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性择偶标准差别有多大?善用营销思维,助你3步脱单

 阿布的书柜 2020-07-31

一、谁说我结不了婚?

根据2019年的国家统计数据,在中国,有2.4亿的人处于单身状态。

极光大数据(Aurora Mobile)提供的《2019单身人群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在18-34岁单身人士中,近50%的单身族认为交际圈窄是脱不了单的主要原因。40%的非单身人士和34%的单身族认为是要求高。

我身边的适婚朋友,女性占大多数,有学历有事业,稍作打扮后让人赏心悦目。有一个35岁的姐姐,在亲朋好友的热心介绍下,积极相亲。有时候因为对方只求安稳,她无法接受;有时候因为男生不冷不热,罢了罢了;还有时候,双方似乎有好感,但总觉得差了一股想在一起的冲动,无疾而终。

这种相亲状态她保持了将近三年,期间谈过一次恋爱,但最后也没修成正果,原因是男方想想自己都快40了,找一个长得不差,又能持家的女生,况且还做过护士,以后照顾孩子和老人肯定没问题,那就她了吧。但没有爱意的婚姻比坟墓还可怕,我那35岁的女性朋友也看穿了这个男人的私心,主动提了分手。

一晃又一年过去了,在一线城市生活的她看着身边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姑娘,二胎都有了,自己还没个着落,又急又没办法,每次回老家都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找不到结婚对象”像房间里的大象,谁都知道它在哪里,但谁也不敢轻易提起。

中国的单身人数破两亿,期待爱情、期待婚姻的人,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另一半呢?

我们从两性择偶标准入手,分析男女在找对象时的异同点,然后用营销思维拆解找对象的步骤,提供3步脱单方案,助你更在寻找长期伴侣的过程中更有方向性。

两性择偶标准差别有多大?善用营销思维,助你3步脱单

二、择偶标准:性别差异不大,区别在于优先级

长辈们看到大龄未婚的孩子们,往往会说,“找个差不多的得了,跟谁过不都是吵吵闹闹一辈子啊?”

《奇葩说》有一个辩题是“该不该找个差不多的人结婚”?辩手欧阳超反驳对方说,“差不多?差不多就是差不少啊!”虽然是在玩文字游戏,但深得人心,赢得观众强烈共鸣。

不管是恋爱还是婚姻,感情基础是必不可少的,本着不讲究、不凑合的端正态度,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亲密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两个人互相吸引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亲密关系》是经典的人际关系研究著作,被誉为两性和婚恋“百科全书”。作者罗兰·米勒教授(Rowland S Miller)从事20多年人际关系教学,获得过人际关系研究国际学会卓越教学奖。合著者丹尼尔·珀尔曼教授 (Daniel Perlman)专注于家庭问题研究长达30年,曾经担任人际关系国际研究学会主席。

他们在书中总结出建立亲密关系的4个因素。

  • 看距离,喜欢身边的人

  • 看长相,喜欢好看的人

  • 看感觉,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

  • 看相似,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

两性择偶标准差别有多大?善用营销思维,助你3步脱单

相同点

从上面四点来看,吸引我们的人往往离我们不远、长得耐看、和我们有共同特质、同时对我们也有好感。

具体来看,在寻找伴侣时,有三条标准是世界各国公认的:

  • 支持和忠诚,包括给予支持、善解人意、值得信赖

  • 吸引力和活力,包括长相、身材、外向程度

  • 社会地位和资源,包括职业、财力、人脉等

《2018年中国婚恋白皮书》中,参与调查的11000名网友在找对象时,最关注的前三点分别是85.8%性格/脾气,71%真心真情,61.1%共同的兴趣爱好。

爱情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大家公认的要素不外乎性格好,谈得来,忠诚可靠。你想要的,也是别人想要的,找对象没有那么难,大家都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寻找可以长期信赖的人。

然而符合以上要求的双方无法来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男女在择偶标准上的排序各有不同。

两性择偶标准差别有多大?善用营销思维,助你3步脱单

图片来源:《2018年中国婚恋白皮书》

不同点

按照从高到低的优先级来看:

