。左右捻一捻后,然后提到皮层,再往前刺一针,再拉起针来向下面刺一针,然后再拉起针向左边刺一针,再拉起针向右边刺一针,顺序倒无所谓,八个方向刚好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8个方向每次刺完以后就回头,再回到原点。手法就是这样子的:针进去以后,提起针到皮层,这样才有办法转方向,注意针一定要提到皮层,然后转过来个角度,向另一个方向下针,左右再捻一捻;再拉出来拉到皮层,再转过来向另一个方向下针,再左右捻捻;再下针下到这边来,再左右捻一捻。下到了边际,再左右捻捻,不要刺出皮肤来。很多人比较粗鲁,会穿出来反刺到自己的手指头。到底以后,再捻一捻到他的边际。到了边际以后,捻一捻拔出来,拔出来到皮层以后,针再立起来,往另一方向去,连续刺入针;刺完以后,又回到原处,再下针下到底部,再左右捻捻,就结束了。

这样手法就做完了,若用这方法肿块消得很快,报刺法就没什么感觉了。第二天虽还有小块,但比较没有感觉了;第二次来的时候,就好多了。 所以刺的方法很重要,这就是治痞块的方法。

复习一下:留气法中用九时(次),提六时(次),这是所谓飞针引气的方法,就是补泻同时出现,这是留气法。这是最简单、最常用、最实用的方法。比如有人不喜欢用烧针,因为烧针很吓人,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效果也很好。如果有脓疡的话,脓疡很大的时候,还是要用到烧针。 

九、针刺手法--运气法与四种痛症

再来讲讲运气法。这运气法是专治疼痛用的,治非常强烈的疼痛。四个层级:第个层级就是,这称为实症,实症就要泻它。第个就上堂课讲的痛多酸少。这时候是先泻后补。所以补泻手法一定要熟。第个是痛少酸多,要先补后泻。第个是酸、麻。最不好治的就是第四阶段,这时候纯用补的手法。一般来说刚开始病人都会说:“我就是痛”,这是一般很浅的痛,病人痛了几年到后来一定是酸麻的,酸麻是最不好治的。尤其是,麻最不好治,但还是可以治的,只是要花时间,花的精力比较久一点,要多扎几次针。而这种有时一次就解决了,有时当场一下针就好。 

运气法是专门治疼的,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手法。运气法是一种强泻的手法。倪师举例比如说,有一个人他胸项痛,一看痛的位置是在足阳明胃经上面。就做子母补泻法,比如说下内庭穴,若是实症一针就好了。如果扎内庭穴后,虽然痛好转了但还有痛,那就加重泻它,就像在足阳明的原穴上下针,下冲阳,或者是下络穴丰隆,或郄穴下针,这都是不分虚实的穴道,都可以下针。

针下去以后比如下在冲阳。这个运气法就是采阴数六,针扎到皮肤以后,先要引到气,左右捻转以后,病人感到酸、麻的时候,气就到了。泻的数是六补的数是九。如果说插提法比较痛,就用捻转法,那足阳明是这样下来,一直到脚趾头。那在做的时候胃经是这样子方向走,是逆气而泻,很快的转过去,让它慢慢回来。意思就是让气回头,这是逆气而泻。当做完六次以后,就把针转过来,针尖的方向对着痛的地方。 

倪师再举例如果有个女孩子其左边乳房有硬块,正好生在乳中穴的下方,那可以扎正面的郄穴,比如说足阳明胃经的郄穴是梁丘。针在梁丘泻六,针稍微提起来,再转向左边的乳房刺过去,这就是现在介绍的运气法。 

针就留在里面,比方说留二十分钟后再起针。一般泻的时候,针拔出来不要按针孔。让气往外走,过一下再按针孔,再揉一揉。因为在做补泻,病人不懂,病人被西医训练成打完针以后,用酒精棉花按一下,他们被训练成这样子。他看扎针,竟然不按针孔,他会觉得有问题。实际上他不知道,中医在气时要扪针,扪法就是说,针一出来就要按着,不要让它把气泻掉;而的时候,要等一下,不要急着按针孔,所以在做针灸一定要心里知道在做什么动作。 

十、针刺手法--提气法(治冷麻虚症)、中气法(治积实症)

运气法讲完了,接下来讲提气法。 这提气法专治很顽固的冷、麻又冰又麻(虚症)。遇到这种症状用提气法,可以看看《针灸大成》。下针的时候一样按照经络取穴,比如说,在头痛的地方,在山林的地方,知道是在胆经上,就在侠溪穴上补,因为是虚症。你也可以在胆经的原穴,或胆经的本穴,例如临泣上面下针。

当在其正经的母穴上治疗时,针下去就已经是了,不需要再去强化它了。所以平常做这个运气法、提气法,都是子母穴道下去以后,病痛还在那边,这时就用这些方法去加强它的效果,扎其经的原穴或本穴。 

针下去以后,在临泣胆经的本穴)上面才做提气法。提气法也是一样,提也是六数,阴数六次是一样的。这看起来好像的手法,轻轻的做六次,一样采阴数的六。做完以后,因为知道冷麻在皮肤表面,所以针头对着冷麻的方向。比如这女病人来,病人躺在那边,治病人左边头麻的时候,一样在本穴上面做捻转法做六次,做完以后把针提到皮层,因为其在皮肤表面。把它提到皮层后,把针倒过来,对着病的方向,让它顺进去,让它停在那边就好了,这一个是提气法。 

中医有个重要观念,就是冷麻一直在这地方,说明气血一直走到这边的时候过不去,这是里虚的状态,经脉是扁的,里面是麻的。这时候用针,用提气法下去,因为在泻它。在泻它的时候,经气非常的旺,其气血会进入胆经。因在泻它,所以对冷麻的效果很好。 

再来讲讲中气法。中气法是专治累积,治积。比如说在里面或瘀血块积;水停在肺里面,水停腹部/少腹,也叫积;大便不通也叫。而针刺中气法,能够除积。就是专门清除这种累积在身体不必要的东西。 

