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亡命之徒

 sy0406 2020-07-28

view


亡命之徒

【拼音】: wáng mìng zhī tú

【释义】: 指逃亡的人。也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

【出处】: 《旧唐书·乐彦祯传》:“从训又召亡命之徒五百余辈,出入卧内,号为'子将’,委以腹心,军人籍籍,各有异议。”

【典故】

唐朝末年,乐彦桢有个不争气的儿子叫乐从训,经常在外和一帮狐朋狗友饮酒作乐, 聚众生事。乐彦桢对此痛心疾首。一次,乐从训听说都统王铎调往沧州,要经过魏州境内。他对王铎的家财垂涎已久。 于是,用重金诱惑王铎家的歌女,说出王铎的行走时间和路线,便纠集了一批凶徒设置 埋伏。

    等王铎一行走进他们的包围圈,便蜂拥而上,乱砍乱杀。乐从训等人杀死了王铎, 抢了王铎的金银财宝和歌女之后逃之夭夭。后来,乐从训胆子更大了,他召集了 500多个亡命之徒,为非作歹,弄得周围鸡犬 不宁。州府上下为此议论,纷纷要求惩办他。乐从训听到风声,连夜逃走了。

    这时,乐彦桢被任命为六州都指挥使兼相州刺史。赴任后,乐从训便打着老子的旗 号,收集兵器,索取钱帛,滥杀无辜,州府怀疑乐彦桢图谋不轨,便罢免了他,推举都 将赵文拼出来主持州事,乐彦桢又气又恨,不久病死。乐从训带了3万余人来到城下,气势汹汹地问罪。

赵文拼胆小怕事,按兵不动。上 司怀疑赵文拼与乐从训串通一气,又罢免了赵文拼。罗弘信自告奋勇出来充任节度使, 率军出击,杀得乐从训片甲不留,终于消除了地方一害。

“亡命之徒”原指逃脱户籍改姓换名,逃亡在外的人,现指不顾性命冒险作恶的歹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