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李道的散文《游木兰天池》

 黄石新东西 2020-07-30




李道,原名李华远,大冶市茗山人,读书时喜欢语文课,至今仍是业余文学爱好者。

游木兰天池

清晨,秋风萧瑟,细雨飘零,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地随着悦耳动听的风铃声步入木兰山下,开始攀爬天梯到木兰天池一睹风彩,走在平坦的青石板上感觉很是轻松愉快,一会儿蹦一会儿跳地过小溪穿树林,蹋过独木桥,经过石牌令,又跨过大峡谷,来到聪明泉,却情不自禁地观泉水拍照,抬头一望,只见高山峻岭,树木丛生,在风中呼呼作响,可谓是地动山摇,气势磅礴,不愧是巾帼不让须眉,不减当年木兰形象,让人望而畏惧,不觉驻足停顿,似有点不敢前往,双脚很不听话地开始软了起来,还有点颤抖,心里也有点不敢攀登的感觉,正犹豫间,同伴把我一推,走吧,我才醒悟过来,迈步向前冲刺,开始攀爬天梯到山顶的木兰天池。  

走在人工打造的青石台阶上,心里着实感叹那些辛劳的工匠,真可谓是鬼斧神工,把这山道台阶打造得如此精巧,从山脚一直通向山的顶峰,似一条悬挂的天梯,又似一条盘在木兰山里的强龙,弯弯曲曲的,又好像在摆动,一会儿左一会儿右,还有好多叉路,要是没有指示,还真的不知哪条台阶通往木兰天池,顺着指示牌我们来到了龙潭镇旁边,捶腰柔腿的坐在潭边青石上歇歇,个个累得急促喘气,额头流汗,东倒西歪的,恨不得马上飞到木兰天池才好。  

我们向这里的保洁阿姨打听木兰天池还有多远,她告诉我们三分之一的路程都没走,还远着呢,听她一说,个个咧嘴伸舌,可又转而笑呵呵,精神抖擞,再高再远再陡也难不倒我们,木兰还能替父从军精忠报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过来了,还有什么能吓倒我们的,说起木兰,那阿姨很骄傲地给我们讲起了木兰的故事:  

你们现在所去的木兰天池就是黄陂木兰山山脉的风水宝地,地处黄洲府(现黄冈地区),西陖县(现黄陂区)双龙镇(现长轩镇)境内,海拔5000公尺,山中有一线通天接地的十里峡谷,两端连接着明镜一般的两潭碧水‘木兰大天池’和‘木兰小天池’,峡谷里可见飞瀑叠泉,环山古道,小桥流水,怪异石景――峰秀,水秀,石坚,洞幽等美不胜收的各式各样美景,让你忘年往返。  

而木兰天池被民间盛传为木兰父母联姻祈嗣得木兰的地方,在木兰大天池里的道士潭,道士洞,穿瀑涯,打坐石及道士桌都可作为当年的印证。在木兰小天池里有降龙石,龙吟石,还有龙马石和龙脊石,这些也是木兰将军当年降龙除害,造福百姓的实物,将永远也磨灭不了,而木兰被黄陂人民甚至中国百姓广为传颂的巾帼英雄女将军,受到历代人民的尊重和热爱,更有明代诗人作赋一首‘木兰为西陵最胜,盖三楚之极观’,故此湖北黄陂被定为木兰将军的故里。说到这里,那位阿姨很高傲地告诉我们关于木兰的故事不是一两天能讲完,从她替父从军开始,就有着三战黄龙的故事,讲述着木兰投胎下凡到人间除恶扬善的美丽传说……  

听完阿姨的讲述,我们大概知道了木兰天池的一些美丽景点,心血忽地来潮,便起身抬腿继续登爬天梯,向木兰天池攀登,一会儿走,一会儿跑,你追我赶,在山间放声大吼,走走停停,或坐或靠在树旁,磨磨蹭蹭,在互相鼓励下,坚持就是胜利,更想到木兰身为女儿身却能征战沙场,而作现在的我们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大家齐声放声大叫,冲啊,跑啊,向山顶攀爬,越爬越陡,越陡越险,大家的腿脚有点抬不起来了,开始有点发酸发软了,走着走着有点向下跪的感觉,你拉我,我拉你,推推撞撞,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路程终于到了木兰天池,大家高兴地手舞足道,有种当年红军长征翻越最后一座大山的感觉,那种喜悦无法比拟,似当年毛主席感叹,大山终于踩在了我的脚下,木兰天池――我们来了。  

只见木兰天池四周绿阴遮避,雲雾缭绕,碧水环抱,水平如镜,美丽至极,旁有青狮岭和香客络绎不绝的南宫观,钟鼓不绝耳,在老者的引导下我们步入木兰小天池中的木船驶向木兰大天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