中气法刚好跟提气法相反。感觉冷麻记得是虚症,就是里面没有东西,经脉是扁的。中气法是专门治积,积就是实症,就是有东西在里面。下针下去一样做这六数阴,一样是用泻的数。六数阴做完了以后,把针提起来,是用逆的方向,比如现在要清大肠,知道支沟、照海是可以活络大肠的,而足阳明胃经上巨虚、下巨虚也都可以,因为它是胃经。大肠的募穴天枢,或在胃经上的足三里穴上做。这叫临症,看病人那个穴道比较方便,或者在照海上面做,都可以阴数泻六泻完以后,逆着针头,比如要去掉大肠的积,针不要对着大肠的积,因为这是,要反过来对着身体外面走,跟病的位置是相反的方向,这是去积。专门治疗积,这是去积的方法。 

比如很有名一个穴道叫丰隆穴丰隆穴在胃经上面是针灸里治痰的名穴。可去痰、化痰。这就是现在讲的积,有时病人会听到胸腔里面很多痰声。怎样去这积,就是用中气法。要病人平躺,脚放平,人平躺以后,针丰隆穴,左转右转引到气后,把针提出来,提到皮肤表面,提到表面的时候,再对着病灶的方向下针。下针为什么要对着病灶的方向,因为这可以引动痰气。针采斜刺四十五度,斜刺进去以后,用泻的手法,逆针而转,用泻六的手法。泻完以后,把针提到皮肤表面,不要拔出来,把它立起来后,转过来向下四十五度,对着下方刺,能把寒引下来。那两腿都可以做,左边丰隆做完,再做右边丰隆。所以丰隆穴除了可以丰胸以外,也是去痰的名穴。 

很多病人都有,小孩子感冒发烧也有,病人中风也有痰,还有人卡在喉咙里面吐不出来,不用开喉管,就用丰隆穴去痰。 

十一、五门十变(各本穴)与天干歌

提气法、中气法讲完后,在讲飞针引气之前,倪师要先回到天干这边,在一开针灸课的时侯就介绍过天干、地支。可是这一次倪师讲天干的时候,其排列方式有点改变,要跟着倪师的思路走,不用死记硬背,尤其像年纪那么大,背了也会忘背的方法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按照倪师的方式分五组写(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学五行比较会记得,一天到晚在用就记得。这是个取巧的方式,把木火土金水分别排到天干上。当去看书的时候,会看到:甲已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当倪师告诉的时候,就开始记背了,结果走在马路上,一摔倒变成甲已合化水,马上就背错了。其实不要这么背,整理完后是可以取巧的,不然有那么多东西,要怎么记。

这是对到天干,讲歌诀的时候都知道“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这天干歌就是本穴治疗胆经的本穴是临泣临泣就代表;临泣是木,胆经是木,所以胆经的本穴是临泣。而的本穴就是太白,脾经是,脾经的太白穴,就是它的本穴,因为太白属土。的本穴是行间,大肠的本穴是二间穴小肠本穴是阳谷穴本穴是经渠穴的本穴是少府穴膀胱本穴是通谷穴本穴是足三里的本穴是阴谷穴,称之为五门十变。有十种变化在里面。 

五门十变,一定要熟,要看熟,不要用错。不要在需要时,再去想、再去翻书。不能在治病时对病人说:“你等一下,我去翻书”。这样病人会紧张。也就是说如果需要,那为什么需要木,比如说遇到火的虚症,像手酸,酸在小肠经,小肠经属,就要扎后溪(木)。结果一看病人没有后溪,因为手没了;所以找脚上临泣,临泣是,木生火,临泣穴本身是胆经本穴,它的属性是,这临泣就可以治小肠经的虚症。

同样临泣穴(木)也可以泻膀胱经(水)实症。 如果有病人来,说痛了二天一看是膀胱经,因为下膀胱经的子穴束骨会很痛,但不治不行,就用临泣穴。因为临泣比较不痛,不像趾头边很痛,脚趾头很细。临泣穴一定是下对侧,下临泣的时候身体会产生“木”气,针对水(膀胱经)的实症,就可用木来泻掉。所以遇到膀胱经(水)的实症【需泻气】,就可以足临泣(木)小肠经(火)的虚症【需补气】,同样可下临泣(木),这就是本穴治疗法。 

本穴就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如果说下一针临泣,背还在痛,一看是膀胱经的实症,膀胱经属性是水,木属性的穴是其子穴,所以要想办法去壮木、强木。丁(火)壬(水)合化丁壬是手的少府穴。手握拳在两个指头尖中间的少府无名指跟中指之间是劳宫,还有脚的通谷穴,这两穴是很痛,仇人才会用的穴。

临床上非常灵活应用,一切看怎么用法。第二种变化的方式,就是两个穴加在一起,会生成另一个属性出来。 当在用本穴的时候,因为本穴本身有阴阳五行的属性,像临泣就是属甲乙都是木。所以只要扎进去以后,其五行穴性就出来了。

五门第一个使用就是该经的本穴可以做子母经的补泻。第二个是两个穴道加在一起,可以强化五行的力量。现在有观念了,如果有病人来了,穿了一身盔甲,手肘以上通通被盔甲盖住了,下背后也不行,这病人是肝硬化、肝病,那肝募期门也没有,肝俞也扎不到,就只能在手脚上下针,这就是肘后歌,只能在手脚上下针。 

倪师说一定要学会用各种的方法去解决。病在这,要用各种方法达到病的位置,这样子才是好医生。像现在北非有很多国家,不能看到女人的脸,看到脸就要娶回去了。那万一很丑的话怎么办?所以在治病时说:“我不用看,手脚露出来就可以了”。若来个尼姑看病,叫她拉衣服不方便,诸位遇到这种情形时,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处理。 

如果肝有问题了,希望去强土,再强水,这叫做缓治。因肝没有问题的时候,木去生火,当有问题的时候木去克土。所以有问题就要先强土,强土就是实脾,要先把脾强壮起来,这是基本动作;实了脾以后,再去壮水,让水强起来,这是缓治法,缓治就是正常的手法。先去强土,甲(木)已(土)合化土,所以下胆经的临泣(木)、脾经的太白(土),就是强土;再扎足三里,胃口会开。针扎完再艾灸,都是很好的动作,灸足三里可以强土。 

