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集 · 垂直社区 | 超高容积率下的突围 / 武汉黄浦中心

 开心就好xfd 2020-07-29

武汉黄浦中心方案

Wuhang Huangpu Center

人们聚集在一起,是唯一不可缺少的生成能量的物质因素。只有在人们如此紧密地生活在一起的地方,才能激发出巨大的潜能,而这正是城市、城邦的基礎。

----汉娜·阿伦特

2020已过半,肆虐的疫情依然没有减缓,纽约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严重的疫情,让人们对高密度城市空间投入更多的关注。姑且不论高密度城市聚集带来的效率、复合、多元等优势,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最大的困境之一,就是我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所带来生态环境问题,这其中当然包括土地资源。

项目概况

建筑用地面积:26860㎡

总建筑面积:247000

地上计容面积:173600㎡

建筑密度:25%

容积率:6.46

如果未来中心大城市还是需要更多的楼地面积,更高的容积率,探讨高容积率下更为宜人的环境,更自由的垂直空间 ,更复合多元的理想空间,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项目背景Background

城市中心 · 繁华便捷

项目近邻城市主干道黄浦大街,并连接至武汉长江二桥、武汉二环线,便利通达武汉三镇。地块西北角距地铁口步行距离约680m,东南角距另一地铁口步行距离1100m,周围公交线路10余条。地块出行条件十分优越。

▲ 区位图

由于项目地处老城区,紧靠基地的建筑情况复杂,包含对日照要求较高的住宅和幼儿园。如何在苛刻的日照条件和超高容积率的条件下,寻找理想的总图布置成为项目首先要解决的矛盾。

▲ 地域/人文

而项目所处的地段周边,是城市的精华地段,组成了这个城市的滨江风貌,包含了城市的历史沿革,蕴含了城市的人文发展,也是城市野心的所在。因此,项目有潜力打造为高品质,充满人文气息,富于城市生活魅力的城市综合体,成为区域,乃至城市发展的驱动力。

▲ 项目鸟瞰图


规划布局 Volumes Layout

 功能梳理 · 难点突围

高密度,高容积率,老城区,当这三者同时在一个项目里存在时,意味着设计将面对复杂的矛盾和各方面的诉求,该项目面对的主要挑战有三个方面。

难题一:

周边现状复杂,日照条件苛刻。

该项目:周边大量已有住宅,幼儿园,

而且自身日照已然不能满足。

▲ 难点一

▲ 体量生成与周围日照关系

塔楼的位置,形体除了功能,城市形象的考量,还以满足周围居住建筑日照要求反复调整。

▲ 总平面图

通过建筑高度和塔楼位置的双重控制,有效避开客体日照遮挡范围线。最终确定L形100米,一字型150,一字型200米的三栋塔楼,整体空间以U字形围合城市绿地,并形成逐级爬升的城市天际线。

▲ 沿黄浦大街城市形象

难题二:

6.5的超高容积率。

该项目:容积率高达6.5,

且内含公共通道与城市地下通道,开发强度巨大。

▲ 难点二

在这种超高容积率下,我们如何能够让城市建筑更宜人、更环保和更人性化?

难题三:

规划条件里,商业占比达40%。

本项目:商业占比达40%,去化慢。

▲ 难点三

本项目商业占比高。发挥基地交通便利,配套成熟的优越条件,设计需研发适宜的产品消耗超高商办比。同时,充分挖掘高密度,高容积率,业态混合的优势,打造复合、多元的活力空间。并且,打造有特点的产品,以加速商业的去化速度。

▲ 建筑群的城市形象


垂直社区Vertical community

复合多元 · 高效活力

项目基本为全超高层产品,而未来高层的价值,不再只是建筑里单个空间的品质。还取决于单个功能空间所处的社区,所提供的共享空间能够带来的公共性,社会性,城市性等附加值。

▲ 不同功能,业态与垂直绿化

传统上,一个好的社区会有小公园、绿地和小硬质铺地等多样的公共空间,有图书馆、小超市、运动设施,有序列的广场、小巷弄,有咖啡厅、书店、画廊等丰富的城市生活内容。

▲ 传统社区/立体生态共享社区

设计把这些元素在垂直方向进行整合,形成垂直社区,来解答城市密度与人类生活环境的问题。三栋阶梯状爬升的超高建筑自我围合成老城区里的垂直街区,包含传统街区的复合和多样行,一个可以自我代谢的社区。

▲ 酒店/办公入口广场

它是一个立体交互网络,一个大都会生活状态的居住磁石,吸引了相似圈层的各色人群在这里遇见,聊天,游戏,派对。因为一个有圈层的社区才会给使用者足够的归属感。

▲ 垂直分布的多元功能与绿化空间

设计还试图把自然绿色带到高密度城市空间里,在拥挤的城市生活里构建一个生态宜人的立体网络。在化解了巨大尺度感的建筑之间,穿插更多的花园平台,并形成一个个小的自然生态。这些高空中大大小小的绿色空间意图相互串联成为一个更大的水、植物与人的活动交织的垂直网络。

▲ 11,22,33层的空中绿化


产品突围Product

多维居住 · 一体化设计

高层商业这样特殊的产品在本案特殊的设计环境中应运而生,合理利用不同土地性质规范特点,对产品进行适应性调整,打造多维模式及空间溢价。

▲标准层平面 1

裙房内的多层商业采用小面宽、大进深、小户型(建筑面积40)策略;

消化商业指标的百米高层商业采用双面宽、小进深、单走廊等手法、提升舒适性。

▲标准层平面 2

提出适应客户群体特征的室内布局。采取灵活可变的室内空间布置,以适应更多样的客户群体。打造一体化设计,提高产品性价比。

▲办公模式 1/ 2


结语Conclusion

本项目的垂直社区是以高密度聚集为前提,以复合功能做依托,把多元生活,绿色生态带到天空里,打破传统的模式,去探索未来居住的新方向:一个绿色宜人的,以交互、城市生活和圈层文化为发展方向的大都市垂直社区。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分工合作的越来愈精细广泛,往中心大城市聚集已是不可逆的趋势。

在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城市里,怎样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城市空间与肌理的感觉”,如何在高层之间制造出比较有尺度感、比较复合、多元,有街区感、人性化,同时又是生态宜人的城市空间,比如人性化的绿色垂直街区/社区,是设计师应该积极探索的方向。

聚集赋能  |  生态人文

END -

项目名称:

项目地点:

业主单位:

设计单位:

设计团队:

武汉黄浦中心方案

湖北 武汉市

武汉融创 / 武汉地产

上海联创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联创  建筑设计三院  一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