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已飞222亿公里,“旅行者1号”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引人们深思

 一点进步 2020-07-27

人类登上月球,飞离外太阳系的旅程早在1977年就已经开启,在这年的九月五号,正是历史上非常有意义的一天,被命名为“旅行者1号”的行星探测器背负着全球艰巨的使命,飞到外太阳系。

已飞222亿公里,“旅行者1号”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引人们深思

还记得它升天,被泰坦3号火箭送出地球的时候的轰鸣声巨大,这个踏上可能不归路的探测器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开始了自己艰巨的任务,而早在“旅行者1号”登上外太空之前,“旅行者2号”就已经捷足先登了。

已飞222亿公里,“旅行者1号”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引人们深思

只不过即便2号旅行者比1号旅行者先行一步,旅行者1号也是丝毫不逊色的赶超了2号的脚步,然后在接下来的探测任务中,1号都表现出超强的领先能力,无疑,1号旅行者比2号优秀的多,也拥有更硬的速度。

已飞222亿公里,“旅行者1号”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引人们深思

到今天,细数两颗发射到外太空的旅行者系列探测器已经运行了四十二年的时间,旅行者1号的飞行速度达到每秒十七公里的速度,而旅行者2号比1号少了两公里每秒的飞行速度,怕是再也追不上1号的脚步了。

而走过了222亿公里的旅行者1号,目前已经飞离了太阳系,而旅行者2号到了大约有185亿公里的地方,两个人都已经飞出了太阳圈层,进入了全新的星际空间,他们都领略了太空中哪些奇妙的风景呢?

已飞222亿公里,“旅行者1号”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引人们深思

离开“太阳系”的人造物体,小小的航天器怎么运行的呢?

所谓离开了“太阳系”并不是指脱离了太阳系区域,虽然太阳系只是整个宇宙空间的一个“小郊区”,但是人类所安装的探测器还尚未达到太远的距离,这222亿公里已经是非常大额突破,旅行者系列的人造物体也不过是飞出了太阳风带电粒子所能触及的范围。

已飞222亿公里,“旅行者1号”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引人们深思

旅行者系列不断的飞行,然后慢慢的脱离了太阳风粒子的影响力,在一定距离中,粒子停滞,所以科学家普遍认为,两个探测器已经飞离出了太阳圈层。

毕竟太阳系以外的范围理论上被称为奥尔特云境界,而如果按照速度比较快的旅行者1号的飞行速度,起码还要三百多年才能达到奥尔特云境界,所以还远着呢,宇宙的深邃和奥秘还需要我们无限的探索。

已飞222亿公里,“旅行者1号”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引人们深思

那么我们理解的宇宙浩瀚无边,而一个小小的航天探测器更像是一个渺小的存在,它是怎么在这黑暗的世界里工作了四十多年呢,这主要还是要看科学家制作出来的内部构造,是由核动力电池形成的。

已飞222亿公里,“旅行者1号”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引人们深思

这些探测器的动力来源并非直接受太阳能,而是科学家精细制作的核动力电池,这些电池也并不是永久的寿命,恰恰在2025年,也就是五年后可能会“寿终正寝”,成为与人们失去联系的一粒宇宙尘埃。

已飞222亿公里,“旅行者1号”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引人们深思

旅行者探测器获得的“收获”反馈。

旅行者在自己外太空的旅行途中,也有着不少的收获,看旅行者1号给我们带来的反馈,其中比较大的令人发现,可能就是木卫一上的火山活动了。

已飞222亿公里,“旅行者1号”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引人们深思

早在1979年的时候,旅行者1号对木星及周围的伽利略卫星进行了大规模拍摄,然后便是发现了从未观测到的火山运动,并在拍摄完照片之后,借木星引力飞往了土星。

土星上的奇观也让科学家们感到惊叹,当旅行者1号拍摄出土卫六上的浓厚大气层的时候,这也是科学家另外一种兴趣的时候,原本科学家想要继续近距离观测土卫六的,可惜轨道发生了偏离。

已飞222亿公里,“旅行者1号”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引人们深思

之后科学家赋予旅行者1号的探测行星任务已经结束,当时1990年的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便也提出了旅行者1号给太阳系拍一张全家福照片的建议,结果通过运转镜头影像画面拼接,形成了如今的“全家福”。

已飞222亿公里,“旅行者1号”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引人们深思

这也是伟大的旅行者1号拍摄出来的最后一张照片,可以看到的是,太阳系在整体来看好像也是这么的单薄和渺小,宇宙的浩瀚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已飞222亿公里,“旅行者1号”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引人们深思

结语

而旅行者1号拍摄的最动情的一张照片,也是最美的照片,便是一张“淡蓝色”,我们打开微信的时候同样可以看到,地球的模样孕育了生命几十亿年,而人类更是数百万年,这里面有爱,有温馨,还有一群可爱的生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