当要壮水时,金生水,就可以下肝经(属木)的行间(火)和大肠经(属金)的二间(水),会有金产生,就可以生水。要生水可以取小肠(属火)的阳谷(火)跟肺经(属金)的经渠(金),水会去生木,这是缓治。 

而对于急治,比如这个人肺()里面已经积水,肚子里面有很多的积水,积水要先排掉;怎么办。因会克木,当树木长得太密了,可以用斧头(金)砍树木,木就要变疏。肝硬块长的很多,要取,就是把肺清干净。只有里没有积水了,病人就不会积水,这可以用在急治

人体内经络要生,就下针肝经的(荣穴)行间大肠经的(荣穴)二间(水)。这两穴道,左右共下四针。这时候去制木来排,同样要去强土固定的【一气周流,脾胃之中土】。在治急症的时候,一定要想尽办法让病人胃气【中土之气】恢复。 

倪师讲解,学生学到这里,就知道倪师在前面介绍经络时,苦口婆心的说,这穴道是其本穴,这是其络穴,这是其原穴,现在都在这里用到了,穴位属性运用得非常广。比如说有个人其膀胱经上的背痛,感觉好酸,然后一路下来但来求医问诊时又是个大冬天,穿着牛仔裤,里面还穿厚秋裤。因为委中穴拉不起来,想要下他的委中,但裤子贴的很紧,拉不起来,也不能叫他把裤子脱掉;没关系,叫病人躺着,膀胱经(水)虚症补气),酸很久了,用金生水,下肝经(木)行间(火),大肠经(金)的二间(水)是一样的意思。 

当在做五门十变的时候,因为下的是本穴本穴不要管什么左转右转,也不管飞经引气、苍龟探穴,苍龙摆尾,都不要乱五门十变针扎下去,然后左转右转引到气就已经开始补了,注意二个穴道要一起下,一起下不是说两根针同时下,不是说左手一针、右手一针同时下。所以先下二间或行间都没有关系,但这两针总会在同时碰在一起,一碰在一起,就出来了。倪师常常在下膀胱经虚症时,委中都还没有下,直接扎脚上的行间、手上食指的二间。 

在诊所有时候很忙,没有时间帮病人正面扎完二十分钟,然后再背面,直接多下二针就结束了。速度很快,效果很好,都是立竿见影的。记得针灸都是立竿见影的,这针就好像竿子,一立竿就看到影子,马上就知道效果。

所以这是倪师用阴阳五行来做补泻,用平补平泻的手法,无所谓补泻就利用穴的属性,来生土、生金、生木、生水、生火,或者泻土、泻金、泻水、泻火、泻木。因此中医针灸的原则很活,不要那么死板板的,这就是记住五门十变的方法。 

十二、飞经引气-四种手法简介

下面倪师要介绍飞经引气四种手法。在《针灸大成》上称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后面还介绍龙虎交战龙虎升降。 

第一个是青龙摆尾。这个飞经引气跟刚才的飞针引气不太一样。名叫青龙摆尾,在《针灸大成》上写苍龙摆尾,这无所谓文字上不重要

第二个白虎摇头。原名是青龙摇头,不知道是谁把它改成白虎,无可考就随便,只要手法对就好了。

第三个叫苍龟探穴。鸟龟的龟字最不好写,不知道是谁搞出来,画个图不就结束了,偏偏要写成这样子麻烦。原名是青龙,但因为跟青跟苍的意思重复了,后来变成苍龟探穴,后面没了不见了,但原来有四个。

这第四个叫做赤凤迎源。这就是四个飞经引气的手法。 

十三、飞经引气手法1-青龙摆尾与白虎摇头

青龙摆尾的手法。就是说针下进去,会用到补是虚症才会用到。虚则补其母穴,实则泻其子穴。虚症的时候会用这个青龙摆尾手法。比如现在是足阳明胃经虚症,如乳房太小是虚症,太大有硬块就是实症,或者是脸颊痛,偏偏要扎母穴的时候,解溪穴不好下,或者是解溪穴没有了。那可在足三里上面做,足三里是本穴,虚症/实症都可以用。

要用青龙摆尾手法做补,病人正面对着,其经络是这样子走的,针扎到足三里,左右捻转针引到气(这叫捻针)以后,将针柄左右摇。当针在左右摇时,就已经是在了,这就是青龙摆尾。病人会很,补的越强,病人就越热。所以用细的针去,摇粗的针会更痛的。针扎在身体里面,的时候是引动气,这叫飞经引气。在经络上用飞的方式,这是的手法,可以摇九下。这就是青龙摆尾。 

接下来讲白虎摇头,白虎摇头是泻法。泻法有歌诀四个字退方进圆白虎摇头是摇铃状。当针扎到穴道去以后,做插提的时候,退是方形的退,退针出来做补泻。做白虎摇头做补泻时,针尾成方形的慢慢出来;出来到顶了以后,要进针回去时,圆要形的这样进去。会用到这种白虎摇头补泻的手法,一定是用在肌肉很多的地方,而且是用在原穴或本穴。当经的子穴或经的母穴都在手脚边,这些位置不需要青龙摆尾白虎摇头,否则摇完病人也痛死了,所以一定要找肉多的地方,在本穴、原穴上做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补泻。 

十四、飞经引气手法2-苍龟探穴(补)与赤凤迎源(泻)

接下来就是苍龟探穴。苍龟探穴就好像乌龟进入泥土里面的“象”。龟在水里、泥巴里,是无孔不入的,乌龟钻进去是进入土的。针法有一退三进,所谓一退三进,比如在这皮肤表面针扎到穴道,然后左右转,气到了病人感到很酸;这时候要做苍龟探穴,就是补。先退下来,退(提)到皮肤表面;再深进去的时候,分三次进针,一次比一次深。

