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婚7年,老公突然送礼,我竟然...

 神奇麻麻在哪里 2020-07-31

瓜妈说:

今天是白色情人节,我跟朋友吐槽,瓜爸连情人节都没送我礼物,别说白色情人节了。最搞笑的是,之前我们闺密群里有朋友说,老公难得送个礼物,她第一反应是他出轨了!献殷勤不太正常啊……哈哈,老夫老妻到这个地步,也是没谁了。

不过细究下来,我也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每个妻子对于收礼物的心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财务模式。

比如我这个觉得她老公出轨的闺密,其实家里采取的是“共同帐户”制,也就是说,对于她和老公来说,心态上就觉得这些是我们的共同财产,无论买什么都是一个家庭性的事件,老公不给他买礼物的时候会说,反正钱都在你那里,你看好什么就买啊,我又没拦着;老公花钱给她买礼物,其实她心里清楚花的也是自己的钱嘛,但是这份心意会暖心而已。如果有一天老公没有用共同的这部分财产去买一个礼物,才会心里不舒服,不知道老公过去到底有没有自己的私藏小金库;

而那些盼着老公买礼物的妻子,一般都是财务分开的,礼物代表着在老公心里的重要程度,因为是要节省老公自己的那部分花销,从老公的个人账户里支出的,这种情况下,很大程度上老公送的礼物的价值,决定这爱的深度,收礼物就格外的有仪式感。

这篇文章是我们号的粉丝发发的投稿,发发在外企工作,做自己本职工作之余时常会把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和感悟写下来。她老公就很鼓励她来投投稿,可以和更多的妈妈一起交流自己的一些思考。

他老公的建议很有意义,这也是我做公号的初心,和从未见面的妈妈们一起打造属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做自信美丽的妈妈,特别好,所以今天一起来看看发发有关夫妻双方财务分配的一些思考,欢迎大家一起聊聊奥。

文|发发

之前情人节白天正在公司忙得昏天黑地,突然收到了闺蜜一个贱兮兮的微信“老公给你买礼物了吗?”我知道她又要来“秀恩爱”了,所以你们以为我会:

A.马上把刚刚收到的鲜花或者包里收到的礼物打开,美美地拍个照片,再用娇羞的语气回复她“也就这些%#@%&*吧”。

B.马上把老公的888元红包转账微信截图发给她,带一个假装的怒火表情说“老公小气死了,就发了这么点红包!”

C.云淡风轻地说一句,晚上%¥#@的西餐座位已经订好了。

我的选择是:以上全错!

我霸气的回复一句拿我的钱给我买礼物?算了吧!”

闺蜜马上发了个黑人问号脸。过了一会,她回复我说:明白了,你家财务模式是不一样的。

此篇由此展开去。

闺蜜家的财务模式代表了绝大多数80/90后的家庭财务模式,即挣的多的人(一般是老公)还房贷、车贷等每月的刚性支出,挣的少的人(一般是老婆)负责家庭日常开销,大头主要是养娃和吃喝拉撒。

遇到偶然性的重大消费,二人各从自己账户中拿出适当比例共同支出,比如旅游,疾病,房产首付等。这种模式也有可能是老公还房贷,老婆还车贷,老公交水电费,老婆买奶粉尿不湿,各种搭配组合。

当然也有特例,有个女同学自己的工资全部自由支配,家里所有开销由老公一人负责,老公收入高是一方面,但同时老公任劳任怨,十分享受做饭刷碗及带娃,好吧,这种好老公下辈子给我一打。

这种财务模式优点十分明显,夫妻账户独立自理,边界清晰,同时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看起来非常公平。

这种模式的缺点却很隐蔽:私设小金库现象严重。小金库用处包括但不限于炒股,赌球,买包包,做微整,借给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补贴娘家/婆家/小舅子/大姑子……从而引发的各种家庭伦理电视剧情可以写个300集重样。

身边可见的各种家庭悲剧,抽丝剥茧究其根源,往往就是这种财务模式埋下的伏笔:各管各帐,把个人收入仍作为个人财产,给小家庭的支出仅限于夫妻共享类的,或者给娃的支出项目。

情人节一到,凡是在朋友圈秀礼物的,往往都是这种财务模式,即老公从自己的小金库里额外拨出了一笔款,没有用于家庭共享的项目,而是给“我”个人做了非常规的额外支出。

身边的朋友中还有另一种家庭财务模式,也就是我家的模式:设立核心帐户

这种模式的框架可上溯至五六十年代物资紧张年代,历经几十年的实践验证,表明这种模式可以让财务公开透明,保持一种极其稳定的家庭结构,使家庭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运用时间越长,家族财富积累越多,抗风险能力越强。

