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乎孩子一生,这件事真的比学区房更重要!

 神奇麻麻在哪里 2020-07-31

神奇麻麻在哪里

这里有前沿的育儿知识和时尚亲子生活方式

 

瓜妈说:

我很早的时候就跟Cindy说过让她写一篇艺术启蒙的文章,因为她曾经攻读过一年的艺术管理专业,又几乎走遍了欧洲的美术馆,她说她对这个话题的感受太深刻了,但是当时回国后在艺术馆工作了一段时间,她发现艺术在国内真的是一个特别小众的话题,国内的艺术教育也有很多功利的色彩,而且比起其他英语啊、运动啊、乐高等早教课程,艺术启蒙的确是身边妈妈讨论很少的话题,因为幼儿园面试也很少考宝宝画画啊。

但我觉得其实近几年妈妈们越来越关心宝宝的艺术启蒙了,因为现在很多早教班,都有艺术创作课程,很多父母也早早给娃报了美术班,只是可能很多人也是很盲目地让宝宝去学,或者因为自己在这块的教育缺失,所以也不了解真正的艺术启蒙是啥样的。包括我自己在看瓜瓜画画的时候,有时候也会问他,这是什么呀?画得一点也不像啊……但我很快意识到当说到“像不像”这个词时,已经犯了大人“固有思维”的错了。

Cindy说,在土根的托班里,七八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用食物作画了。而且可以从画里,看出每个宝宝不同的个性。

我更好奇了,七八个月的宝宝怎么作画?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启蒙?在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有没有不一样的艺术教育?

今天的文章有稍微有点长,但是请大家一定要耐心看完,因为Cindy写得特别用心,几乎把这几年的感受都倾吐了,我看完都觉得受益匪浅。


Cindy留学时拍的课间

文|Cindy

这篇文章真的欠了好久,迟迟没有动笔,刚好一个月前去参加意大利博洛尼亚绘本展,说要跟大家分享看展的感受的,正好我在绘本展上发现了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又刚好引出今天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些顶尖的世界级绘本(尤其是获奖的那些)越来越有“艺术性”,甚至充满了“抽象元素”和设计感,有些甚至没有语言,纯粹通过画面来表达,看着这些绘本,就好像去看了一场现当代艺术展,这与我们小时候看的简单明了的故事书简直千差万别,这还是童书吗?孩子看得懂吗?


今年的获奖绘本,更像是艺术品?

直到土根从托班带回来一幅他自己的手指画,我瞬间明白了 —— 真的是固化的思维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孩子都是抽象艺术家啊,看不懂的是我们自己!

土根在托班画的手指画(适合小宝宝的淀粉颜料)

怪不得毕加索说:“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那样画画。”

土根的托班(6个月到3岁的娃)常常有绘画课,其实与其说“课”,不如说就是让孩子自由发挥,乱涂一气;口欲期的娃,就用巧克力、南瓜作画,一边画一边吃……想想也是满爽的。


土根托班的南瓜画

想起现在国内的早教班,也有很多艺术类启蒙课程(大多在1岁半2岁过了口欲期以后),妈妈们对于宝宝的艺术启蒙越来越重视了,但是这种重视程度远不及“英语启蒙”、“数学启蒙”,和一些妈妈聊天,妈妈们表达的担忧有非常现实的一面:学艺术对将来小学面试有直接的用处吗?自己不懂艺术,也说不上个一二三啊。

我也曾功利地认为,会画画、知道艺术家的名字,甚至是有了孩子以后,为了能在带他去美术馆时不至于词穷,而去死记硬背一些绘画派别,是一件很酷的事。但在意大利求学和居住的这几年,我发现,对于艺术的追求,绝不是为了谈资,或者为了孩子“能看上去画得像、画得比别人好”,而是一种深入骨髓里的审美方式和生活方式。这种审美的目光,我们真的太匮乏了。

所以,今天的文章我要从绘本展说开去,这些年在意大利(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看到的关于孩子沉浸似的艺术教育、父母们的艺术审美(怎么和孩子解释看不懂的艺术?),以及艺术对人的一生,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1
艺术渗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种怎样的体验?

