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能是“律召调阳”

 学海岸边一过客 2020-07-30

早些天买了本《小篆识辨指南》,后附李阳冰小篆《千字文》,看了三遍。李阳冰号称“有唐篆书第一妙手”,他写的篆书千字文与《说文》中的小篆形体基本相符,比较规整,适合初学者辨识。《千字文》大家比较耳熟:“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但书作者说,李阳冰把“律吕调阳”的“吕”误作“召”了。开始只留下点印象,并没有引起关注;因多看了几遍,便对这说法产生怀疑,那一定是笔误吗?

上网一查,才发现自己多么孤陋寡闻!原来这事已经有很多人讲过了。近人启功先生与周汝昌先生都认为“律召调阳”为正。启功先生在《说“千字文”》中提及,《千字文》在流传过程中,特别经过宋代,被“避讳”改字搞得乱七八糟,“召”字被改为“吕”,最不易解。周汝昌先生则在其《千古奇文千字文》中对此特别进行过纠正。

北宋学者钱易即在《南部新书》里指出:智永禅师,传右军父子笔法。……十年写真草《千字文》八百本。每了,人争取。但是“律召调阳”即其真本也。俗本称“律吕调阳”,误也。盖以草圣“召”字似“吕”字耳。以“闰余”对“律召”,是其义也。宋末周密在《癸辛杂识》中也说过:《千文》“律吕调阳”当作“律召调阳”。律召则阳调,“吕”字则无义。我们发现,如果从对偶来看,“律召调阳”比“律吕调阳”对“闰余成岁”确实更工整;“吕”和“余”词性就不一样了。

从前人的书法作品中,我们还是能找到几个清晰的“召”字(草书一般难以辨认),如智永真草《千字文》、欧阳询行书《千字文》等,李阳冰的“召”也不是笔误;他们是隋唐人,离《千字文》出世时间近。看来,“律吕调阳”虽然已经约定俗成,但原本作“律召调阳”也是有可能的。

附图:

智永真草《千字文》“律召”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律召”

  黄庭坚行楷《千字文》“律召”

启功楷书《千字文》“律召”

(注:题标“原创”仅指此文非转载文章,不表示内容为本人研究成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