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庆特刊】马章生丨在吕梁山上高唱铁道兵之歌

 昵称71028402 2020-07-31

原创首发】作者 | 马章生(原创作品  侵权必究)

  
1977年4月新兵训练结束后,我和咱林州十八名老乡从山西省太原市南郊区高家堡乘车北上120余里到北郊区上兰村,溯汾河进入吕梁山深处的铁道兵四师十七团十二连驻地。这里崇山峻岭、悬崖绝壁,是汾河峡谷的一个“S”弯所在。连队就建在河左岸形似葫芦的小山头上。一到大雨,洪水猛涨,激流冲击着石壁,果真是惊涛拍岸、浊浪滔天,发出哗啦哗啦的巨大声响。我们的任务是每天跨过汾河索桥,沿着自建的盘山石阶,上到半山腰双向掘进太古铁路的1#、2#隧道,据说环境条件是十七团最艰苦的连队。

我们作为红旗渠传人,心里基本上都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再艰苦也比父兄姐嫂修建红旗渠时要好得多。没有犹豫,我们和连队的新老战友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勇敢投入到掘进隧道的战斗中。正是:听涛汾河岸,抬头一线天,索桥荡为戏,钻鸣作伴乐。至此,我们的青春韶华就要随着时空的节奏,在这里开始谱写新的篇章了。


记得当年国庆节放假那天,由于长期紧张施工,难得闲暇之时,我很想找个人少的地方宣泄排遣一下内心的压力和隐痛。我和本班泽下老乡于春生同志相约想到吕梁山山顶去玩。经向老战士打听,说往前一里来路有个石缝,大概是山上人家早年下来取水走的一条崖径,顺着直往上攀,千万不要回头看。小于人诚实勤快、吃苦能干、热爱学习,荣立三等功一次,我偏爱书文,不时赋些抒情小句。俺俩都抱着强烈的好奇心决议探个究竟。

我们侧着身体,顺着崖缝,手扶石壁,脚蹬石苔,慢慢的向上攀登,心中不禁赞叹大自然鬼斧神工造下这挂壁云梯。我们小心翼翼地上到了二层堑头,回首向下张望,只见汾水悠悠,驻地隐隐,我们每天上下班必经之路,那横跨在汾河上的钢索木板桥静静地躺在河上。


俺俩又贴着绝壁,弯弯曲曲绕到另一个崖缝,攀藤附葛地爬到三层堑上,探身俯视,心乎地一下就提到嗓子眼上,深不见底,两眼晕眩,真有点欲飞欲飘的感觉,这时才明白老战士们叮嘱的果非虚言。顺着羊肠小道到四层堑上,山就不很陡了。等到了山顶,放眼一看,豁然开朗,那层层迭迭的峰峦叠嶂,任你踮起脚尖望也望不到边,比之山下那深沟峡谷局地狭促的空间,更显得辽阔苍茫,让人止不住的激情不时即会迸发出来。

我俩说着笑着,除谈心磋技外,还交流了班里的一些情况。小于要我介绍一下我和爱人的爱情故事,他听后喟然长叹说“你真好”。顺便说起他家兄弟二人,母亲早亡,找对象会很困难。我鼓励他“要有信心,你这么能干,一定会有姑娘爱你的”。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块山地边,地里种的庄稼俺俩谁也不认识(可能是荞麦)。数百亩山顶就生长着一棵红枣树,有五、六米高,四、五把粗,皱皮虬枝,孤零零地坚挺在地头上。我们望着树上已熟透的红枣可谓馋涎欲滴。

我听老人们说过山西红枣又脆又甜,小于看看我、我看看他,笑问:“你会爬树吗?”他说:“会。”他问我:“班副你会爬树吗?”我说:“会。”看看四周没有一个人,但我们在微笑中相互提示,要自觉遵守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就是考验咱的时候。心照不宣,我们谁也没有去摘一颗红枣,继续向前走着。来到一个小山村旁,石头砌的墙上用白石灰水写着“峁上”二字。我们在村边转了半圈,就是没有见到一个人,甚至连鸡鸣犬吠之声都没有听到。那高山民居特有的宁静、淳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看日近西山、天色将晚。夕阳映照在绿中泛黄的灌木丛上,映照在那些叫不上名来的花花草草上,一种别样的美丽,让人沉醉在一幅绝妙的秋景山色图中。由于行程愉快,心情舒畅,让两个充满激情活力的年轻人更加热烈奔放。视野超越、自由洒脱、一扫心灵阴霾。

我们站在吕梁山之巅,一起高声唱起“铁道兵之歌”。那情景,那感觉,仿佛我们就徜徉在天山南北、东海之滨、北国林海雪原、江南鱼米之乡那美轮美奂的歌词意境中。我们放开喉咙,纵情高唱,越唱劲越大。那歌声唱出了我们对铁道兵的热爱,唱出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唱出了我们对革命理想的追求,唱出了我们对祖国美好明天的向往。那歌声在辽阔苍茫的空山旷谷中回荡着、回荡着......
 
——  The  End  ——

 马章生   河顺镇马家坟村人。

©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