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占星史传(3-4):黑暗中的迷航&神罚与神佑

 新月文化 2020-08-01
占星史传


在这个天蝎月,《新月》特邀竹林探月老师,一起来打造了关于

占星历史的专题《占星史传》。这是中国本土占星师第一次以非常

严谨、完整、而又语言生动的方式来进行对占星历史的研究。

让我们一起回溯到远古时期,游荡到两河流域,在那里,

一数占星学的家珍和动人故事。占星这门积淀了人类数千年

智慧结晶的学科,他的古老和神秘正在向你打开……

第三篇:黑暗中的迷航

就在托勒密同学于亚历山大城埋首苦读之时,埃及的东边,与塞浦路斯岛隔海相望的古叙利亚,另一位伟大的占星师正从孩提渐渐成长为青年,只不过这位同学真正投身占星事业稍稍晚了一点,一直到托勒密离开亚历山大几年之后,他才历尽磨难渡海进入埃及,来到这块星学圣地寻找属于自己的占星真理。他的名字叫维提乌斯·瓦伦斯。

托勒密同学是一个非常有研究范儿的学术派占星家,而这位瓦伦斯同学则是一位以占星为信仰和毕生追求的实践派占星大师。他的占星生涯伴随着无尽的寂寞和苦难,简直就像一个苦行者。他没有别的爱好,对名誉、地位、金钱和美女没啥兴趣,只是痴迷于占星。为了学到真正的占星技法,他在海上遭遇过海盗和暴风雨,数次险死还生,到了埃及之后又不断的上当受骗,花了无数的冤枉钱拜师学艺,却什么都没有学到。这种人傻钱多的日子让他终于开悟,放弃了自己的占星苦行,很是消沉了一阵子,但是没多久,对占星真理的渴望就让他的心底重新燃起了熊熊烈火,攥紧拳头大吼一声,继续上路。

这段基于瓦同学著作的真实描述,是不是像极了某位去西天求取真经的大唐御弟?也像极了武侠故事里偷鸡摸狗钻洞跳崖寻找武功秘籍的不良少年。只不过瓦同学35岁才渡海西行,已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胡子大叔,离少年人的飘逸形象相去远矣,也不似唐御弟那般丰神俊秀。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在风沙漫漫的埃及小镇,一位衣衫褴褛胡子拉碴眼神浑浊的中年人,拄着拐杖拿着破碗蹒跚走来,每每见到街上行人,便急忙上前一把拉住,嘴唇哆嗦着央求道:“行行好,教我占星吧!”

好吧,史实或许不是这样的,但也相去不远。总之瓦同学最终获得了成功,不然他早已如一粒尘埃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他就像大唐御弟那样历经八十一难取到了真经,也像大多数不良少年那样集百家之所长最后开宗立派。他传下了十卷本的《占星选集》(Anthology),书中详尽介绍了他所熟知的各种占星知识和技法,并穿插着上百张星盘案例。于是,在后代占星师的认知当中,托同学写了一本简明有理的占星教科书之后几十年,一本包罗万千的占星实践手册终于在瓦同学笔下诞生了。

这两本书各有所长,但都尽力还原了那个辉煌年代的占星面貌。在瓦同学的笔下,我们甚至看到了几十位不为人知的伟大占星师的名字,他们只属于那个璀璨的年代,他们曾经如星河般闪耀并熄灭,而托勒密和瓦伦斯,也许不过是这万千星斗中两颗不起眼的小星。他们是如此的幸运,呕心沥血的著作并未在亚历山大博物馆的劫火中烧尽,得以后世流传。

亚历山大,仍然是亚历山大。

一如点燃了千年的亚历山大灯塔终究也要熄灭一样,每一个时代都将在时光的冲刷下慢慢褪色并落下帷幕。这个辉煌的占星时代兴起于亚历山大城博物馆的建立,也最终在亚历山大城的一次事件中倾颓崩塌。

公元392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登基,翌年即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近四个世纪以来不断遭受迫害的基督徒们一朝翻身得解放,开始了对异教徒的大肆清洗。这一场宗教战争,不仅使古希腊雅典奥运会被废除,也使亚历山大城的藏书馆继第一次罗马战火之后第二次被焚烧毁灭。而这次焚烧之后,亚历山大城文化教育的道统便不断地衰颓终至湮灭。


