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竹的人会有什么表现,词人蒋捷的方法就是,他将竹子写进了词中,他词中的竹意象有着怎样的意境和独特性,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小话诗词 2022-01-18

在前文《蒋捷因为词中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被人送上雅号“樱桃进士”,他因何效法辛弃疾的“稼轩体”,他听雨的三重境界是对一生的总结》中,笔者介绍了蒋捷的生平经历,并对他的词作做了初步的解读。

蒋捷的代表作就是《竹山词》,《竹山词》今存一卷,共有词作108首(其中内容部分残缺的有14首,一首只剩词牌名,完整的词作共有93首)。

通过前文对蒋捷词作的解读可以看出,他的大部分作品抒发的是对故国故土的思念之情对寓居生活的感受

蒋捷绘像

笔者在详细解读蒋捷的词作时, 注意到了一条很有趣的信息:他非常喜欢竹子。在词作《少年游》里,他这样写道:“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这是蒋捷的自叙,因为他爱竹子,所以就想在居住的地方种上竹子。可是他一直过着寓居的生活,飘零江湖,居无定所,所以种竹的想法没有实现,但是他对竹子的情结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晚年蒋捷回到家乡宜兴,宜兴有一座竹山,是苏南第一峰。竹山因竹多而闻名,连绵起伏的竹山上竹林此起彼伏,蒋捷就选择隐居在竹山,他还自号“竹山”。

在竹山隐居期间,蒋捷整理编订了自己的词作,并将词集取名为《竹山词》,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蒋捷对竹子的深爱。

宜兴竹海风景区

蒋捷对竹子的喜欢还表现在他的词作里

蒋捷对竹子的深爱,还表现在他的词作里,笔者仔细翻阅比对蒋捷今存的93首完整词作,发现他的词作里涉及到对竹子描写的词作有十首之多,竹子优雅潇洒的形象也符合词人的审美情趣。

不光是竹子优雅潇洒的形象,蒋捷词中的出现的竹子形象还有着丰富的意象。从蒋捷词中的竹意象来看,词人不光用竹的意象来表达他在入元后的气节,也用来表达他对故土故国的思念和归隐之情。

宜兴竹海风景区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指客观的物象经过创作者有意的情感活动而最终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意象与意境常常是诗词鉴赏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中国文学,尤其是诗词中的一个鲜明艺术特征就是:善于采用意象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元代画家吴镇·《墨竹谱》

笔者比对蒋捷《竹山词》中涉及竹意象的词作,蒋捷以竹入词,对竹的描写正是词人有意的情感活动。

如《金盏子》中的“练月萦窗,梦乍醒、黄花翠竹庭馆”;《翠羽吟 》中的“有丽人、步依修竹,萧然态若游龙” ;《贺新郎·弹琵琶者》中的“泪点染衫双袖翠,修竹凄其又暮”;《沁园春·寿岳君举》中的“斯言也,是梅花说与,竹里山民”。

蒋捷的三首《贺新郎》词中也写到“空掩袖,倚寒竹”,“空敛袖,倚修竹”,“泪点染衫双袖翠,修竹凄其又暮”。

宜兴竹海风景区

在古汉语中,“篁”、“筠”这两个字也是竹子或者竹林的意思。出现在蒋捷词作中的“篁”、“筠”也是竹意象的体现。

如《珍珠帘·寿岳君选》中的“书楼四面筠帘卷” ;《玉漏迟》中的“纤葱误指,莲峰篁岭”;《如梦令》中的“夜月溪篁鸾影,晓露岩花鹤顶”;《高阳台·芙蓉》中的“秋香不断台隍远,溢万丛、锦艳鲜明”等。

从蒋捷词中出现的竹意象的数量这一点有可看出,他是有意为之的,也就是说他有意将竹意象写进词中,这也能看出来他钟情于竹,他对竹子的喜爱 。

蒋捷为何对竹情有独钟

蒋捷为何对竹如此情有独钟呢?通过对蒋捷生平、经历以及词作的反复比对解读,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 (一)蒋捷的思乡情结

蒋捷南宋末年出生于宜兴,这是他成长的地方,距宜兴东北六十里的太湖之滨,就是竹山。竹山自古及今,遍植竹林,有竹海之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宜兴竹海风景区”)。