男性的优先级依次是:外貌、性格、资源

女性的优先级以此是:资源、性格、外貌

对于男性来说,排在首位的是长相和性格。就像一个段子说的,女生问:怎么样才能让人喜欢我。男生说:只要长得好看,怎么样都能喜欢你。普通男性倾向于找一个财力一般,但面容姣好、为人和善的姑娘结婚。

而对于女性来说,在寻找长期伴侣时,更看重男性的事业发展和经济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常常看到老夫少妻的组合,有些年龄差别非常大,邓文迪和前夫默多克相差37岁,杨振宁和翁帆相差54岁,因为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爱情的催化剂中很重要的因素是男性的学识、才华,都能够体现在他们的事业和社会地位上,而对年龄和长相的要求并不高。

由此可见,两性在优先级上的差别,大大降低了适配的概率。

有一个ABCD理论说,最优秀的A类男性倾向于找各方面与自己匹配,但略比自己差一点的B类女性,因为在男性的择偶优先级中,女性的资源和能力没有她们的长相和性格重要,男性一般不会对女性的养家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

以此类推,B类男找C类女,C类男找D类女。那么A类女生怎么办呢?如今优秀的单身女性或许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困扰。

两性择偶标准差别有多大?善用营销思维,助你3步脱单

三、单身的原因何在?

排序不同导致了双方不来电,两人都是大好单身青年,却无缘相恋。但是不管优先级如何,其核心是价值交换,用自己的优势去交换另一方的优势。

比如,美女配丑男,大家会说,肯定是因为这个男生有钱呗,一般情况下,这个男生不是有钱,就是有才,或者对这个女生体贴入微。也就是说,他们的适配价值是对等的。

听上去好像亵渎了美好的爱情,不过这是婚恋市场的实际情况,比学生时代的感情现实了很多。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一边期待美好的爱情,一边发现找对象越来越看实际条件。在如此“务实”的爱婚恋观的裹挟下,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舍取,爱情和面包都想要,但如何平衡呢?在这样的模棱两可中蹉跎了岁月。

但事实上,择偶标准始终是不变的,双方都想找到一个值得信赖、善良且忠诚的伴侣。每天都有人爱情甜如蜜,还有人共同奋斗过上更好的生活,渴望爱情婚姻的你,当然也可以。

所以说,最终还是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你为什么单身?除了工作、身体等原因,还有三点最大的可能性。

  • 第一,你不清楚自己最想要什么?可能你什么都想要,一样都不肯放弃,那只能祝你好运。

  • 第二,你不知道自己吸引到的人是不是想要吸引的人?听上去有点绕,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我爱的人不爱我,爱我的人我不爱,这是大部分单身求偶人士的通病。

  • 第三,你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也就是说,你没有展示出自己的优势,人海茫茫,很难让适配者发现你,连活人都遇不上,这大大降低了配对成功的可能性。

以上三点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如何遇到适配的大活人”。让我们尝试用营销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

两性择偶标准差别有多大?善用营销思维,助你3步脱单

四、3步脱单,用营销思维找对象

正如经济学家薛兆丰教授的“红豆绿豆理论”所说,如果世界上有两颗红豆,混在一大堆绿豆里面,它们相遇的概率,基本为零,所以不要妄图找到“上天注定的人”。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一书中强调了扩大社交圈的重要性,作者约翰·格雷(John Gray)鼓励大家参加兴趣班、培训班、团体运动,帮助无数的适龄男女走入婚姻的殿堂。但是,在付诸行动之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你应该参加什么活动?如何离自己喜欢的类型越来越近?

3步营销策略告诉你怎么做。

第一步、定位用户画像

你喜欢的类型,和喜欢你的类型是一致吗?如果是,恭喜你,请直接进入第二步。如果不是,先找到自己的必选项。长相、身材、谈吐、品味、学历、家庭、收入、资产、人脉、精神追求......哪些是你找对象时的必选项,放弃部分特质,确认必备特质,先描画出最初步的“我心中的理想伴侣”画像。

比如,我以前总觉得自己可以接受男生安贫乐道,然而事实是,遇到一心求稳,没有太多事业心的男生,我提不起热情去深入了解。所以我大方承认,我喜欢在事业上有点野心的异性。

