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力科普 | 电压和电流哪个才是触电的真正凶手?

 一点进步 2020-07-31

高压危险,这个常识想必大家都知道。触摸到高电压的东西,电就对人体造成伤害,轻度触电、灼伤,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伤亡。那么人触电伤亡,到底是因为电流还是因为电压,亦或者是电阻?

电力科普 | 电压和电流哪个才是触电的真正凶手?

人体触电发生事故,是因为电流对人体的生理机制造成破坏,不能正常工作了,最后导致人发生危险。而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

电流强度越大,致命危险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所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电流而不是电压。

如果是电压高而电流小的话,是电不死人的。像冬天脱毛衣时,衣服上的静电电压高达几万伏,对我们而言也就是被电的麻一下而已;

像打火机里面有压电陶瓷,小时候我们经常拆出来玩,每次按压下去的时候会产生高压电火花,电压会达到上千伏。但电火花打在手上也只是轻微刺痛,拿去电蚂蚁也要连续好几次才能电死。

电力科普 | 电压和电流哪个才是触电的真正凶手?

不过,电压高虽不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但并不是说高电压就不危险。长时间的接触也会对你身体造成损害,因为你身体中有了一定强度的电流,如果此时你的身体电阻较小,电流就会出奇的大,即使是电压不大,这时候也会有危险。

那为什么生活中常常提到的是“安全电压”,而不是“安全电流”呢?

人体可以看做是一个电阻,但这个电阻值并不是固定的(不同人的电阻不同),人体电阻除人的自身电阻外,还应附加上人体以外的衣服、鞋、裤等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I=U/R)可以得知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与外加电压和人体电阻有关。通过人体的电流既不好测量也不好计算,在实际应用中非常不方便。因此,为确定安全条件,往往不采用安全电流,而是采用安全电压来进行估算。

电力科普 | 电压和电流哪个才是触电的真正凶手?

行业规定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持续接触安全电压为24V,安全电流为10mA。这是根据一般人群的人体电阻(普遍大于1K)计算得到的,实践证明,人的心脏通过电流40mA以上,就能致人死亡。如果某人电阻特别小,36V也会电死他。

人体对电流的反应:

8~10mA 手摆脱电极已感到困难,有剧痛感(手指关节)。

20~25mA 手迅速麻痹,不能自动摆脱电极,呼吸困难。

50~80mA 呼吸困难,心房开始震颤。

90~100mA 呼吸麻痹,三秒钟后心脏开始麻痹,停止跳动。

电力科普 | 电压和电流哪个才是触电的真正凶手?

人们会通过一些办法来避免电流对人身体造成伤害,在维修电路时可以先把电闸关掉,然后再进行维修,或者是使用一些不导电的绝缘工具进行保护后再维修。

(文章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