入元后,蒋捷一直流寓于江浙一带,过着清客的生活。在他漂泊的岁月里,对家乡的思念挥之不去,家乡的竹成为他精神的慰藉与心灵的依托,成为他词作里的竹意象。

蒋捷晚年回到魂牵梦萦的家乡宜兴,就选择在太湖之滨的竹山隐居,可见竹是蒋捷思乡情结里的重要元素,这是其一

宜兴竹海

  • (二)文化认同

魏晋以来,隐逸之风逐渐兴起,文人喜竹成为风气。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原因在于高洁挺拔的竹子是一种人格精神的比附,象征了士大夫文人脱落凡尘、气韵高绝的精神面貌。

张大千画作《竹林七贤》

有文化上的认同,所以大量吟诵竹子品质的文学作品就出现了,这在魏晋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如唐代白居易养竹记》中的“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苏轼在《於潜僧绿筠轩》一文中也写到:“可使食无肉, 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蒋捷也说:“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自然物的选择与蒋捷的理想情趣和人格操守遥相呼应。蒋捷终身爱竹,以竹为伴。文化认同,这是其二。

  • (三)天性使然的喜欢,也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既是天性使然,也是时代特色。这从蒋捷那个时代人们身上也能看出。比如辛弃疾任职江西安抚使时,在上饶修建了带湖新居和庄园安置家人定居,辛弃疾说到:“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他把庄园改名为“稼轩”,并自号“稼轩居士”,他把词集也取名为《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稼轩长短句》书影

李清照在青州居住期间,就自号“易安居士”,是出自于东晋陶渊明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李清照后来的词集取名为《易安词》;南宋词人叶梦得晚年隐居在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自号“石林居士”,他的诗词集取名《石林诗话》、《石林词》。

再如秦观号“淮海居士”,他的词集名为《淮海词》;南宋豪放词人刘克庄号“后村居士”,他的词集名为《后村长短句》。

蒋捷一生爱竹,对竹情有独钟,晚年选择隐居在竹山,自号“竹山”,蒋捷的词集也取名为《竹山词》。既有天性使然的原因,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这是其三。

蒋捷词集《竹山词》·书影

蒋捷词中的竹意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蒋捷深爱竹子,他的词中的多次出现竹意象,就很好理解了。入元之后,他的人生经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寓居江浙一带,以南宋遗民自居,没有进入仕途,饱经沧桑与忧患得失。

故国故土之思,生活轨迹的变更让词人多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他用竹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和表达自己的高洁品行、人格操守,也正像他说的那样“犹借竹为名”。蒋捷词中的竹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 (一)词人对故国故土的思念之情

他入元不仕,以竹为伴,虽然过着飘零的生活,但他对故国故土的思念之情没有改变。他用竹子高洁的物象为依托,含蓄内敛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故国故土的情怀,如在词作《少年游》里就表露了词人的心迹: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蒋捷《少年游》词句

开篇句“枫林红透晚烟青”,词人以景起调。烟青叶红,表面上写得灿烂绚丽,但深红的枫叶,正是在深秋时节才有的特征,“晚烟青”表现的又是傍晚时分。

经霜的红叶是接近凋零的状态,傍晚的烟青是黄昏逼近的状态,这是词人凄恻迟暮的晚年光景的写照

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进入元代后,蒋捷虽然过着寓居的清客生活,虽然没有丰足的田产宅邸,但是他爱竹的情结没有改变,竹成为他精神的慰藉与心灵的依托。。

南宋的灭亡令蒋捷内心十分悲伤,他以南宋遗民自居,以拒绝元朝征召的方式来表达他对故国矢志不渝的爱;他借竹之名,来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和对故国故土的深切思念。

下片“春风末了秋风到”,意味着时间在无所作为的苦痛中消逝,词人将年华易逝与季节的更替联系起来,他从季节迅速的变换中表达了对年华易逝的感慨。“老去万缘轻”一句的意境,与词人在《虞美人·听雨》一词中的“悲欢离合总无情”是何其的相似,那是词人暮年时听雨的场景。

