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评诗话】重庆万州∣王贞虎:杜甫不写海棠诗

 鲁西诗人 2020-07-31
以诗歌慰藉心灵
杜甫不写海棠诗

王贞虎

唐代大诗人杜甫,出生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在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熏陶下,青年时代就胸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立志读书做官,求取功名、辅佐皇上治理好国家,使国家像尧舜时代那样,社会安定,风气纯朴,百姓安乐。
然而,由于奸佞当道忌贤妒才,杜甫两次应考,两次落第,一生只短期任过掌管兵甲器仗的小吏和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等毫无实权的官职,空有满腔抱负,终未获重用。
而唐玄宗又荒淫无度,沉迷声色,专宠高力士、李林甫、杨国忠、杨氏姊妹,致使朝政日益衰败;加之遭遇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唐王朝急遽地由开元盛世走向衰亡。
安史之乱期间,为避乱逃难,杜甫先后转徙川陕湘鄂各地,常年饱受颠沛流离漂泊离乱之苦,又亲眼目睹社会动荡,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先后写下《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大量现实主义的不朽诗篇,揭露统治者骄奢淫逸、穷兵黩武,强行征兵,祸国殃民的罪行,记录了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苦难情景。更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控诉贫富分化的惨烈,真实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所以,自唐代始,杜诗就被誉为“诗史”。仅晚于杜甫一百多年的唐人孟棨在《本事诗》中就写道:“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后人又尊崇杜甫为“诗圣”,这些美称一直为历代评论者所公认。
毕生研究杜甫的原燕京大学教授、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研究员洪业,评价杜甫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一九五二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专着《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一九五五年,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撰写了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高度概括、深情赞颂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一生。
杜甫一生以诗言志,以政治时事入诗,给后世留下了一千四百多首诗作。除书写家国情怀的诗篇以外,杜甫也写了不少描写山川风物、四季美景、花草树木的诗,表达了对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热爱。
检索杜甫诗作,可见杜甫写过桃花、杏花、李花、梅花、荷花、莲花、桂花、杨花、菊花、辛夷、栀子花等几乎所有的花,却唯独没有写过海棠花。这一现象,唐僖宗朝诗人、才子郑谷已有记述:“杜工部居西蜀,诗集中无海棠之题。”
宋代王安石在一首咏梅花的诗中也遗憾地说:“少陵(杜甫别号少陵)为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陈思撰写的《海棠谱》记述更详:“杜子美(杜甫字子美)居蜀累年,吟咏殆遍,海棠奇艳而诗章不及。”
宋代何薳的笔记文集《春渚记闻》“东坡事实”卷也记有一则(和杜甫不写海棠诗有关的)苏东坡的趣事。说苏东坡任职黄州时,常召集文人雅士宴饮聚会,每每挥毫写诗作画,毫不吝惜随手送人,连营妓仆役也常能得到他的墨宝。可是,常在苏东坡身边侍奉左右的侍女李琪,年轻聪慧貌美可人,又颇懂书画,却从未得到过苏东坡的只言片纸。后来,苏东坡将被调往汝州,朋友们设宴为他送行。趁着大家饮酒酣畅之时,李琪玉手执壶频频为东坡斟酒,特地取下领巾并拜了两拜,恳请东坡给她题字。苏东坡对她注目良久,随即命她磨墨,墨浓后,苏东坡大笔一挥写下“东坡七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两句后就,扔下毛笔又和朋友们谈笑起来。
众人百般不解,交头接耳议论道:“句子倒是明白易懂,却为何不写完篇呢?”李琪更心有不甘,在宴会将散时,又拜求苏东坡把诗写完。苏东坡这才恍然大悟,大笑道:“哎呀!几乎忘了收尾。”于是又提笔续写了两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
苏东坡把李琪比喻为海棠花,而自况为杜甫,说我没有给你题诗,就如同当年杜甫没有为美艳无比的海棠花写诗一样。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满座人观之,无不拍案叫好。
杜甫先后断断续续在四川居住了十来年,晚年又定居成都,而距成都仅二、三百里的乐山,历史上盛产色香俱佳的海棠,素有“海棠香国”之称,但杜甫却从来没有写过海棠诗,确实令人感到奇怪。
后人在遗憾的同时,也对杜甫不写海棠诗的原因做了种种猜测。有的说杜甫肯定写过海棠诗,只是亡佚失传了;有的说杜甫根本没有见过海棠花,当然就不会写海棠诗了;还有的断然说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写的就是海棠花,只不过没有点明而已。
宋代文人王禹偁在《诗话》中说;“杜子美避地蜀中,未尝有诗写着海棠,以其生母名海棠也。”他分析杜甫是因为避母亲的名讳而不写海棠诗的。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个人倒认为,王禹偁的避讳说比较能够成立。然而,时至今日,我看,对于杜甫不写海棠诗的原因,我们大可不必去研究求证了。我们只抱着知其然(杜甫诗集中没有写海棠的诗),而不必知其所以然(杜甫为什么不写海棠诗)的态度也就罢了。


作者简介:
王贞虎,重庆市万州区人。有多篇文章见诸各媒体及网络平台。
鲁 西 诗 人:

编辑部

主   编:弓车

副主编:姜勇

责任编辑:翠薇  微紫 王梅芳

微信平台主编:翠薇

执行主编:董学兰  张秀功

责任编辑:安素  毕恩付

特约评论:(以姓名笔画为序)、刘广涛、宋来莹、张厚刚、阿勇、赵月斌

投稿须知:

1.为展示诗人朋友风采,各位给《鲁西诗人》投稿的作者,如果您喜欢朗诵,擅长朗诵,那么,下次投稿时,除了原创首发的文稿,还可以附上MP3版文稿朗诵的音频(也可以请朋友朗诵)。《鲁西诗人》平台将择优录用。

2.《鲁西诗人》微信平台主办方为聊城市诗人协会,线下有纸媒会刊《鲁西诗人》支撑,是《鲁西诗人》的主要选稿基地。

3.本平台现代诗、古体诗、散文诗均可投稿,每次投3至5首;诗歌评论类每篇千字左右。

4.请作者在文后附个人简介(百字内)、微信号、联系电话和个人清晰照片,以附件加粘贴形式投稿。标题注明:作者姓名(或者笔名)+体裁+题目,正文小4号左对齐。

5.《鲁西诗人》原创平台投稿者请务必关注本公众号,以便联系。平台按投稿先后顺序择优用稿。文责自负。已被其他平台原创保护的作品切勿再投。

6.因业余时间编辑平台,时间、精力有限,请作者自行校对。三周内未被采用可自行处理。同一稿件两月内勿重投,不按要求和多次重投的不予采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