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诊了一个出汗的患者,就是特别爱出汗,一动弹就一身汗,开了个方子,说,“里面怎么有酸枣仁和柏子仁?这不是治疗失眠的吗?我又不失眠,你这个方子有问题。” 通过这个人的自述,我了解到,这个患者容易感冒,气短、乏力,在劳累之后多汗更加,有时候还腹胀、便溏。 我给了他一个方子:黄芪,白参,麦冬,生地黄,五味子,煅龙骨,煅牡蛎,丹参,酸枣仁,柏子仁。 为什么他明明没有失眠,我的方子里面却有酸枣仁和柏子仁呢? 我告诉他,“爱出汗和脾肺虚弱的关系,你知道吧?” 他说,“不知道”。 肺主皮毛,司腠理毛孔的开合。肺这样的功能,靠的是卫气。卫气运行于体表,功能之一就是司腠理之开合。这卫气靠肺气来鼓动运行在体表,肺气一虚,卫气不得宣发,肌表不固,我们就容易出汗。 “气”有固摄脏腑和津液的作用,在气虚的状态下,我们的汗,作为津液,就会流出来。气虚的根源之一在于脾。脾为气血之源。脾虚,必然气虚。 这个患者问,“这和你给我用酸枣仁和柏子仁有关系吗?” 我说,“这里面确实有些药,看起来是治疗失眠的,但在这里的作用并非是用来安神的。像五味子、煅龙骨和煅牡蛎,是为了更好地收敛津液。津血同源,如果自汗日久,必然伤血、伤津、耗伤阴液。所以还要养阴血。而麦冬、丹参、酸枣仁、柏子仁还有生地黄,起的就是养阴血的作用。这样说你懂了吗?” 他说,“大夫,我懂了,谢谢你,希望我的出汗的毛病,能治好。” 这里我想说一下,很多患者,由于知识的局限,对于很多东西,理解的并不全面,我们从医的人,治病是基本的责任,但是就目前中医的现状,我们更应该将一些道理用通俗的话,解释给他们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中医,这才是我们更应该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