词人为什么要表达“老去万缘轻”的感情呢?从蒋捷的生平经历和词作来看:这包含了多少他失去的少年欢乐和豪情壮志,包含了多少飘零江湖的苦楚,包含了多少词人的隐忍。

纵观蒋捷寓居的生活经历,漂泊与流离成为词人生活的常态,挥之不去的故国故土情思只能隐藏于内心深处,孤苦无依的心绪在词中表露无遗。

如果说“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是词人对自己志向的自叙,那么“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就是词人对自己志向的表白了。

词人用竹子高洁的意象为依托,用潇洒、清逸的笔调烘托出“犹借竹为名”的志向,用闲适的词句含蓄内敛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故国故土的情怀,《少年游》一词完整地体现了蒋捷的心迹。

再如蒋捷的三首《贺新郎》词中的“空掩袖,倚寒竹”、“空敛袖,倚修竹”、“泪点染衫双袖翠,修竹凄其又暮”,竹意象在词人的作品中被广泛地使用,这不光表现了他对竹子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国故土矢志不渝的的怀念,词人孤寂、高洁的形象也跃然纸上。

  • (二)词人归隐的情怀

竹中空而节坚,喻人能虚心纳物,砥砺节操;竹又有高雅、闲逸、幽静的形象,带给人们的是超凡脱俗的感觉,竹子的这些形象也符合词人蒋捷的审美情趣。

蒋捷入元后没有选择进入仕途,晚年隐居在家乡宜兴太湖之滨的竹山。蒋捷以竹为伴,自号“竹山”,他词中的 “竹”意象,代表了词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如词人在《如梦令》中的描写:

夜月溪篁鸾影。晓露岩花鹤顶。半世踏红尘,到底输他村景。
村景。村景。樵斧耕蓑渔艇。

描绘渔隐生活的绘画·《秋江渔隐图》·宋·马远

宜兴,蒋捷的家乡,笔者前文说到:“义兴、宜兴、阳羡,都是同一个地方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叫法,其实就是今天的江苏宜兴。”其实宜兴还有一个古老的名字,就是“荆溪”,宜兴以盛产竹子闻名,竹山茂竹修林,竹山素有“竹海”之称,蒋捷晚年就选择隐居在竹山。

宜兴竹海景区的玉女峰,号称“苏南第一峰”

这首《如梦令》就是词人晚年隐逸竹山时的作品,展现了词人隐逸的情怀。词中展现的是一幅幅优美的竹山画卷:胧月初上,倦鸟归巢,竹影婆娑;清晨花瓣上的露水晶莹剔透,好一幅如诗如画的竹山美景。

蒋捷笔下幽静、深邃的竹,既是一幅林中妙景,又是一种心中妙境。

词人对寓居生活和眼前的隐居生活做了一个对比:寓居生活是飘零的,是一种流离的生活状态,居无定所,正像他在《少年游》中说的“无家种竹”那样;而眼前的竹山隐逸生活是词人理想中的生活,是自得其乐的。

林海伐竹,田间劳作,渔舟垂钓,这才是词人想要的生活,也是他归隐竹山的生活写照蒋捷在《少年游》里就表露过这样的心迹——“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蒋捷终其一生的期盼终于在他归隐竹山之后实现了。

宋代画作中的垂钓图·《寒江独钓图》·宋·马远

蒋捷词中独特的竹意象,也是爱竹的体现

蒋捷用竹的高洁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即使是在他飘零流离的岁月里,没有丰足的田产宅邸,但是生活中的竹制品常陪伴在他身边,如词作《贺新郎·秋晓》中的“竹几”(书桌):

渺渺啼鸦了。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
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烟未敛,楚山杳。

宋代绘画中的“竹几”(书桌)形制·《蕉荫击球图》·宋·佚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首词看似是蒋捷的不经意之作,信手写来,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但仔细品味,这首词其实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兜兜转转中显示出词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只要循着词人的感官触及和心态变化,就可以发现词人变化的感情。

开篇就是词人的听觉描写。他首先听到的是凄切的鸦啼,随着时间的延续,鸦啼声显得越来越远,以至于听不到了;他把视线转向窗外,绵亘的天空已然出现鱼肚白;他感觉到了清晨的凉意,因而联想到这是从太湖中耸峙的岛上侵袭过来的。