也就是说先扎到穴道得气,针扎到穴道得到气以后,再提出来;也就是第一个动作先提到皮肤表面上;第二步是一进、再进、三进。实际上一进是到这先等一下;等一下再进一次;然后再第三进。这就是一进、二进、三进。是一退(提)三进,这是苍龟探穴

当人身体有硬块或痞块,会用报刺法;如果报刺法刺完后,痞块、硬块虽还在,没有变小,但变软了。 这是正面,从正面是这样下针;从侧面、从剖面看都一样。针柄是这样子针到底下,拉到皮层的时候,再进行一进、二进、三进;也就是说再拉到皮层,一进、二进、三进。这个作用很强的学生去积块,去痞块都可以用,这是补的手法。 

接下来讲赤凤摇头,又叫赤凤迎源,这都是泻的手法。泻的手法是退方进圆。但是在退方进圆的时候,进圆的同时要摇动针柄,这比较复杂一点;退出来的时候,针是方的出来,而进去是圆的进去,同时在下针的时候,要摇动针柄,这就是赤凤迎源,也叫赤凤摇头。《针灸大成》写赤凤摇头。

前面讲的四个飞经引气的方法【效果强烈手法】,就是出自《针灸聚英》。 大部分来说做完这四手法是不留针的。如果是的话,针孔按一会;如果是的话,针孔不要按,补泻都不留针。用这四手法来很快就能完成扎针,临床上做的时候,比如病人很着急有事情要走,或早上只有三个小时却来了一百个病人,怎么处理?那就飞经引气,让扎针能够马上结束。如果来看病的人不多的话,每个人二十分钟,针下去就留针在里面,就不需要做那么强烈的手法,不用瞬间完成这动作。当然这动作可以缩短留针的时间,做完飞经引气的动作,就可以起针了,这就看来的病人多少来决定。再下面就是龙虎交战龙虎升降。 

十五、飞经引气手法3-龙虎交战与龙虎升降 

龙虎交战龙虎升降是两种相反的针刺手法,使用的时机也不一样。

只要记得中国人把当成龙九是纯阳,虎六是阴数,就是龙九、虎六。龙虎交战的针刺手法,就是说在三部上面,三部就是天、人、地,一补一泻。所谓三部一补一泻就是针在部里面。从皮下到骨边的距离,分成三部:

扎针下去引到气后,把针提到天部,在天部如果顺着气脉右转快转,用捻转法,先做九次补,再回头做六次的泻。做完天部以后再到人部,做九次的补六次的泻;再到地部九次的补,六次的泻。这是三部都有一补一泻

倪师直言平常在做九、做六真的很复杂,倪师平常做一个的一次补和一次泻,这是最快速的方法。书上写的三部都是一补一泻,真要做就做九次跟六次。平常做一个补一个泻。天部做完一补一泻,然后做地部一补一泻,再人部的一补一泻,也就是都一补一泻。在龙虎交战上都是用捻转法。 龙虎交战的目的是止痛,强烈的痛,不管那痛是头痛,牙痛,癌症的痛,或是意外的痛,通通可以用龙虎交战,这是镇痛的手法

龙虎升降法,就是用插提法。同样在三部做一补一泻。扎针下去气至以后,用插提法完了以后,把针提起来,提在天部放在那等,让气一直在那循环,做完补泻后,气会循环 。而龙虎升降的目的就是经过关节,关节卡住了,气过不去。

比如有人脱臼或是骨头断了,气过不去,说明关节有堵塞,就可以用龙虎升降法让气过去。所以这种使用时机是在外科、伤科等很严重的都是气机堵到时,才会用这种龙虎升降方法。一般龙虎升降的方式就是插提法天部人部地部各用一次的插提法

龙虎升降是用在关节脱臼或风湿关节肿很大,气过不去时用的。龙虎交战就是捻转法,主要目的是止痛用的,是针灸麻醉法,针灸的止痛手法。若骨头没有裂的话,用龙虎交战就可以止痛了,麻醉的效果会很强。

十六、五脏交经、通关交经、膈角交经

五脏交经的手法中会用青龙摆尾针法青龙摆尾是采本穴治疗。倪师刚刚讲过本穴是与该经属性相同的穴道。如胆经属木,胆经的本穴临泣也属木。在五脏交经上如果要让木生火,要去强心脏心脏的母亲,也是小肠的母亲。那一针在足临泣上,如果平补平泻带脉很好,还有对治经络的虚实症也很好。这针下去,也不用补泻手法,引到气后,因为其是木,可以泻膀胱(水)的实症【泻】,也可以补到小肠经的虚证【补】。就像小肠经很久【虚症】,针足临泣也可以。 

如果要运用这本穴,把这经络的气,打到内脏去,就在这穴道平补平泻,光是引到气就不够了,所以要加强,那就得在这本穴上面再用青龙摆尾的方式,来加强补的力量,其实这方法偶尔会用到。因为有的时候要求安全,有时扎到身上怕扎不对,或者是有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在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地方,要把衣服脱下来也不方便,所以可以在一个穴道上这样加强的做。

扎针总是有不方便的时候,比如说在露营没有地方挡雨,也没有办法挡风雪,要怎么办,而且衣服也有保暖的作用,不能下到内脏的穴道,只能在手脚上面扎针。这种时候就会用到五脏交经法。简单讲就是在本穴上做补泻力量可以到内脏去。 

      五脏交经法使用时机,除了刚刚讲的不方便的时候以外,还有就是针对痞块硬块积块腹部里面时,比如子宫里有肿瘤,那就得用五脏交经法,针下在三阴交,痛就会去掉;再比如月经痛,可以下三阴交、血海,月经痛就当场去掉了。而针对腹部里有肿瘤在的,要努力把肿瘤去掉,那就要在针对应穴道时(子宫肿瘤或月经痛就在三阴交上)增强其力量,然后让气把痞块去掉。 

