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谁躲在隐秘的角落——浅谈骨质疏松症

 昵称P2u81 2020-07-27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患者常会出现腰背酸痛、弯腰驼背、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是老年髋部骨折,5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0%[1],因此,骨质疏松症也被视为躲在隐秘角落里的“沉默的杀手”。
骨质流失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及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3]

如果将我们的骨头比作一栋房子,若拆迁的速度快于建筑时,则会导致房子缺梁少柱,也就是骨头变的结构稀松,质量不佳。正如我们体内一旦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骼的内部结构将变得脆弱,从而引发骨质疏松症[4]

图1:骨质疏松症发生示意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


当出现腰背疼痛、弯腰驼背以及非暴力性的脆性骨折时,就说明你很可能已经被这个“沉默的杀手”盯上了。

疼痛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症状,以腰背酸痛多见,疼痛会向脊柱两侧扩散,而弯腰驼背多发生于腰背疼痛后,其主要原因是骨质疏松后脊柱压缩变形,脊柱前倾,背曲加剧,驼背曲度加大,导致身高平均缩短3-6cm[5]

骨折则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并发症,好发于手腕、腰背及大胯,常由低能量损伤诱发导致,严重骨质疏松时,往往打个喷嚏便诱发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5-6]


图2:骨质疏松症主要症状
骨质疏松症的自我鉴别十分重要

由于骨质疏松症发病隐逸,因此常被忽视,因此骨质疏松的筛查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筛查包括亚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自我筛查(OSTA)指数和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一分钟危险因素测试[7],如果存在骨质疏松风险,建议及时就医进一步明确诊断。
表1: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测工具
表2:IOF骨质疏松症一分钟危险因素测试
早诊、早治、早预防
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关键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关键在于早。

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

当前对于防治骨质疏松主要包括健康生活模式和药物治疗。

健康生活模式:合理饮食多补钙,常晒太阳多运动,戒烟限酒少咖啡,走路当心防跌倒。

药物治疗:服用钙质补充药物、骨吸收抑制药物和促骨形成药物。药物使用多为联合应用,具体服用遵医嘱。


表3: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

新型生物制剂是骨质疏松症的新选择

其中,地舒单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全人源单抗隆抗体,被新收录在2017年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中,其作用机制是骨吸收抑制剂即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能够抑制RANKL与其受体RANK的结合,减少破骨细胞形成、功能和存活,从而降低骨吸收、增加骨量、改善皮质骨或松质骨的强度(机制如图3所示)。

图3:地舒单抗作用机制

地舒单抗已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治疗有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在一项长达十年的多中心、随机、双盲的大型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了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较低的骨折发生率[8](如图4)。在另一项III期随机、双盲、多中心、非劣效性临床研究中比较了地舒单抗与阿仑膦酸钠(ALN)对绝经后低骨量妇女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对于绝经后低骨密度女性患者,接受治疗第12个月时,在所有测量的骨骼部位均提示地舒单抗治疗组骨密度增幅显著高于阿仑膦酸钠治疗组,而且与阿仑膦酸钠治疗组相比,地舒单抗治疗组的骨转换标志物sCTX-1和P1NP下降幅度显著较大。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9](如图5所示)。

图4:地舒单抗治疗10年,骨折风险趋势变化

图5:治疗第12个月时,在所有测量的骨骼部位均提示地舒单抗治疗组BMD增幅显著高于阿仑膦酸钠治疗组。


地舒单抗在骨质疏松的二三级预防和临床治疗,以及辅助关节置换手术方面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且是作为患者进行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以及降低相关骨折风险的理想药物。
作者:李明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主治医师,博士

参考文献

 [1] 张培训, 许庭珉.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围术期处理策略[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20, 9(06): 401-403.

 [2] 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及“健康骨骼”专项行动结果发布[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9, 12(04): 317-318.

 [3] 马宗军, 王一农.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现状[J].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7(05): 315-316+330.

 [4] Kwok T C Y, Law S W, Leung E MFet al.Hip fractures are preventable: A proposal for osteoporosis screening andfall prevention in older people.[J]. Pubmed, 2020, 26(3).

 [5] NermineK. S, Noha A N, Mona KSet al.Novel approach for pathogenesis of osteoporosis in ovariectomized ratsas a model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J]. Elsevier Inc., 2020, 137.

 [6] 张培训, 张玮, 马明太, 付中国, 张殿英, 姜保国.修正版髋部骨折手术风险评分表的制定及其预测院内病死率效能的评估[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9(08): 680-686.

 [7] 夏维波, 章振林, 林华, 金小岚, 余卫, 付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9, 25(03):281-309.

 [8] Miller P D, Pannacciulli N,Malouf-Sierra J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denosumab vs. Bisphosphonates inpostmenopausal women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oral bisphosphonates[J].Osteoporos Int, 2020, 31(1): 181-191.

[9] BrownJP,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denosumab and alendronate on BMD andbiochemical markers of bone turnover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low bonemass: a randomized, blinded, phase 3 trial. J Bone Miner Res.2009;24(1):153–161.

向上滑动看全部参考文献▲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