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脸猫”旅游随笔漫记《国内》〖075〗201610河南(16) (安阳马氏庄园、袁林)

 姜春阳999 2020-08-01

“大脸猫”旅游随笔漫记《国内》075〗201610河南(16

(安阳马氏庄园、袁林)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即使远方的风景,并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无需在乎,因为这实在是一个,迷人的错。(汪国真《旅行》)

远方如果是这样一个美丽的错,那我情愿错上加错,一错再错。

201610河南安阳马氏庄园马氏庄园,是清末“头品顶戴”广东、广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始建于光绪年间,一直到民国初年才建成,前后营建了50余年,被称为“中原第一宅”。庄园依山靠水,历经百年风雨,庄园主要建筑依旧保存完整。马氏庄园不仅是一部清末民国初期的建筑巨著,一座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廉政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更是一部集儒学、建筑、风水、书法、楹联等中国传统文化于一体的百科全书。

马氏庄园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部20公里的西蒋村,是清代广东巡抚马丕瑶的府第,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期,保存完好,被学者称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封建官僚府第建筑标本”, “中原第一官宅”。

马氏庄园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共分三区六路,每路分四个庭院,九道大门,俗称“九门相照”。

马氏庄园整座庄园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古朴典雅,雄浑庄重,既有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宽敞明亮的建筑风格,又有晋商大院深深邃富丽的建筑艺术,还有中原地区蓝砖灰瓦五脊六兽挂走廊的建筑特色。

马氏庄园北区位于中街路北,坐北朝南,前后两个四合院,后院之东西又各建一跨院,谓之“亚元扁宅”。多为硬山顶式的楼房,原为马丕瑶祖上旧宅。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给了次子马吉樟。民国初年,马吉樟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期间进行了翻修和改建。

马氏庄园中区在三区中规模最大,约占整个庄园的三分之二。它坐落在南街之北,亦座北朝南,各类建筑计158间,由家庙一路和住宅三路组成,其中家庙居东,住宅区居西,四路建筑各自成体系,左右又互相呼应。

马氏庄园家庙正门下层辟三道拱券门,上为读书楼五间。头进四合院东西厢房各五间,曰“东塾”、“西塾”。正房过厅五间,悬山顶式,前后带廊,高台基,名曰“燕翼堂”;后院厢房各三间,东为“遗衣物所”,西为“藏祭器所”。正殿五间,高大宏伟,名曰“聿修堂”,即享堂。前建月台。它的规格和布局是严格按照清光绪年间制定的《清会典》规定而建造的。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

马氏庄园住宅三路的建筑形式及格局大同小异。均南开正门,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前庭后堂,左右对称,由南向北,逐级抬高。中路大门高大宏伟,而东、西正门则均为洞券门,西路大门内又建有屏门。只有中路建有二门,内置屏门。后院又有不同:西路主房为平房五间,而中路、东路主房则各为楼房五间,东路东厢又为三间楼房。在建筑规格上,中路为高,东路次之,西路又次之。在建筑时间上,西路较早,于光绪九年(1883年)始建,中路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始建,东路则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始建。马氏兄弟分家,东路归长子马吉森所有,西路归四子马吉枢所有。

马氏庄园南区与中区隔街相望,原设计为三路,其中东路建成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而中、西二路仅将大门及临街房建成,后因时局变化,尚未建成。

马氏庄园南区东路座南向北,亦为九门相照,前后四个四合院。其中头进院和三进院较小,分别建二门、三门,门两侧各为两间廊房,东西厢房各为三间;二进院和四进院较大,其正房均为七间,东西厢房各为五间。

马氏庄园南区的建筑规模和规格,都明显高于中、北二区,这不仅表现在建筑体量的增大,大门的增多,而且表现在精美的石、砖和木雕建筑物件的大量使用。究其原因,南区为民国时期所建,已不再受封建社会的种种规定和限制。马氏四兄弟分家时,分给老三马吉梅。

马氏庄园庄园建筑全为砖木结构,灰瓦盖顶。屋顶多为硬山顶式,另有悬山及平顶等。其建筑特点既有北京传统四合院特色,又有中原地方民间建筑特色,又兼有山西雕刻艺术特色。另一显著特点是,无论正房,配房大多有前廊,有的则前后带廊,形成廊廊环绕,院院相通,尤其是雨雪天便于行走。

马氏庄园曾是刘邓大军指挥所在地,西院内保存了这一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遗址。当年的会议室、办公室、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的下榻处、粮仓和部分士兵的居住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是教育后人的红色旅游之地。

马氏庄园有门、厅、堂、廊、室、楼,共308间。 整个建筑群分南、中、北三个区六路计21处院落,南区一路,坐南朝北,五重院落。中区四路,坐北朝南。其中,西三路各建四重院落,东路建两重院落,再往东为马家园林。北区一路,亦坐北朝南,两重院落。除北区及中区东路外,每路均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均开九个门,自前向后依次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形成前门、中厅、后楼“九门相照”的格局。前半部分,用来对外接待宾客,后半部分为内宅。建筑大部分为硬山顶、悬山顶、卷棚顶式,青砖蓝瓦。庄园装饰丰富多彩,石柱底部为方形,雕兽头、花草,上部为扁鼓形,刻联珠,部分门墩雕刻对狮。门窗上、房檐下为木刻砖雕,图案繁多,富丽堂皇。庄园留有家训屏风,马丕瑶“进士第”、马吉昌“太史第”等众多匾额和铜镜,长2.87米的慈禧“寿”字中堂,光绪御笔碑文。

201610河南安阳袁林袁林,又称袁世凯墓、袁公林,建于19166月,19186月建成,南临洹水,北望韩陵,东接御道,西依京广,是中国清末民初著名的军事政治人物、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及其夫人于氏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大型墓葬。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1859916日,袁世凯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

袁林陵墓按照明、清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璧的构筑手法,以中国古典传统形制为体,西洋建筑风貌为用,古今并存,风格殊异,是我国陵墓建筑的一个创例,在我国陵墓建筑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目前建筑格局基本保存完好。

袁林建筑群仿明清帝陵建筑形制而规模略小,袁氏墓冢则仿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濒河庐墓的形制修成,为内包水泥,外砌石墙的独特欧式风貌。照壁、牌楼、碑亭、东西配殿、景仁堂、墓台等建筑,以神道为中轴,分布其间,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既承袭我国传统建筑规制,又吸取西洋建筑风貌,形成了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陵园建筑特色。

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名不正而言不顺,最后四面楚歌,不到六十岁就一命呜呼。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最初也想效仿历代帝王,把自己老子的万年吉地称为“袁陵”。但当时当政的徐世昌却对之明确反对,他说:“项城生前称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宝,且已取消洪宪年号,如果采取 袁陵 之名,实为不妥。林与陵谐音,《说文解字》上所载陵与林二字又可以互相借用,避陵之名,仍陵之实,这多好啊!”其时,徐世昌的话自然最有分量,于是袁克定便弃“袁陵”而称之为“袁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