明确自己的初步诉求,进入第二步。

两性择偶标准差别有多大?善用营销思维,助你3步脱单

第二步,不断测试迭代

了解自己后,不妨活用营销思维中的精准定位策略。操作起来其实很简单,从雏形开始,无数次的测试、迭代、再测试、再迭代,让目标用户画像更加清晰,最终定型。

也就是说,不要指望第一次找对象或相亲,就能成功;也不要因为遇到一两次渣男、渣女,就不再对爱情抱希望;更不要因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就保持母胎solo不敢开始第一次。

你明明知道自己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还不去测试迭代?请正视你自己的情感需求和现状。出门去交朋友,样本越多,你就越了解自己对什么样的人有好感,你也知道什么样的人会对你产生好感,找到一个平衡点,在一个比较确定的范围内寻找合适的人,成功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两性择偶标准差别有多大?善用营销思维,助你3步脱单

第三步,确定获客策略

首先是获客渠道,去哪里“偶遇”喜欢的类型?

然后是转换策略,当符合用户画像的目标出现时,你怎么去搭讪?

接着是促活策略,双方认识之后,如何开始互动?

最后是留存策略,当你觉得“有戏”之后,如何让对方也觉得“有戏”,并保持互动?

女子刀法Digipont的创始人兼CEO,Doris Ke分享的这三步,也帮助她找到了自己的老公。

故事是这样的,她当时在美国纽约生活,定位了用户画像后,不断迭代测试。确定了自己不喜欢胖的、丑的、油嘴滑舌、对某特定行业的从业者不感兴趣。喜欢长相清秀、喜欢亚洲人、有上进心、善良、温柔、聪明、对创业感兴趣的男生。

Doris总结说,我喜欢的类型应该是程序员或者产品经理。

于是,为了提高获客精准度,她又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果断从纽约搬去了硅谷,遍地都是程序员的硅谷。

第二件事,尝试线上App和线下活动各种方式,最后发现三点:线下更靠谱,朋友介绍更靠谱,从朋友做起更靠谱。于是,她删除大部分APP,从线上转线下,多频次参加聚会。

皇天不负有心人,Doris在一次合作方会议上,见到了自己喜欢的男生,不过男生比较后知后觉,没有立刻喜欢上她。

现在目标用户已经出现,从营销角度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转化、促活、留存?

Doris为了巧妙的要到男生的微信号,“假公济私”策划了一个战略合作庆功宴,顺理成章的将两家公司的项目人员邀请到了活动上,顺理成章的安排自己和这个男生挨着坐,最后顺利的让男生主动开口加她微信。

他们两人加了微信之后,通过朋友圈点赞等保持互动,双方不妨多展示自己的多维度生活状态,直到有一天,男生开口约她去吃饭,“促活”成功。

如果两人性格、三观相似,促活之后的留存可以通过互动实现,微信聊天、周末见面,开始深入了解,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彼此。正如Doris说的,营销策略都是套路,最大的留存是有心和用心。

两性择偶标准差别有多大?善用营销思维,助你3步脱单

五、用对待艺术的心态对待爱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说,爱是一门艺术。

比如,学习木工,从基本原理、基本工具、对材质的了解这些方面开始,一步步深入和实践。老师傅会说,三年是个入门,十年才像点样子。

弗洛姆认为爱的实践,要遵循艺术实践的道理,包括规范化的方法、专心、耐心、最大关注,这四方面去学习如何爱。

在速食主义时代,我们的注意力被极大程度的分散,缺失了对一件事的最大关注。在视频时代,能看视频就不听音频,能听音频就不看文字,我们缺失了对一件事的专心和耐心。

但是,爱情依然是爱情,它的本质是两颗心的链接,是两个人素未谋面却恰似重逢,不管哪个时代,我们依然有必要用对待艺术的心态去寻找爱、对待爱。而其中,耐心是最重要的。

曾任教于英国剑桥大学的学者刘瑜说,耐心是一种美德,其基本道理就是,你的饥饿不应该是让一个霉包子糟蹋你胃口的理由,也不能是你浪费一个好包子的理由。很多时候,冲动里面有一种快感,而另一些时候,远离则是一种操守。

营销思维说到底只不过是策略,在寻找长期伴侣过程中,策略的华服之下,最珍贵的往往是一颗耐得住寂寞的真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