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了原住民木雕,为什么还有关公?探访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博物馆

 修炼看世界 2020-07-31

2019年六月,在温哥华的时候,朋友说哥伦比亚大学的人类学博物馆不错,推荐我们去。于是在一个晴朗的上午,我们出发去了这里。这也是在温哥华去的第一个正式景点。

虽然处于校园内,但博物馆有个专门的入口,出租车可直接送到门口。博物馆的两边长着高大的雪松,空气很好,阳光透过松林,倾泻下五彩的光芒。入口处的路边树立着一座表情严肃的人形木雕,提醒了我们这个博物馆的主要藏品是太平洋西北海岸原住民的艺术品和文物。虽然,在繁华的温哥华街头,已经很难追寻到这些原住民的影子,也很难想象多年前这些原住民的生活。但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内的这个博物馆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途径,让我们了解到几千年前的原住民们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以及生存的。

 

加拿大原住民图腾柱

一进去,先是窄窄的一条通道,两边都是造型奇特的人形木雕。在昏暗的光线中,极个别的甚至有些面目狰狞。走出这条短短的通道,眼前一下子开阔起来。宽阔的大厅,有两面都是玻璃幕墙,一眼便看到室外的郁郁葱葱。大厅不仅宽阔,还很高,据说高度达到十二到十五米。这么高大,当然是为了存放同样高大的图腾柱。要知道这些图腾柱在过去是放在室外的。而如今,在博物馆的精心设计下,在蓝天白云和玻璃幕墙的映衬下,倒也有了一种过去曾有的气势和排场。

  

在这些高大的木雕中,有高高的戴着帽子平举着双手的人偶,有老虎骑在猴子身上抓着脸的木雕,有长长的喙的,还有一些,是你很难认出原型,已经经过抽象和变形了的脸堆叠在一起的雕像。看着这些充满了原始神秘气息的木雕,仿佛置身于远古洪荒的浩渺中。说实话,如果不看一旁的注释,你根本不懂这些木雕代表的含义。而我们这些走马观花的游客,只能从外在的形状去猜测它的含义。


图腾柱的意义

这些图腾柱,与加拿大原住民有关。所谓的加拿大原住民,包括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和梅蒂斯人。而梅蒂斯人是指印第安人和欧洲白人通婚的后代。其中,有两幅说明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以海达人的图腾柱为例,来说明这些图腾柱除了有动物和人类的形式外,还有一些是超自然神灵的形式。所以,我们看不懂也是理所当然。毕竟,超自然的设想,谁能说得清呢。这些说明同样提到,这些奇特的图腾柱涉及转化转型的主题,以及自然界和超自然界的通道。在海达人的故事中,超自然神灵可以在灵界和地球领域内自在穿行。更进一步的,他们的灵魂,可能以人类的形式出现。看着这些详细的解释,感觉自己眼界大开。

这些五花八门的图腾柱,反映了当时北美洲土地上原住民的生活。从祖先与神灵,氏族起源,神圣的宗教意义到历史和事件的见证,甚至表达感情的手段——例如一些刻意歪曲标志图案,带有侮辱性的图腾柱。从灵性追求到世俗生活,图腾柱几乎囊括了原住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了解这段历史的最好方式。对原住民文化了解深刻的人,可以从图腾柱上读出深刻的含义和完整的故事。

 

在秘鲁看到的图腾像

看着这些图腾柱的造型,我总觉得有些似曾相识。翻了翻几年前去的南美洲照片,果然在秘鲁的查文遗址也有这样的木雕像,同样抽象的脸,只是风格有些不同。而秘鲁的查文遗址,同样也有着动物和人类形象结合在一起的雕像。想来对动物力量的崇拜,对自身的超越,是远古时代的人类共有的选择。

  秘鲁查文的图腾像

图腾柱也有憨萌可爱的造型

除了这些神秘奇特的图腾柱外,也有一些造型比较憨萌可爱的。例如在阳光中的有些像狗的雕像,还有抹了大红嘴唇张着嘴的面具,以及含了个木汤匙的鳄鱼船。想象力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也许是为了配合这样的主题,在大厅一侧的走道上,馆方摆放了一些五颜六色的马赛克瓷砖人偶,多了些现代设计感和滑稽的气息。


 图腾柱的现状与发展

虽然往日不再,但依然有一些原住民艺术家在制作图腾柱。例如有一半印第安海达族血统的克拉伦斯·米尔斯,他的作品一米可卖到六千到一万美元。博物馆的介绍提到这些图腾柱都是由雪松雕刻而成。这下我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博物馆旁边有那么多高大的雪松了。而当代的艺术家们也对这些古老的图腾柱有了更多的创新,除了雪松,他们还会使用其它材料。例如布莱恩·容根曾经用高尔夫球袋建造过图腾柱。彼得·克拉克森用捡回来的日本海啸废墟搭起了一根图腾柱。

  彼得·克拉克森和他的图腾柱,此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如今,这些原住民图腾柱已经成了加拿大文化的象征之一。而这些图腾柱也曾经被当作礼物漂洋过海到了国内。汶川地震后,被灾区人民的坚强感动的加拿大第一民族峰会执行委员会大酋长爱德华·约翰,除了组织代表团到当地慰问外,还选取了最好的雪松,刻上了雄鹰和棕熊的图案,制成长约八米的图腾柱,交到北川人民的手上。如今,这根图腾柱被安放在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前,见证着遥远的祝福和岁月的沧桑。

其它文化展品

看完了这些图腾柱,往左边,展厅内是一些美丽的瓷器。而右边则是一个大厅,大厅中央是著名的“渡鸦与人类的诞生”,这是海达族艺术家比尔·瑞德的作品,讲述的是海达族人的起源故事。而其它的几个展厅,里面的展品则可说是五花八门,远远出乎我的意料。

除了一些来自其它地区的面具和人偶的展品外,这里还有来自其它文明的展品,例如斐的婚纱,埃及的木乃伊雕像,日韩的碗,中国的展品也不少,从佛像到藏地的曼荼罗,从戏服到唐三彩,从土地爷的神龛到关公像,从水墨画再到像茶壶这样的小摆设,真是应有尽有。如果说另一边摆出的瓷器类的展品走的是传统博物馆的庄重高雅风,那么这一边则是靠近人间烟火的民俗风。单看中国文化的这几个展架,真的让人有了中国民俗博物馆的错觉。

  

更有意思的是,最里面的一个展厅还陈列了各种各样的戏服人偶,从欧洲到亚洲,从虎头小姐到皮影,从东南亚的提线木偶到广东的杖头木偶。以及男男女女的戏曲人偶。其中,仍然有着众多的华人文化和民俗展品。甚至,我还看到了戴着墨镜的鳌拜。看着这些展品,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叫人类学博物馆了。

  

从亚洲到美洲,我看过不同地区的博物馆。但这样杂糅了各个地区文明,雅俗皆有,生活化浓厚的博物馆我还是第一次见。它兼容并蓄的风格,不也正是加拿大这个移民国家多元文化的体现。这些不同地区的展品构成了一个和谐共存的景象,而我们不也同样希望不同文明之间除了原本的差异外,也可以这样平等和谐的共处。而不是以差异来挑起莫名的纷争,以及优劣之分。世界的大花园里,百花齐放才是最美的春天。

  

  

  万物相互依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