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首个胃癌免疫疗法来了!听肿瘤大咖李进教授如何评价

 松静空空 2020-08-01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中国晚期胃癌患者来说,这一年,他们迎来了延长生存的新希望:纳武利尤单抗于今年3月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两种或两种以上全身性治疗方案的晚期或复发性胃或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患者。

这是中国首个获批的胃癌免疫肿瘤药物,也是目前唯一经III期临床研究证实能为中国晚期胃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的PD-1抑制剂。

01

中国的“胃”解难题

胃癌免疫疗法的获批对于晚期胃癌患者意味着什么?这要从两个方面说起。

一方面,中国的胃癌患者,尤其是晚期胃癌患者的数量非常庞大:2018年,中国胃癌新发病例45.6万例,死亡39万例,均占世界总数的近一半;此外,由于症状隐匿、胃镜筛查普及不足等原因,80%的中国胃癌患者发现时已是进展期。

另一方面,由于胃癌的异质性强、缺乏明确靶点等因素,晚期胃癌患者可选择的治疗药物始终很少且疗效存在局限。目前的治疗手段仍以传统的手术、化疗为主,但晚期胃癌患者往往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而无法手术的中国晚期胃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只有不足5%,他们对延长生存期的需求极为迫切。

02

从无可奈何,到曙光初现

不仅是患者,数十年来,广大医生也在翘首盼望胃癌突破性新疗法的出现。国内肿瘤领域的权威专家,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教授,正是其中之一。深耕胃癌治疗30多年,从那个只能给病人做简单手术的艰苦年代,到如今以靶向药物和免疫肿瘤药物为代表的创新疗法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胃癌患者得以实现长期生存乃至临床治愈,李进教授感慨万千。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把肿瘤免疫治疗带入了寻常百姓家。不同于化疗和靶向药,免疫疗法并不直接攻击癌细胞,而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持续杀伤肿瘤。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免疫治疗区别于传统疗法的重要特质,就是具有“生存拖尾效应”,即一旦起效,部分患者就有望长期不复发、不进展、高质量生存。

目前,已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胃癌免疫肿瘤药物用于三线及以上的晚期胃癌患者,一年生存率可翻倍。在获益患者(完全或部分缓解患者)中,有61.3%的患者的生存期可延长至两年以上。

不仅如此,免疫疗法还表现出了与其他手段结合,达到1+1>2疗效的潜力,对此,李进教授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同时表示,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等治疗手段在胃癌治疗中也取得了不俗的进展,如何综合运用这些越来越多的“新武器”,给患者带来更长远的生存获益,是未来探索的方向。

展望未来,李进教授充满信心。他认为,未来5-10年,胃癌患者5年生存期有望达到80%以上;未来10年,大部分肿瘤都有望被攻克。

03

保持良好心态,早防早治是关键

在工作中,李进教授格外重视和患者的沟通,喜欢与患者“讲哲学”,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医生一定要把患者往积极、胜利的方向引导” —— 乐观、向上的情绪,对于战胜癌症至关重要。

不仅是肿瘤患者,李进教授表示,健康的心态对所有人都同样重要。人体的免疫功能与心态密切相关,在沮丧、疲惫、压力大的时候,免疫监控功能会变弱,一旦发生突变,癌细胞就可能“趁虚而入”,甚至爆发性地增长;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则有助于调节免疫,预防癌症。

此外,胃癌虽然可怕,但通过早期发现、治疗,可以大大提高生存机会和预后。早期胃癌往往没有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因此,对于有家族病史、高盐饮食习惯、长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胃癌高危因素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筛查,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