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面对脱发,其烦恼不亚于现代人。 今天,美发、生发是个很大的产业,各种产品琳琅满目,用以解决人们头顶上的烦恼。只是,脱发的烦恼非只今人所独有,是自古有之的人类之忧。古人又是怎么对待这一事件呢?
庄子的文章在于阐释崇尚自然的理念,这与本文无关。我们关注的是他的比喻,"秃而施髢,病而求医":秃头了就带假发,生病了才求医。可见,先秦的人们也以秃头为不雅,甚至,那时候就有了假发!春秋时,卫庄公为了给王后弄套如云的假发,还因此丧了命。
卫庄公逃命到己氏的地盘,用玉璧贿赂求救。但己氏没忘以前受到的羞辱,当初,卫庄公自城上看见己氏的妻子经过,雾鬓云鬟,立刻动了心。马上差人将其抓住,强行剪了她的头发。 卫庄公要用己氏云一样的头发,制成假发,讨好自己的妻子吕姜。吕姜应为齐国的宗女,只是该女子头发干黄、稀疏,不但自己不乐,卫庄公看着也是心情不佳。但这件事情的后果就是:卫庄公被杀身死。 为了掩盖秃顶,男士们以帻巾遮挡。据说王莽秃发,原来的帻只是用于束发,而为了遮掩头顶,王莽在内加上了巾,从而使这种早期的帽子流行开来。
魏文帝曹丕也不堪秃发之苦,命太医研制了一款生发药,名叫马鬐膏。因马鬃飘飘,令人神往,故以马项上的皮下脂肪和其他名贵中草药熬制而成。据说曹丕"亲测有效",至今也还在市面上有售。 唐宋诗人们对脱发也是大叹其苦,杜甫45岁时写道:"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居易更是为脱发写了首诗《嗟发落》: 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落尽诚可嗟,尽来亦不恶。 既不劳洗沐,又不烦梳掠。最宜湿暑天,头轻无髻缚。 脱置垢巾帻,解去尘缨络。银瓶贮寒泉,当顶倾一勺。 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因悟自在僧,亦资于剃削。 诗人看上去很洒脱,但掩藏其后的是种无奈的自嘲。到了宋代苏东坡在贬官面前,还能积极面对,但应对脱发,也是束手无策:"夺官遣去不自沉,晓梳脱发谁能收。" 明朝永淳公主选驸马,太后拍板谢诏,放弃了玉树临风的高中元。新婚夜公主发现谢诏秃发,深受伤害,常年闷闷不乐。但秃头是否破坏心情,实在是自身的取舍:
谢诏的头发没办法长出来,但智慧却不少。他知道公主总以自己的容貌与高中元对比,干脆就请来人到中年的高中元,公主见其人与传言中的俊美少年完全不符,丈夫与之相较也只是少了几根头发,实在没什么可流连遐想的,因而彻底释然。 伺候头发最牛的是慈禧太后。据清末太监信修明的回忆,慈禧太后四十岁后开始脱发,随着年龄增长越掉越快,以致只能用假发弥补。 慈禧的假发不是套在头上,而是直接用红胶粘在发心,就跟真的一样,需要高超的手艺。除了假发,慈禧的两鬓和后脑还要贴上发片遮掩。 总结: 对待脱发,无非是三种方法: ①、医治:脱发的原因多样,可能是遗传、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头皮感染、机械刺激、接触化学物质、精神压力大等诸多因素,因而没有包治的神药,但有些是可以医治的。 ②、遮掩:帽子和假发都是很好的装饰物,这点上,古人和现代人不谋而合。 ③、豁达:有些脱发是自然因素,难以避免,不妨以豁达的心态相对。 面对大量的脱发,古人和今人有着相同的心境,至于脱发能否扭转,不妨抱着杨万里的心态:"脱发星星遍,加餐日日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