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

亚历山大博物馆最后一任馆主名叫席昂,他生了个聪明美丽的女儿叫做希帕提娅。在为女儿起下名字的那一刻,大概这位科学导师怎么想不到,这名字会因为女主人的博学多才和她的凄惨死亡,被后世深深地铭记于心,一次又一次的提起。

希帕提娅自幼勤学好问,得父亲悉心教导,很快成为了当时的学术权威,修订并评注过《几何原本》、《圆锥曲线论》、《天文学大成》等书,发明过比重计和天体观测仪器,既是一位柏拉图学派的哲学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卓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占星家。这样的人在学术气氛浓郁的亚历山大自然是名重一时,尽管大多时间醉心学术,但奈何贵族和宗教领袖们频繁邀约,总有一些推脱不掉的社会应酬。在宗教战争的大背景下,这位身为异教徒的学术美女一不小心便跌进了时代的漩涡。

公元415年的一天,在希帕提娅外出归来的路上,一群狂热的宗教暴徒冲杀出来,从马车上拖出了希帕提娅并将她拖到附近的一所教堂。暴徒们扒光了她的衣服,用尖锐的贝壳和利器一片片刮割她的皮肉,最后将她分尸,并放了一把大火,把她面目全非的肢体焚烧殆尽。


希帕提娅

这是一段真实而残酷的历史,残酷到令人难以接受,只是我们已经无法去还原事件真实的原因。从她被暴徒们处刑的方式以及一些后人的记述来看,当时一些宗教人士将其视为“巫女”。也许是因为占星术,也许是因为其它一些科学活动,我们不得而知。也有人说是因为当时的亚历山大总督与主教不睦,而希帕提娅长期出入总督府,被怀疑是阻止总督与主教和好的异教份子。总之,作为历史上第一位有着真实记载的著名女学者,希帕提娅的凄惨下场令人不胜唏嘘。

这次事件标志着宗教统治的黑暗时代即将到来。亚历山大与它的学术道统一同被抛进了历史的车轮下面,咯吱一声碾得粉碎,并被远远甩在身后,而占星学也随同它们一起,倒在了历史的车辙之中,被遗弃,被尘封。

而在二百年后,亚历山大城的灯塔终于彻底熄灭,海上风里浪里又多了无数迷航的身影。谁又知道,命运的下一站,将驶向何方?

第四篇:神罚与神佑

宗教信仰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它驱役人心,施威万物。它可以创造一切,也可以毁灭一切。

公元33年,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耶路撒冷,一位名叫耶稣基督的犹太教分支领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其追随者圣保罗带领一批忠实教众,继续在耶路撒冷布道传教,但同样饱受迫害,这令他决定改变宣教的方式和路线,走出犹太人的故乡,走向地域辽阔的地中海彼岸,足迹踏遍了小亚细亚、希腊以及意大利的大部分土地,将犹太教的信仰之种播撒到广大异族民众的心底。他们坚信耶稣就是犹太教民世代期盼的“弥赛亚”,是上帝选中来拯救世人的代言人,于是以“基督徒”自称,以便与传统犹太教众加以区别。这就是基督教最初的由来。

基督教本是犹太教的一支,这是不争的事实。它最初传播的教义《旧约》,也完全是犹太教的教义经典《塔纳赫》,只是在历经了历代传教圣徒、宗教哲学的补充和完善之后,才最终让我们看到了今天的基督教。

公元354年的冬天,一位赫赫有名的基督教圣徒、宗教思想家在北非降世,他是基督教的圣师,却是占星学的仇人,他的宗教思想奠定了中世纪政教合一的统治地位,也使占星学成为异端学说被世人摒弃,几乎断绝传承。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他叫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

这位老兄是个矛盾而有趣的人。说起来他与金庸笔下的明教教主张无忌还有着极深的渊源,原本是波斯摩尼教(即明教)的忠实拥趸,可惜当时的教主大人缺乏令人折服的神学智慧,令这位宗教天才大为失望,最终改投到基督门下。他的私生活也是极不检点,十七岁起就醉心于不正当男女关系,情欲放纵,但放纵之后却将性欲归为邪欲,与“原罪”放在一起,高喊起了“禁欲”的口号。

不管怎么说,这位老兄凭借强有力的头脑和辩才树立了宗教界的权威形象。他大肆抨击摩尼教,以示与过去的信仰彻底割裂,他也抨击与自己思想不同的基督宗派,抨击被其视为宗教异端的一切文化和思想,而作为当时流行的显学之一,占星学自然难以幸免。