还有称之为通关交经。通关就是像倪师上次讲的病历,比如这骨头原来是连到的,结果断掉中间少了一截,或者是骨头有断裂去接过骨,或是关节有脱臼。用下针的手法就是去通关交经通关交经一般来说都是在做关节周围的时候,比如扎膝关穴,治膝盖关节问题,比如手肘手关节受伤,就可以扎曲池穴。若关节本身有受伤,要让气通过去,就扎对侧的位置,如果对侧下针还没好,就加强其力量,就会用通关交经,会是用赤凤摇头来通关交经;赤凤摇头就是一个泻的手法。 还有个书上讲到第12个就是关节交经,跟通关交经差不多手法,这是在关节上面做的。

另外有个叫膈角交经。就是当心脏有病时,像有常年心口痛,有心脏肥大都无所谓。治心脏病时,一开始下手时,先去治金(肺),先让其生金(肺),等金(肺)强起来,病就停止了,病情就不会再恶化。这时候再慢慢去做其它的治疗动作,这就叫膈角。具体用补泻的手法,就是看须要做还是做泻,看相克(泻)还是相生(补)的。针刺的目的,简单讲就是不要让病情再恶化。 

十七、呼吸补泻法:鼻吸针慢提为补,鼻吐针慢按为泻

平常在做扎针补泻时,使用最多的、最强的呼吸补泻。倪师这介绍了很多的扎针手法,比较重要的补泻要知道。

呼吸补泻法,使用在肉比较多的地方。所有脏腑对应开口的俞穴,在正面有腑会中脘脏会章门、小肠的募穴关元、膀胱的募穴中极;在背部膀胱经上肝、胆、脾、胃、三焦、肾、心、厥阴俞、督俞等俞穴都可以做

一般来说做任何补泻,一贯最常用的手法就先引气。先要引到气,就是说针扎了,病人感到酸了就气到了,气到了后开始做补泻动作才有用。如果气没有到,在那做补泻半天,病仍不会导走。先引到气,然后叫病人鼻吸口吐,这样子先做。 

比如现在针在足三里上,引到气后,叫病人用鼻子吸气,吸的时候就把针提起来,一边吸,一边把针提起来近皮层,在做补,当然不能让气跑掉;再要嘴巴吐气,吐气的时候,这针不动,一直等到其气吐完的时候,很快的把针按到皮层下,这样就不会动到他的气。在做第二次吸气的时候,再慢慢的让他一边吸,最好的速度是他吸吸吸,这边慢慢的提提提,正好他吸完气,也将针提到顶端,让气到最饱满。做了一下、二下、第三下整个气就都满了。 

这时候操作又称为就将针下去的速度快一点,再慢慢慢慢提的时候就在吸气;快速下去是在吐完气时按下。利用吐气和吸气的中间,没有人吐气和吸气是连续不停顿的,除非在跑步,跑的时候会呼吸很短,这样才会呼和吸连续,否则吸和吐中间会有一秒左右的停顿状态正常情况呼吸之间都会停一下。这时候用气停的瞬间,在气不动的时候,赶快把针刺到底部做它的。 

另一个,叫做鼻吐气口吸气,所谓的则是正好跟前面补相反,是紧提慢按。就是要鼻子吐气吐完了,等吐完气就把针快提到上面。比如针足三里上,现在做呼吸的补泻手法。在吸气的时候,补和泻正好是反过来,的时候是鼻子吸气嘴巴吐气,而的时候是鼻子吐气嘴巴吸气。“泻”就记得要想办法,把这气排出去“补”就是想办法把气充饱,像给轮胎打气一样,两者手法正好是反过来。所以鼻子在吐气时,把压下去,让把整个气通通吐出去,然后在吸气的时候,将针慢慢的提起来,不要让他气回流到这边来。临床上有时不用跟病人讲用鼻子吐气、吸气。就是正常的呼吸,在吸气的时侯把针提起来,然后吸饱了以后,停针一会等吐完气以后,快速按下就不会影响到气,这是强补。 

做泻时,紧提慢按当其吐气的时候,把针慢慢、慢慢刺进去,等他开始吸气时,把针快速提起来,跟他的气正好是相撞的,撞在一起,这就是泻法。 泻法简单讲,就是跟补的手法相反。泻法在针拔出来后,针孔就不要去按它。 

十八、子午捣臼法--九入六出治水胀

接下来介绍子午补泻子午捣臼;最重要的是用在水病。 治疗鼓胀的时候,鼓胀的人肚子都是积水,用子午捣臼法。比如治疗水病水分、水道关元中极、还有三皇、阴陵泉、地机三阴交

下在阴陵泉地机、三阴交的时候,用九入六出插提法,这是专门退水用的。九入六出插提法用在大穴上面,倪师刚刚讲比如治水病水道、水分、阴陵泉、地机、三阴交。知道阴陵泉是最大的,这是泉水,阴陵泉是山林里面的地下水。在阴陵泉上做,地机上做,三阴交上做都可以。

一般来说倪师是在阴陵泉上做,尤其是遇到水病的时候,在地机三阴交,只是平补平泻,因为没有什么穴性,就只是平补平泻。但在阴陵泉上的时候要加重进针,进针的时候,就只要一寸的距离,九刺的进,进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提起来,再很快的进去,这就是。很快的提起来,慢慢、慢慢的进去,就是。所以九次补做完以后,再做六次的泻。 

为什么补泻会同时出现在一个穴道?就是要引动他三焦的气三焦气不通水会累积。因为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全身的水要把它散掉的时候,要把三焦的气点起来。三焦是行阳的,全身的阳气就是在三焦网络里面,散布到全身里面去。

所以用九宫六数,阳气会很旺。同时补泻在那边,阳气的进退会有依据。中医观念阴和阳能够平衡,调和起来这是常态,这就是正常。如果阴盛阳衰或是阳盛阴衰,都会造成失衡。到最后就会阴走阴阳走阳,到完全不搭嘎的时候,就是生死的大限了。 

在上面几个穴道同时做补泻的时候,就可以引动三焦的气;水泻出来的力量就很大。如果用这个九入六出,直接下针水道、地机、阴陵泉三阴交也绝对有效,只是用这个方法起效的速度很快,几乎下完针就要跑厕所。如果留针时间长一点,都会叫赶快拔针起来,说“我要去小便”,就是那么急的。 

