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人间】行云流水丨姐妹对话奶奶庙

 昵称71028402 2020-07-31

原创首发】作者 | 行云流水(原创作品   侵权必究)

林州市北有镇名河顺,境内天堂山有“山磊山”之称。让人总想一探究竟。

今年三月十八,天堂山有盛大的庙会。恰雨后初晴,凉风习习,有姐妹二人和母亲随众人一起去上庙。

妹妹一边东奔西跳,一边兴奋地说:“姐姐,我感觉咱俩像去探险。”姐姐笑着说:“不是探险,是探幽。

山路曲曲弯弯,盘旋上升,雨水把树叶、草叶洗刷的干干净净、脉络清晰,妹妹一会儿掐朵红花戴头上,一会儿拽朵黄花闻闻,甚至把绿色的草叶用指头揉搓出汁水,放鼻子前长长地嗅一口,说:“没有工业污染,没有汽车尾气,纯粹的大自然清香。

山越来越高, 高处又耸起两座高峰,巍然矗立,群山呈朝拜之势,其间隐隐有雾气蒸腾。

姐姐抬手一指:“瞧!到了。”妹妹顺着手指的方向,只见一个建筑群,庙外,是青石砌的高高的墙基,墙基高度是墙的两倍,愈发显得庙的陡峭。庙宇靠山面谷,建筑物高低错落,一律红墙,或黛瓦,或黄顶,蔚然成片,院子正中擎出一个巨伞一样的树冠。

“呀!布达拉宫!”妹妹高呼。

“布达拉宫” 朝南有一长长的石梯,站在石梯下端抬头望,感觉这是架天梯,遥遥望见云端写着三个大字:南天门。

姐妹俩对视一笑,一努嘴,“噔噔蹬”就上去了,边上边数:“1,2,3……100,101……”整整124阶,全用干净漂亮的青石砌成。

“你知不知道奶奶庙的大殿里供奉着谁呀?”姐姐问。

“河顺人都知道,供奉女娲娘娘,又称娲皇圣母。

“哟!”姐姐说,“‘百事通’,你还知道什么?

“我知道女娲娘娘还称北顶奶奶,还知道这山名叫奶奶山,也叫天堂山。

“为啥还叫天堂山?

“为啥呢?这不是我们来的目的吗?

姐妹俩开始寻找答案。她俩出东院进西院,一番找寻,找了一块石碑,碑云:“何谓天堂山?言其双峰特起,高如天柱,直若登天堂然。”姐妹俩长舒一口气,哦,原来如此!

那为啥叫“山磊山”呢?

继续搜寻。看,这里写道:“天堂山海拔781.4米,……山峦起伏,连绵不绝……有前峰后峰两座山峰傲视群峰,矗立于群山之巅,固有‘山磊山’之美誉。

树下有石凳,姐儿俩坐下歇歇脚,吹吹山风,往南望,是宽阔的巨大山谷,愈发衬托出天堂山的险要。据说晴朗的天气,可以望见30里外的林州城。

姐儿俩继续聊天:“你知道女娲娘娘啥故事?

“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对了,姐,你说天真的会塌吗?

“古书记载‘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所以中国的地形西高东低。”妹妹说,“据说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石头,为什么呢?”为什么三万六千五百块?

“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

“去哪儿找可以补天的石头呢?

“石头是女娲娘娘经过精挑细找的,用的是清漳河里的五色石。

“漳河?就是红旗渠源头吗?

“不,那是浊漳河,还有一条清漳河,补天用的清漳河的石头。

 “哦。还有个成语叫‘杞人忧天’,看来人家还真的不是无缘无故忧天啊!

 还听说,山上有灵泉,真的吗?

“看!这儿!”姐姐念到:“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重修沼泽龙王庙碑刻记载‘七月十九日上工,八月十三下工。其地庙后,清水始出,功成即止。’”

“哇!600米高的山巅,修庙就有泉水涌出,庙修好了,泉水也消失了。

“芳芳、圆圆,进来拜拜女娲娘娘。”母亲声音不高却不容置疑的说。

“哎,来了。”姐姐说。

妹妹脚扭过来了,眼睛却还看着石碑,嘴里不住地念: “三月十八定下计,五月廿七拜天地……”

据说,这谚语也和奶奶山有关。姐姐拽着她走:“走吧走吧,没啥看头。”妹妹不依,硬把姐姐拉回来继续念:“每年的三月十八前后三天,奶奶山都有庙会,有剧团唱戏祝贺……男女于三月十八定下终身大事,并于五月二十七完婚,最为吉祥……”妹妹一边念,一边回头若有所思地看姐姐的脸,姐姐的脸上飞起一朵红云:今晚,那个心仪的小伙儿会来家里下聘礼吗?

 ——  The  End  ——        

行云流水  芝兰园特邀撰稿人

女,本名申向利。爱好写作。70年代出生于林州市开元区,现居桂园区。林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林州市诗词学会会员。自由职业。喜欢读书、写作、登山。作品散见《安阳晚报》《红旗渠》报《芝兰园》《林州党史》等。

©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