词人用所见、所闻、所感三方面来表达深秋时节太湖的拂晓景象

太湖

这时他突然回忆起昨晚在灯光摇曳中,倚靠着“竹几”做了一个梦:词人梦见古道上马嘶人行,这使他感到一丝凄凉的味道。他披衣起床,习惯地用手指梳理了一下已经稀疏的头发,然后走到屋外,仰望天空中的星辰。

全词中引起词人情感变化的就是梦境,而梦境就是由“竹几”这个竹意象切入的。

宋代山水画·《水村烟霭图》·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时天色微明,月光淡薄,篱笆的影子也显示不出来了,只见悬挂在竹篱上的牵牛花绽开了青色的花朵,枣树上挂着红色的枣子。庭院的小景令人赏心悦目,刚才回味梦境带来的凄凉感一扫而空。

可这是迎面而来的阵阵西风,又不免引起了词人的伤感,内心长期郁结的愁情本想依托西风吹走。而西风不仅没有带走满怀的愁情,反而催促“鬓鬒”(头发黑而稠密)更快地变得稀白,词人感觉自己就和这衰飒的秋天一样失去了生气与活力。

太湖

词人抚今追昔,回想旧院挂着帘幕,遮挡寒霜,他酣饮美酒,直到醉卧在饰有彩绘的屏风边,是何等豪情,回忆少年时期的美好时光是不会有现在这种伤感之情的。词人此时寓居在江浙一带,过着漂泊的生活,此时他再一次遥望天际,眼里所见的是一字横空,列队参差的南归大雁。

他进而展开了阐述:大雁尚且有归回之时,自己何时才可以重返故里?目睹此景,不免令人生出嫉恨。此时天色已明,呈现在眼前的只是一派烟雾轻笼,楚山杳远的迷蒙景色。

这首词只写眼前景,心中事。上下阕的写法很有特点,上阕写景与叙事相结合,但大多是客观的描写,叙事上的并不是完全按照时间顺序,先写梦醒后的情景,再以倒叙的形式回忆梦境,避免了平铺直叙,在错综中体现叙事风格;下阕抒情与写景结合,采用即事叙景的方法,将景物描写融化于抒情当中。

宋代王诜山水画·《烟江叠嶂图》·上海博物馆藏

竹几”这个竹意象,是引起词中人情感变化的梦境切入点,这是蒋捷词中竹意象独特的地方。词作在结尾上的写法也很有特点:“烟未敛,楚山杳”是实写,以景结情。在蒙蒙的烟景中含有一种迷茫的感觉,言之有尽而意无穷,这展示了蒋捷词在创作上的独特性。

全词在写景上:眼前的近景和天际的远景交相辉映,月色、竹篱、和牵牛花这些近景如一幅疏淡的充满田园趣味的花卉图;大雁、楚山、烟雾这些远景则更有传统水墨山水画的意趣词作将蒋捷的漂泊之感和困顿之情表达地很隐微,读来耐人寻味

总结

竹意象是蒋捷词中的重要部分,蒋捷词中的竹意象种类丰富,但各有不同意境,既表达了词人深深的故国故土之思与身世之慨,也表达了他隐居后的悠然之情。

蒋捷以竹意象入词,在创作技巧与遣词造句上,用语别致,新奇不俗。蒋捷词中的竹意象寄托着词人真切的感情,这不仅体现了蒋捷爱竹的情结,也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蒋捷写竹在一定意义上提高了词体的地位,蒋捷在词体创作方面的独特个性,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清代词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郑板桥画作·《竹》

清代郑燮(郑板桥)、蒋士铨等人的许多词作就专以蒋捷的词为模拟对象。郑燮在谈论词的创作时还说到:“少年学秦柳,中年学苏辛,老年学刘、蒋(蒋捷)。”这是郑燮对蒋捷词的肯定和推崇

蒋捷在词体创作上的成功,最为直接地就是带动了家乡阳羡地区的填词风气,清代阳羡派词人蒋景祈在《荆溪词初集序》中就说到:“吾荆溪 ……以词名者,则自宋末家竹山始也。”

蒋捷以竹的坚贞、高洁甚至潇洒等诸多的形象入词,因而他词中的竹意象意境深刻、含蓄隽永,让人感到深深蕴藉词人胸中的诸多情感。读蒋捷的词作,也能给人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审美感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