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讲“儿孙自有儿孙福”,精华在下半句,说出许多父母的通病

 火锅的历史 2020-07-29

现实生活中,经常能够听到一些老人家,口中念叨着一些比较古老的话语,事实上他们所说的这些语言就是俗语。古代社会中,俗语不仅可以指导生活,而且还会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就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词语之一。这句俗语出自元朝关汉卿的《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大概意思就是只是自有他们的福分,作为长辈不用经常为他们操劳和担忧。但是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很难有父母做得如此潇洒。

古人讲“儿孙自有儿孙福”,精华在下半句,说出许多父母的通病

事实上著名作家殷谦在《心灵真经》中,曾记录了一段有关铁拐李的故事。

在这段故事中,铁拐李也曾提笔写下:“三十晚上偷灯油,钢刀斩了木人头,儿孙自有儿孙福,谁给儿孙做马牛”

笔者认为这句俗语的出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应该了解它的含义。

第一、儿孙自有儿孙福

相传“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在尚未得道成仙之前,是一个家徒四壁的贫苦人。家中有一个妻子和年幼的儿子,在他尚未列入仙班之前的一个大年三十,他的妻子因为无钱购置年货,所以在家中独自垂泪。哭曰:“邻家过年,我家受寒,邻家通明,我家没灯。”

古人讲“儿孙自有儿孙福”,精华在下半句,说出许多父母的通病

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铁拐李的家庭有多么贫苦。而当时身无分文的铁拐李,也只能独自摇头、暗自叹息。后来结果因为一心求仙,得到了仙人的点化,终于脱胎换骨,而他的妻子则含辛茹苦的养大了孩子。

由于这个孩子自幼读书,所以长大之后科举出仕。

在铁拐李儿子大婚的这一天,已经位列仙法的铁拐李下凡探看。发现曾经一贫如洗的小家,早已经变成了灯火通明的府第。看到这一切之后的铁拐李叹息不止,于是提笔在墙上写下了一首诗。

古人讲“儿孙自有儿孙福”,精华在下半句,说出许多父母的通病

这首诗歌中最经典的两句,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谁给儿孙做马牛”。 通过这个故事大家可能觉得,铁拐李是一个不近人情的人。

因为他不仅没有为这个家做出任何贡献,在儿子结婚当日还感叹“儿孙自有儿孙福”,在现代人的心目中,他绝对不是一个好父亲。

如果大家能够换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对于家长来说,看着孩子从小长到大,绝对是一件既幸福又心酸的事情。因为孩子长大之后就要另立门户,并且还会有父母渐行渐远。

最重要的是,很多家长在孩子成家之后,也依然会经常提供帮助,事实上这样做固然有道理,但是也会让孩子缺乏独立性,同时让个人生活受到影响。

古人讲“儿孙自有儿孙福”,精华在下半句,说出许多父母的通病

第二、莫为儿孙做牛马

“莫为儿孙做牛马”其实与,“谁给儿孙做马牛”意思一样,说出许多父母的通病。大概意思就是,当孩子成年之后,千万不要忙前忙后的当牛做马。

因为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如果在这种前提下依然放不开手。其实并不能说明孩子没长大,而是因为家长已经离不开孩子了。

还有就是从小娇生惯养的孩子,就算在长大之后父母依然放心不下,并且还像小时候一样把包办完。这样做,不仅没有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同时还会导致孩子的毛病越来越严重。

表面上看似是在帮助孩子,实际上也是在坑害孩子。

古人讲“儿孙自有儿孙福”,精华在下半句,说出许多父母的通病


如果按照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很多人都是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即使孩子已经成年了依然在不断帮助。

比如给孩子买房子、买车子,并且当孩子生孩子之后,还要承担起帮助孩子照顾小孩的任务。这样做其实并没有什么坏处,但却给自己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困扰。

有一句话叫做“惯子如杀子”,如果孩子长大之后,什么事情都不会做,父母就应该反思,因为在他们还小的时候,并没有教会他们如何生存。这才会导致他们长大之后依然无法独立,所以一定要了解这句俗语的含义,才能够真正大胆放手让孩子拼搏。

古人讲“儿孙自有儿孙福”,精华在下半句,说出许多父母的通病


结 语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这句俗语其实反映出了,一非常深刻的社会问题。那就是有很多家长都特别溺爱孩子,即使是孩子长大之后依然不放心。所以才会出现给孩子做牛做马的现象,事实上家长完全大可不必这样做,毕竟孩子长大之后也是成年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