如果只做补泻,绝对有效,但要第二天才会起效果,晚上可能跑很多次厕所,只是效果就有差异了。这是用在补泻上面,书本后面可以看一看,这些手法倪师都有用过,但用得不多,可以参考一下。 

讲到十二经络的病很重要的是: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所谓疾之就是热症的时候针下去就出来,一般是不会留针的。但寒症就留针在那里。如果看到凹陷的病,肿瘤凹陷下去,就艾灸

当没有办法区分虚实的时候,这时就取其经穴。举例说膀胱经虚则补其阳,阳所出为井;不虚不实的时候,就扎其经穴(井荣俞经合的经),膀胱经就下昆仑穴,就是这个意思。 

十九、下针八法【揣、搓、弹、摇、提、容、循、捻】

倪师讲扎针下针有八种方法。中医要有个荣(气)卫(气)的观念,血气的观念。如果病气分,知道是病在很表面上,扎气的时候就不希望伤到血。如果病在荣上,病就是在,扎针就不希望伤到气

当针进到身体里去的时候,就会用到下针八法。第一个是揣法,揣就是用指甲戳一戳它。如果要针下去不伤到气,先用指甲戳一戳,针下去时下的深一点,扎到血脉旁边就好了。这意思就是说手摸一摸再下针,因为其目的是治血,而不要伤气;这比较讲究的。

倪师平常不管是伤血还是伤气,因为临床上不会那么讲究,就用指甲掐一下,指头按一下再下针。一般来说,比如伤寒病人发汗,头痛恶寒发高烧,或皮肤病其病在表,下针就下在气分,下针就在肌肉和皮肤中间,很浅的地方,这就不会伤到血。

具体临床扎针时,不管这两个都用手揉揉,用指甲按按;指甲先要洗干净,不要黑黑的。倪师说自己因指甲不多,所以指头轻轻压,然后针就下进去了,因卫病(卫气)比较浅,荣痛(血)比较深,基本上就是这观念。 

这个跟这个是一样的,都是用指甲扎针要扎在动脉旁边,比如扎太渊经渠列缺的时候,用指甲把血脉掐开一点,针再下针进去,扎在动脉的后方。有时用指头把脉轻轻的切开,在针下去以后再把脉放下来,这动脉会跟针贴到一起,会看到针在跳,这就是点头针。看下针的高手下针时,就会看到这点头针。 

扎针搓法就是前面讲的左右捻转,还有弹针跟摇针。针下去以后有一种轻补,很轻微的补,不需要很重的补。可以找其穴道,用子母补泻或是本穴来做。有一种弹针,举例来说不想扎太多针,就针扎在足三里上面去,本来这人是胃痛足三里就解决了。下了本穴胃就不痛了,可是那病人牙齿痛,牙齿痛已两三天了,而又懒得去下子穴,那就直接在足三里这穴道,同时去胃痛,也同时去牙痛。这时就会有这弹和摇的手法就是就是。 

所谓弹针就是用手指头弹那针,针还在那边弹,这样气就来了,这就是弹针法。就好像在池塘边,拍打水面,水就起来了,弹一弹针气就来了,这是弹针法。

所谓摇针是摇动针头不是摇动针柄,想办法去摇动针头,摇一摇,这是摇针头。还有提豆许的提针法,并不是之前讲的补泻提豆许。比如先下足三里引到气以后提一点,让气有个地方待着,从这开始做弹针,并不是说提针的补泻,是退一点点让气在下面,这个时候再用弹一弹针,摇一摇针就是,这是最浅的补泻手法。(都是退一豆许,并非跟豆许、豆许,在补泻有分“提”跟“容”。) 

循和捻,就是之前讲的迎随法。前面介绍较多了,这里就不花时间介绍。 

二十、五俞穴【井、荣、俞、经、合】治疗

接下来要介绍五俞穴的治疗,五俞穴就是、荣、,在这里提到“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俞主体重结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

五俞穴的治疗是每一条经,不管阴经还是阳经,都有井荣俞经合井荣俞经合本身的穴性,就是这五俞穴治疗。举例说有的人是心下满,而心下正好在乳房这边,如果乳房痛,硬块正好在胸口这边;因心下满有胀满的症状,就可以下井穴

过去在临床上,大部分是冬天下针;因其都在末梢,天气冷越容易受伤的地方就是在脚趾头边或手指头旁边;春夏大部分是在俞、经、合下针,这是一般取穴情形。但是取穴还是要看症。比如现在有个人来了,发高烧头好昏,这是太阳症,就下太阳经的荣穴通谷。所谓五俞穴也要看当哪条经的病变,而不是所有的经络都可下。 

有十二正经,有十二个荣穴,不能十二个荣穴都下,要看是在那位置上来下针。比如这女人得乳癌,有乳房硬块、溃烂流脓身热。不管身热,还是发炎、溃烂,还是高烧的热,都一样取胃经的荣穴内庭穴,就是这意思。

所以这五穴道本身的穴性一定要知道。比如有人关节疼痛,是感冒了关节疼痛,在后颈的关节地方,后颈是膀胱经络到,最大的就是膀胱经,再来胆经也有络过。在这种情况下就下膀胱经俞穴胆经俞穴,就可专门治疗体重、关节痛

还有一种是关节痛,是肿起来的,正好在关节上,风湿性关节痛正好在指头关节这,这是痛风。看痛这是在肺经上,就下肺经的俞穴。针下去后,无所谓补泻的;因为其穴性就是这样子的。针下去采平补平泻,平补平泻就是捻针。也就是说针扎下去,捻转一下,就结束了,这是利用其穴性来做取舍。 

如果是咳嗽,喘咳寒热气喘就用合穴。合主逆气而泻,逆气而泻就是有人嗝逆、上吐下泻、打嗝不断、放屁都可以用。

二十一、原络治疗经络上治症

再接下来讲的就是针灸很有名的治疗法则:主客治疗,也称之为原络治疗。为什么叫主客治疗?其中就是病变经就是对应的表经里经。在主经上取其原穴,客经取络穴,所以又称之为原络治疗。所有的阳经是由三焦脉(行阳)络在管,所以三焦经通过属于,行阳;因此六条阳经独立的原穴,这原穴就直接络到三焦上面去。六条阴经,三焦不管阴经,所以阴经上是没有原穴的。但当发病在阴经时,又要用原络治疗的时候,因为阴经没有原穴,就取阴经俞穴来代替,就是用俞穴来取代原穴。 

