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识别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的真伪

 新用户12044471 2020-07-30

  考古资料显示,磁州窑烧造历史最早可溯源于北朝,距今有1500年的历史。北朝磁州窑生产青瓷,唐末五代生产白瓷,到北宋时逐步形成了“白地黑花”独特的装饰艺术,并影响了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江西、陕西等地瓷器窑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系”。同时,磁州窑瓷器在不断的向对外销售过程中,还影响了韩国、泰国、中本等东南亚各国的陶瓷生产,在中国古陶瓷史和世界陶瓷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

  历史上有关宋代磁州窑瓷器的文献记载,宋代尚未见到,主要集中出现在明清两朝。明代初年有曹明仲的《格古要论》、王佐《新增格古要论》、谢肇制《五杂俎》、清初《磁州志》、《明会典》、朱琰《陶说》、兰 磁州窑瓷器.

  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的制瓷艺人们或为世代传承的匠工,或为失意于科举的文人墨客,他们在器物之上刻画出孩子们天真、烂漫、娇憨的特征,展现了对孩子的怜爱、夸赞与珍视之情,使观赏者既有丰富的审美感受,又使他们对孩子们的责任与义务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强调。

  磁州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共同奉献有两点:其一是白地黑褐彩绘,把传统的书画艺术与制瓷技术结合在一起;其二是把诗词、谚语、警句和文学作品作为纹饰,这是很有前史价值的文明遗产。现藏于广州博物馆的北宋磁州窑“枕赋”铭长方形枕,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元磁州窑白地赫彩西游记方型枕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磁州窑是中国民窑的鼻祖、中国陶瓷史上的“活化石”。然而,河北彭城磁州窑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了萧条期,陶瓷厂相继倒闭关门,坚持磁州窑技艺的艺人也寥 寥 无 几。如何传承和发扬磁州窑文化,成了安际衡追求的最 高目标。

  在以素简为美的宋瓷中,磁州窑瓷器独树一帜,北宋晚期开始兴起,金元时期繁盛的白地黑花瓷器,宛如一朵奇葩,独立于宋瓷之林。磁州窑瓷器,以河北省磁县观台镇和彭城镇为中 心,始烧于北宋神宗元丰以后,历宋,金,元三朝,窑火不歇。

  从化装土判定。宋金期间磁州窑瓷器的瓷胎练泥还不行精密,较为粗糙,加之本地土质不像高岭土那样纯白,因而,对比考究的著作通常要在瓷胎外加上一层稍加提 纯细练的化装土,然后在化装土上进行作画或书法。因为加了一层化装土,其在烧制过程中因膨胀系数不一样会导致化装土外的釉层的表面发生裂隙。经过近千年的流 变,一些瓷器会呈现脱釉的景象。因而,经过脱釉以及脱釉后暴露的化装土层的新旧来判别一件磁州窑瓷器的新旧应该是对比精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