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季散语】侯月兰︱“省事饶人祸自消”

 陈晓春 2020-07-30


“省事饶人祸自消”

文/侯月兰

“省事饶人祸自消、让人一句不为孬”这是父亲生前常说的一句话。父亲出生在农村,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实人,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父亲不高、不帅,但为人和善,说话的语气总是和颜悦色,一辈子没和人吵过架。

记得我上小学时,由于弟、妹的出生,我们家的人口在不断增加的同时,父亲买了些便宜的材料,请来了盖房子的瓦工,然而当房子刚砌一半时,没想到紧挨我家隔壁,操淮安口音的邻居,突然出来干预,理由是我们家盖房子可以,但必须要矮于他家的房子几十公分,否则就不许盖。看着眼前盛气凌人的这家男人,母亲气得和他论理,围观的左邻右舍的邻居,也都觉得这家人不讲道理,在争吵中这家人就是不肯让步。这时出门办事的父亲回来了,当母亲气着说其事情的源由时,没想到父亲非但没发火,还把母亲拉回了屋并劝着说道:“算了吧!不要吵了,他要我们房子比他矮就矮吧!无所谓的!”母亲一听顿时气着骂道:“你这人真是个窝囊废!人家都欺到你头了,你不出去争理,还来劝我!没见过你这个没用的人!”见母亲发火,父亲依然心平气和地说:“算了吧!省事饶人祸自消,让人一句不为孬!和这种小人我们没必要和他争吵!”就这样一家之主的父亲让了步,我们家的房子才得已盖好。

还有一次和我们家相处最好的,我们称之为朱伯伯的邻居向父亲借了本书,是父亲从“文革”中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的,也是父亲最喜欢的名曰“回文屏”的原版古书,平时由于怕丢失,父亲从不外借,由于我们两家相处较好,从未向父亲借过书的朱伯伯,却非要借这本书不可。朱伯伯难得开口,碍于面子的父亲踌躇了好半天,最终还再三关照地说:“这书借给你可以,一、不要弄坏了,二、看过一定要还给我!”此时的朱伯伯“好、好、好”的满口答应。可没想到书借了近一年,着急的父亲暗示了多次,仍不见归还。此时按捺不住的父亲,借串门之意,来到了朱伯伯家,无意中看见那本书正放在朱伯伯家的床头,由于门开着,父亲进去拿书时,正好被朱伯伯看见了,争抢中,父亲非但没拿到书,一颗门牙还被磕掉了。为这事父亲气得直哆嗦,虽然没再争吵,但为了这本书,父亲从此不再和朱伯伯往来。

我们的童年,都是在父亲“省事饶人祸自消”的言传身教中长大。兄妹七个,只有二哥最顽皮,有时只要听说年幼的二哥在外和人打架什么的,父亲总是先把二哥整一顿........转眼间几十年过去,我们兄妹都成了家后,由于家风的传承,无论是哥哥、嫂子、还是弟弟、弟媳,大家都对父母亲孝顺的同时,还都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那就是在生活中的一些琐事的口角,如不省事饶人,其后果对家人是伤心、伤情,对外人则是伤身失财。前些时看过一篇报导,说的是有一对情侣去一家餐厅吃饭,席间对面桌上有几个纹了身的年轻人俗称“活闹鬼”,对着这对情侣中的女孩子挑衅地吹着口哨,女孩子忍不住要发火,男孩子劝着说:“算了吧!不要理他们!”此时女孩子生气地说:“人家欺负我你也不管!你算什么男人啊?”女孩子的一句话激怒了男孩,男孩子和他们打了起来,打斗中男孩子被其中的一个“活闹鬼”捅了一刀,男孩子被送到了医院,在生命最后一刻,对女孩子说了最后一句话“这下我算是个男人了吧?”说完离开了人世。此时女孩是追悔莫及为时已晚。

看过这篇报导后,我想起了父亲常说的“省事饶人祸自消,让人一句不为孬”的话语。人生在世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有争执。特别是因一言不合,大动干戈的事也比比皆是,就像那个女孩子如果当时能有“省事饶人祸自消,让人一句不为孬”的理念,最终的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

2016、10、10、

作者简介

侯月兰,原南京港股份公司工会图书管理员,87年入党,现已退休。97年开始写作,先后在《南京港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等多家报刊发表过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