这是行家讲的话。如果有人说阴经没有原穴,根本就是针灸的书没有读过。阴经也有原穴,只是阴经是用俞穴来代替的。比如足太阴脾经的原穴(俞穴)太白穴,手太阴肺经的原穴(俞穴)是太渊。 

现在看十二正经主客治疗(原络治疗,如果说是“肺是主,大肠是客。”所谓肺是主就是病在肺,而肺跟大肠相表里,因为肺经大肠经是相通的。所以可以用大肠经络穴来辅助治疗。看肺为主时,像喉咙痛,肺主喉咙,手掌发热痰多等症状,都可以先下针肺经的太渊穴(俞穴);下太渊后,再下肺经的表里经——大肠经络穴偏历穴

内科治症外,原络治疗经络上的治症也可以用。比如肺经的实症,不想下尺泽,就可以用原络治疗,病经上用了原穴,一定会用到表经或里经的络穴,这才是真正的原络治疗。如果治疗内脏病时,咳嗽要分左右,如果不用分左右,那就两边都下。在原络上下针的时候,就是个治疗法则,没有特殊的补泻,就是捻针,就是左右转,引到气就好了。 

如果说是大肠主肺为客,就是说大肠有病,扎大肠的原穴,再扎肺经的络穴,来做这个原络治疗

以此类推。 

二十二、俞募治疗专治内科病

接下来介绍俞募治疗法俞幕治疗法专门治疗内科病。不会仅仅手痛,就用俞募治疗。 俞募治疗在胸前和背后,叫俞募治疗。因为所有的及每个内脏都有其背上俞穴,每个内脏都有其募穴,同时使用募穴跟俞穴,就是俞募治疗

举例有人肺气肿、气喘,也不用问多久了。扎肺的俞穴,背上第三椎外开一寸半,在扎对面的中府穴斜透到云门,中府穴是肺的募穴,这是俞募治疗

如有人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胃的募穴中脘,再下背后胃俞。针对小孩子十四岁以下,不留针,直针进,直针出。如果只扎中脘有扎背后的胃俞,这就不是俞募治疗

 

俞募治疗用在所有内科病的治症上都可以,当内科病显现出来的是热症的时候,热症很多的症状如嘴巴燥渴,喜欢喝冰水,舌头是黄的,全身脸赤红,大便不是下利就是便秘,大便出来的时候很浓臭,便秘又排不出来,小便是黄的,这些都是热症,热症时就用扎

而寒症也有下利(腹泻),如吃马铃薯就排马铃薯,吃玉米就排玉米出来,吃空心菜就排空心菜出来,就是食物没有消化,舌苔是,病人脸色是白的,病人不口渴,倦怠,声音没有力量,这些属寒症。虚症的时候,就用艾灸,俞募治疗法时就用

倪师说千万不要小看艾灸,这个真厉害。尤其是在灸毒蛇咬伤的时候、破伤风的时候,针力不及的,用艾灸的最好,这就是俞募治疗。 

二十三、会郄治疗用于痛症和炎症

接下来是会郄治疗,一般是病人内脏痛,在止痛的时候用会郄治疗的。比如有个人大便出来便血,有痔疮的便血。痔疮的便血内痔外痔内痔的便血是先血后便,就是说先拉很多血出来,最后再排便,这是无痛,完全没有痛的感觉。外痔先便后血,大便排完以后,在擦屁股纸时,看到上面有血,这是

还有种便血,跟痔疮没有关系,是血和便合在一起,所以不是痔疮,可能是大肠发炎。大肠发炎的时候,血和大便是混合的,有时大便一天二十次到三十次都有,上完一次又要跑去上厕所,肚子又很痛。倪师说先不要讲药,用针灸做。就是下针郄穴,知道是大肠有问题,大肠经的郄穴温溜。病在腑上,大肠是腑,所以就下中脘穴中脘又是胃的募穴,又是腑的会穴。所以用会穴同时配合其郄穴下针。下针的时候,这两穴道同时用,称之为会郄治疗法。会郄治疗法原则上就是痛症的时候用的,有痛症、炎症用的。 

如果有个病人,咳很久,咳得肺部痛了,咳嗽还带血,这很严重,因为支气管都咳破了。看其有没有肺癌,也没有肺癌,就是咳嗽带了很多血,而且很痛。就可以扎针,肺是内脏,脏的会穴,脏会章门,下了章门以后,要下肺经的郄穴孔最穴,会郄治疗就这意思。其中脏会章门腑会中脘等等就是这样来的。 

二十四、九针之镵针、圆针、鍉针、蜂针的使用时机

    看《针灸大成》卷五101页,书上可以看到九针图。九针的原图样就在墙壁上挂着,针是原来的模形,书上画的是缩小版。倪师简单再解释一下,第一个是镵针,看起来头像剑一样,专门刺热用的。所谓刺热就是放血的意思,点刺放血的意思。 用在头面部的放血。

举个例子,有人眼睛红肿很痛,医生说角膜炎(红眼病),热,在攒竹、丝竹空、瞳子髎就是太阳穴、耳尖放血。放血时就用这个镵针,像个剑头一样。现在拿放血针就很好用,刺破挤一点点血出来就好了。这是刺热,刺热只是放血,千万不能把那么粗的针留在那边二十分锺,这就痛死,是不对的。 

第二个针是圆针,为什么叫措摩分肉用,这是说用这圆针,不是扎进去,在肌肉中间、筋骨中间。现在举个例子:在手腕横纹及两个筋的中间,上二寸是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内关穴就在两个筋的中间,用这圆针,不是扎进去,而是在两个筋的中间,去消导它,顺着经来搓它的时候,顺着经就是,逆着经就是