首先,若要执行这种家庭财务模式,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 夫妻双方基本三观一致,消费观一致,认同个人收入即为家庭收入

  • 夫妻双方认同新生家庭优先级大于原生家庭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在早年的岁月,每家是不是都有一个老奶奶,盘腿坐在炕上,家庭一有什么用钱的地方,她老人家就颤颤巍巍的从衣服里拿出一个里三层外三层的手绢,手绢一层层打开后,用布满老茧的手从中抽出几张纸币,把剩余的钱又颤颤巍巍的包好送回怀里。

这个老太太掌握的就是家庭账户。

放回在我们现在的年代,就是我们要有一张双方都知道密码的银行卡,每月工资一到账,停留个把小时,就转到公共账户上去。支出时,每人划走当月的花钱数量。比如老公这月还贷款7000+零花钱5000,转到老公银行卡12000,老婆这月还车贷3000+生活用品3000,转到老婆卡6000。

这种家庭的财务方式,核心在于财务公开化,夫妻双方账目公开透明,哪怕超支也可追根溯源,所有花销一清二楚。同时双方的“小金库”完全沉淀在公共账户里,可用于偶然性的大额消费,或者积攒到一定数额另做支配。一个战壕中建立起的信任成为婚姻中最珍贵的财富。

当然,这种财务模式的缺点也很明显——太麻烦,N多个账户转来转去,转的晕头转向。但是和亲友们的实战交流证明,麻烦一点,但收获颇多。身边结婚5-7年的小家庭,换大房子或者换新车,如果没有六个钱包的支援,都是提前做好财务规划,用这种公共账户日积月累的攒到了首付款。

想想看,这么长久的数据整理下来,每月的收入支出多少都做到心中有数,真的可以减少很多的冲动消费和浪费,再加上收入的不断提高,攒出个小二房或者新车的首付款并非难事。这种财务管理方式的家庭,外人看起来往往缺少神圣的仪式感,但把时间拉长来看,他们的生活是涓涓细流,波澜不惊中财富完成了稳定的积累。

所以,这种财务模式下的家庭,情人节老公是不会问“老婆,想要什么礼物呀?”,因为,刷自己的卡给自己买礼物的事,为什么一定要在情人节呢?


这两种家庭财务模式各有利弊:分账式方式各管各的领地,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立的支配权,但潜在的信任危机暗流涌动;家庭账户方式使双方建立起战友般的信任,有利于家庭的稳固,但分散的鸡零狗碎的账单管理十分劳神。

我自己是家庭账户的严格执行者,长期观察下来,身边朋友执行这种财务方式的家庭,大多夫妻关系稳定,买房买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甚至有个做财务的朋友,每月都强迫症一般的要清点家庭收入支出账目,我问她,老公每月这么费心地记账管理嫌烦吗?她翻白眼说道“他每月看着账户余额蹭蹭往上涨,记账的劲头比打游戏升级还大呢。”


反观分账式管理的家庭容易出现信任危机,老家邻居有个年届七十的老阿姨,最近吵着要离婚。原来是嫌老伴给的“生活费”太少了,2000年时每月给500元,2019年了还是每月给500元,日子没法过了。亲友们问老爷子怎么给这么少呢?超市物价已经涨到很高了难道不知道吗?老爷子说,知道啊,谁让她年轻时把挣的钱都补贴娘家了呢,我给的多了,她再补贴给外甥了怎么办?最后婚没离成,因为老爷子同意把“生活费”提高到每月800元,让人哭笑不得。这是个典型的因为分账式财务管理引起的家庭信任危机。

大家的财务管理方式又是什么样的呢?运行下来感触如何?我们一起来讨论。

瓜妈最后说:

发发倡导的家庭共同帐户制,其实也是我和瓜爸执行的方式,不过我和发发不同的是,如果瓜爸愿意花时间给我挑礼物,并且在我们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内,我当然高兴啦!哈哈,我还是希望生活多一点仪式感的。

当然,身边分账式管理运作顺利的家庭也有很多,像Cindy他们家,各自承担家里不同的支出,当然前提也是彼此透明,各自都能对各自的财务进行理性的分配和运用,而不是冷冰冰的对半分。

无论是哪种方式,还是取决于夫妻之间共同的观念和习惯,我们是不是对于这样的制度感到开心?在花钱上是不是更有安全感而不憋屈?是不是更有利于家庭的财政未来?

我赞同一句话:两个成熟的人, 把家庭分工,建立在利益最大化基础上,而不是性别差异和传统观念基础上。

彼此信任、一起成长、一起发家致富,才是婚姻稳固的前提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