想想自己小时候接受的艺术教育,无非就是美术课老师画个东西,同学照抄一遍,顶多放个ppt,观看一下世界名画,知道了蒙娜丽莎和星空,至于为什么蒙娜丽莎那么有名,星空为什么如此让人目眩神迷从来没有更多的思考。生活里除了偶尔去美术馆,没有更多接触艺术的机会。

所以,我曾经对于欧洲的美术馆、画廊有种迷之好奇, 对于那些常常泡在博物馆上课的学生特别羡慕,以至于30岁的时候从媒体辞职,申请了威尼斯一所院校的艺术管理学位,只身前往意大利游学。


4年前,我和我的同学们

梦想成真,老师真的隔三差五带我们去各个美术馆上课。威尼斯遍地的美术馆、当代艺术馆、画廊,也是遍地的艺术家,我们学校的门卫就是个装置艺术家,后来遇到的土根爹,也是艺术摄影师啊。

常常背着相机扫街的土根爹

虽然艺术不一定能养活自己,但是艺术已然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比如孩子常常在美术馆席地而坐听老师说艺术的故事;


威尼斯的古根翰美术馆,老师正在讲解毕加索的作品

比如年轻人的社交就是去当代艺术馆喝酒聊天;

我和我的同学们,正在和一个艺术家聊天

比如意大利家家户户挂着油画,都是艺术家的真迹,几乎没有人会用廉价的印刷品;


去年圣诞节,土根爹送给土根的礼物是一幅意大利画家的当代画作(是淘来的,不算贵,两千多人民币,土根爹高兴地赶紧收了挂土根房间)

再比如,孩子从小就接受艺术启蒙,哪怕是还不会走路的宝宝,都开始挥舞着双手玩涂鸦或者跟着父母去美术馆玩;


土根常常跟着我们,走遍了威尼斯的美术馆

虽然也常常哭鼻子不配合,哈哈

认识很多有双重身份的人,一边工作,一边从事创作,赚钱不是生活的目标,享受闲暇和创作的乐趣才是。

土根爹的一个忘年交朋友,退休后一心一意拍照印照片,成了威尼斯小有名气的摄影师

仿佛艺术这件事,没什么可说的,就跟吃饭睡觉一样平常。所以,如果你问意大利人,为什么要学艺术?他们可能会被问得一头雾水,文艺复兴在这里诞生,达芬奇在这里画出了蒙娜丽莎,大概是老祖宗要他们保持这种艺术的浪漫天性吧。

2
为什么孩子需要艺术?

其实功利一点来说(也是早教机构的说法),我们都知道艺术的启蒙是对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绝好培养,当然,这是事实,也是很实用的意义。

但更深一层的意义呢?

我认识一个在他的行业领域内非常有成就的精算师,年入百万,但在我看来,他的生活有点“无趣”,因为除了工作之外,他没有爱好,无聊了就睡觉、打游戏,他必须以工作来弥补这种“无聊”;他也似乎缺少“感受幸福生活”的能力,麻木地过着日子。

我们常说“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什么是“有趣的灵魂”?应该说的是对世界万物的感受性吧,一个细腻、敏感、丰富的人,比一个枯燥、乏味、麻木的人,一定来得有趣,体验到“幸福生活”的几率也高得多。

艺术,正是打开我们感官,体验生命丰富性的媒介:比如音乐让我们感受到演奏者的喜怒哀乐;绘画让我们看到历史岁月里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和情绪;电影让我们身临其境他人不一样的人生……

那个精算师如果有一天退休了怎么办?生命里没有值得期盼的事和爱好,光有物质是不会给你带来爱和温度的。

土根爹说他是绝对不会感到空虚寂寞的,巴不得早点退休,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摄影了。


土根爹的摄影作品,在摄影师的眼里,这个世界充满了惊喜吧,哈哈


土根爹的作品,圣马可广场祈祷的小女孩,摄影师能捕捉住瞬间的美

所以,如果你问我,我们为什么需要艺术?或者孩子为什么需要艺术启蒙,我心里的答案是:

为了当别人在闲暇打游戏、老了心无所依时,你仍旧拿得起学过的那个特长,无论是画画、音乐、还是舞蹈,也许你在艺术造诣上并没有那么优秀,但是你感到心灵的喜悦和满足,你比别人拥有更多想做的事和思考,以及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你没有虚度光阴的痛苦。

3
怎么跟孩子解释看不懂的画?