为什么会有这园针的产生,第一个原因是遇到怕针的人。第二个是病人已经元气虚的时候,已经没有力气了,这时候下针是用气来治病,病人没有气了,就要用这圆针来导气。因为人的手指头比较大,例如关元穴在两个筋之间手指按不进去,所以才会有这圆针的出现。所以现在倪师介绍这九针的使用方法还有时机。 

第三个是鍉针,针非常的长,一般是透针用的。透穴比如养老间使太阳率谷,阴陵泉阳陵泉,绝骨三阴交,等等有很多的透针法。透针时,一般是气足的时候才去透针,气虚的人不透针,透了也没有用,因为气虚里面没有气在那,没气可透。除了“”可以知道病人有没有气外,同时可以按合谷,合谷是气穴,合谷凸出来,气很足,合谷是凹下去的,气就不够了。 

接下来就是蜂针。蜂针就是三棱针。三棱针也是放血、放脓用的。所以镵针蜂针不一样的,镵针是用在头面上,头面上怕一针就刺到骨头了,所以用剑头针头很小的,不容易扎很深。而这三棱针蜂针,就非常的锐利,三棱针是用在四肢末梢放血,或在背后上放血。蜂针像个扁钻一样,三角形的。 

二十五、九针之铍针、长针、毫针、圆利针、火针的使用时机

再接下来是铍针。铍针是扁平的像刀子一样。这是治疗脓疱时用的。再来看这圆利针,最常用的就是这圆利针,还有毫针圆利针一般来说是治疗痛及酸痛时用的。这毫针也是长针,针很细的像毫毛一样;一般是治内科。病比较深的时候,用长针。比如说阴陵泉透阳陵泉,病人的腿比较大,其实针差不多,只是用的部位、深浅,而有不同的名称。 最长的是长针,长七寸。

比如有一种透法,当下半身麻痹,从脊椎骨旁边透。这长针,没有说一定要七寸。过去针刺的手法,头在这,背后这是脊椎骨,在脊椎骨旁下针,这针下去,这是腰部,从这刺七寸的话才到膈俞,这是治疗下半身瘫痪用的。但第一个因为不好刺,第二个非常不实用。平常是两边刺,平常最长可以用到这个七寸针,扎到其膈俞,这是治疗下半身瘫痪用。再比如从督脉的大椎旁开五分,一路刺下去,两针行平的,是专门治疗脊椎骨用的。 

平时最常用的就是毫针圆利针,因为比较细;而三棱针就是放血用的。最后是火针火针就是刚刚讲的用来治痞的火针比较粗一点,平常用一寸的针,烧两下这金属就疲乏掉了。用28号针比较粗,虽然扎一次也不行了,但28号针至少不会疲乏那么快,其针比较粗,下进去的速度也快,也不会扭曲。

九针现在用的人不多,其实这九针法,买到这些针也不方便了。所以市面上最常买到毫针一寸、一寸半、二寸、四寸等都有,还有放血的三棱针。现在三棱针也不用了,因为三棱针用了要消毒,不想那么麻烦,现在都用放血片了。 

二十六、下一堂课内容(针灸治症案例和临床)概述

下一堂课要讲子午流注灵龟八法,按照节气来开穴,可以买个万年历。倪师选这本手册比较方便,一打开就可以查到今天是什么日子,然后还有一个灵龟八法,其反面是子午流注

倪师说中医也是需要这灵龟八法工具,加上这万年历,要有了这两工具在身边的,就不用去算什么时间开穴等等。直接用盘子就扎完了。许多书局(书店)有售,有的做成塑料的,有的用铁片,都没关系的,只要有这工具就很快。

当介绍到针灸灵龟八法子午流注的时候,灵龟八法就是用八卦。到此以后就要开始介绍案例临床;是从头部开始介绍,一路往下到脚趾头尖;从皮肤的指甲筋骨,一直到肝心脾肺肾。什么时候用扎针,什么时候用艾灸,遇到各种不同病的时候该怎样做,务必求立竿见影。后面那段时间就开始讲临症,有些手法是怎样的?针灸的急救是怎么做?

过去还有人用温针,温针就是针放到嘴巴里,等到温度够了再下针。现在不要这样做了,不然病人都跑走了,会吓死人的,没有消毒的观念。以前是因为天气寒冷,人在冬天,像东北那边在路边的电线杆舔一下,舌头都被黏到了。所以那时候会有温针的现象出现。现在就不要去想温针。所以看古医书也要去芜存菁,看《针灸大成》也要去思考,不然即使倪师一篇篇讲解,三个月也讲不完的,只要针灸的精神捉到,其它只是锦上添花。所以像后面的玉龙歌诀十三鬼穴经外奇穴、这些都只是锦上添花用的。 

倪师讲解好主流的针灸基础后,不管走到哪,如果获得些海外善本,都是帮助锦上添花的。比如说这穴道只管这个,奇穴都只是添的花,并不是针灸主流。比如倪师阑尾,治疗盲肠炎,若就只会针阑尾,就变成盲肠炎的专家,其它病就不会治了。倪师认为这样子就会失掉学针灸的目的,所以倪师教针灸内容都是主流,其它仅仅是锦上添花而已。 

中医历史太久远了,已经失传了很多东西,有主流医学在那边,遇到一个东西倒底有效没效,也可能是后人乱写的,不过只要自己有主流的中医观念后,就知道这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了。以后临床遇到的病,不见得是自己看过的,但原则原理都是一样的。所以病虽在变化,中医诊疗治症的原则并没有改变。所以倪师常常会遇到被西医诊断为不同的病;事实上中医的治疗法则仍是一样的,在同样的方法治疗后,不同的病也都好了。 

同时在治疗好主要的病以后,附带的其他病也治好了,这就是中医的整体魅力。很多附带的病,实际上是病根没有去,而产生的副症。所以中医是立证(症)再法则,而不是立病。所以倪师一再强调不要看到病名,就下针。要学会治症法则,中医的法则就是依据“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来决定下针及临床辨证。后面在灵龟八法子午流注讲完后,还要讲各种临床中医治疗。   

完稿于:己亥年 辛未月 丙午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