原因再简单不过。基督教是“一神信仰”的宗教,即信徒心中只容许存在一位超越自然的主宰,也就是上帝,这种信仰的独裁要求信众必须摒弃其它一切神灵或者类似神灵的信仰。譬如古希腊诸神、古罗马诸神,都在必须被抛弃的行列。这也是传自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被最终废止的源头,因为那本是献给神王宙斯的祭典。

彼时的占星学也意味着上帝之外的信仰。占星学本身就是美索不达米亚人民星辰崇拜的产物,被古希腊继承发展之后,更是涂上了一层浓浓的神灵色彩。从星体命名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一点, 比如金星=维纳斯,木星=朱庇特,等等。于是在基督教众的心目当中,沐浴着诸神光辉的占星学,是务必被抛进魔域深渊的异端魔鬼。

跟大多数反对占星的人一样,奥古斯丁用孪生子的命运差异性来证明占星学的虚伪不实。可见他并未研读过真正正统的占星学著作。这个问题本是不存在的,因为占星家从未认为凭借出生星盘可以了然一切。占星家承认命运大背景下的细节差异,也承认个人的主观意志以及其它后天因素对命运的影响。那些宣称无所不知的人,都是骗子。

总之自奥古斯丁之后,本就不受基督教众欢迎的占星学被彻底地打入了冷宫。在这位圣徒在世的七十年间,罗马帝国衰微,基督教逐渐确立了其主流宗教的地位,随着政教合一的巩固,随着黑暗中世纪的到来,基督教越是昌盛,其信众越多越是虔诚,留给占星学的发展空间便越小。

从公元5世纪到11世纪的五六百年间,罗马教皇为了巩固教皇国的统治地位,严格控制了欧洲国家的文化教育制度,限制科学思想的传播和继承,各学科的发展几乎停滞不前。占星学的夜空中也几乎再未出现一颗闪耀的星辰。

如果,如果仅仅是如此的话,占星学的传承恐怕真的会彻底断绝也说不定。但是黑暗中往往会亮起明亮火把,太阳在这一片天空落下,何尝不会在另一片天空升起?

公元七世纪,在阿拉伯半岛上,穆罕默德受到与阿拉伯人混居的犹太人启发,在吸收了大量犹太教义的基础上创立了伊斯兰教,此后一千年间,先后数个政教合一的穆斯林王朝在阿拉伯世界兴起。尽管同样起源自犹太教,同样是一神崇拜的宗教,穆罕默德却一再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他不断地说:"求知对穆斯林男女都是天命",“愚昧是最卑贱的贫穷,智慧是最宝贵的财富”。以穆罕默德的思想理念为指引,阿拉伯人勤奋好学,视学习知识和传播知识为自己的使命,于是在欧洲陷入宗教黑暗的时间里,逐渐发展出了璀璨的伊斯兰文明。


阿拔斯王朝的鼎盛时期成为各类学术的发展沃土

公元830年前后,阿拉伯帝国正处于阿拔斯王朝的鼎盛时期,帝国的哈里发马蒙在首都巴格达修建了一座“智慧宫”,这是一座综合性的学术殿堂,设有专门的翻译局和藏书馆,供阿拉伯学者翻译外来书籍和进行学术研究使用。由此阿拉伯人掀起了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无数学者云集巴格达,将大量古希腊、古罗马科学文化著作以及东方典籍陆续翻译成阿拉伯文字,并在此研究讲学、著书立说,使巴格达继亚历山大之后,成为世界第二个文化教育中心。

神的惩罚与神的庇佑同在。这是一段奇妙到令人赞叹的历史。

文艺复兴初期,欧洲学者们不得不转而从阿拉伯世界寻找断裂的传承,将诸多书籍一本本从阿拉伯文翻译回拉丁文。如果没有这场翻译运动,没有阿拉伯世界对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或许很多宝贵文化将会就此流失,其中便包括占星学。

8-12世纪,占星学在阿拉伯世界流传甚广,有了进一步的学术创新,后来被广泛使用的“阿拉伯点”就是在此期间得到极大发扬,同时也涌现了不少占星大家,甚至名声传入了西欧诸国,其中包括著名的占星师阿布·马夏,这位寿达99岁的老学者是巴格达智慧宫的占星家代表人物,其著作《占星学入门》在占星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未完,待续)

作者
Author
竹林探月

占星命理讲师、命理小说作家,著有《卜王之王》、《人象》等,现主要从事占星学及中国传统命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 新月原创特约文字,除关联平台,谢绝一切未经许可的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