刚到意大利上艺术管理课时,去美术馆上课很害怕老师的提问:你从这幅画里看出了什么?但是直到有一节课后,我再也不担心了。

那节课在一个当代美术馆,上课时老师给大家发了纸和笔,给我们布置了作业:找一个你最心动的作品,把它画下来。

我巡视了一圈,最终停留在了达利的一幅画前,名字叫做《头上都是云朵》。

那幅画的原作找不到图,我找了一幅达利的著名作品来,都是这种诡异的风格。

达利的超现实主义让我陷入困境。但是冥冥之中一定有什么原因让我在这幅画面前停下来。

从来没有如此深入地去看一幅画,在画前端倪了十分钟,忽然间,你仿佛发现了一个更细致更微妙的世界。

我忽然明白老师的用意了:描摹并不重要,而是观看的过程,你发现了你原来根本无视的细节,你看到着火的长颈鹿,看到奔跑的女孩,你看到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焦灼,看到千头万绪的生活……固然最后每个人感受到的不同,可你通过艺术,发现了另一个自己。(这幅画展示的情绪与我当时的心态多么相似啊,或者说是我感觉它相似,我才选择了它)


后来老师让我们每个人把画下来的细节再转述给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没有好坏优劣、正确错误,只有最私人的体验。

经过那节课,我再也不害怕去评论一幅画了。

这种个人的直觉的东西,也是被艺术专家所肯定的。英国著名的艺术史学家肯尼斯曾在《名画鉴赏》一书的自序中说:我会先将画当作一个整体来欣赏,在确认主体之前,先去感受它的冲击力。这种第一印象的冲击力是瞬间的,如果商店橱窗里陈列着伟大的作品,即使坐在时速三十英里的巴士中惊鸿一瞥,我也能够立即感受到它带给人的震撼力。


伦敦Tate美术馆的一个装置艺术“太阳”,很多人就这么躺着看这颗巨大的落日落泪。我也曾被这个作品一眼击中。

所以,如果你看到一幅自己并不了解的画或作品,不妨相信自己的瞬间直觉,然后多一些驻足和观看,你会慢慢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画,怎么读懂一幅画。

或者说,就告诉孩子,仔细看,不需要读懂什么,那片刻的宁静和内观,正是我们越来越宝贵的东西。

4
孩子的艺术启蒙,我们该怎么做?

   对于孩子来说,艺术创作的过程真的要比结果重要。

从画画来说,小宝宝所专注的,是涂鸦这个行为本身,他在活动手臂,挥舞画笔,留下痕迹,他被这种“因果关系”所吸引。他们并不在意画出来的有多“丑”,看到白纸上留下五彩斑斓的痕迹,这简直就是奇迹啊!

这样的过程给宝宝“自主感”,慢慢地,孩子逐渐发现他的情绪和作画方式会改变画的结果,在尽情的绘画表达探索中,宝宝会越来越放松和愉快,并在其中发现自己。


土根托班孩子们的巧克力画,每个不同性格的孩子,都有不同风格的画作啊!土根就是那种快乐又张扬的个性,所以画都是张牙舞爪的(见第二排第二幅)。

所以,不要去评判宝宝画得像不像、好不好,也不用去“教”孩子画画,就让他随心“创作”吧。好的艺术早教班,应该也不会去“教”孩子画画,而是引导他,用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表达自己。

“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罗曼·罗兰)而同时这一切又是孩子最本真就拥有的,我们最不该去破坏的,最接近艺术本质的东西。

比起奔波于兴趣班,或者让他们去模仿,孩子艺术启蒙最需要的是保护他对世界最初最真的热情:带他们多去美术馆;尊重他们的每一次随心创作,允许他们用画笔肆意的表达和挥霍。


Cindy最后说: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怕自己写得“太不接地气”,怕有妈妈会说:国内的竞争环境如此激烈,哪有这种时间和氛围去“浸润”孩子。或者又怕有妈妈说是不是太“崇洋媚外”。

但我还是把我这几年的感受全部写出来了,因为我真的希望,我们作为父母不仅仅是忙着为孩子“物质准备”(的确,光是学区房就够折腾的),还是能从忙碌里抽出时间多带孩子去博物馆、美术馆看看,有条件的话,多去旅行。

意大利虽然这几年经济远远落后中国,但长处实在也很明显,那就是人们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还能气定神闲创造艺术的心,实在是和艺术的浸润有很大关系,也让我特别佩服。

胡适曾说,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我们是怎么利用闲暇的呢?很多人在无时不刻的奔忙和赚钱。

我虽然一方面觉得赚钱很重要(尤其是当妈后),但自己曾经也是“飘在云上”的文艺女青年,心里的那一些情怀始终存在,游学这几年看过的艺术和风景也潜移默化地成为一种阅历和资本—— 体现在最实际的用处就是,瓜妈这个颜控也总是相信我审美的眼光,每次遇到选品困难的时候,我会给她更国际化、艺术性的建议。

所以,不要觉得艺术无用,它无处不在,甚至决定了你“乏味还是多彩”的一生。

(好多麻麻说,为什么没早早发现我们,别担心,记得置顶,就不会看不到咱们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