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66 说上海# 普陀区内的老洋房何处有?请到“瑞华樟园”来看看

 虹口老黄 2020-08-01

“瑞华樟园”位于苏州河畔凯旋北路1555弄66号(华东政法大学对岸),最初的主人为我国著名的昆曲曲家徐凌云(字文杰),有关于这处建筑早先的名字,我们目前大约能查询到如下三种说法:

1、见于1909年《图画日报.上海之建筑》,文曰:“(小万柳堂)对渡为邑人吴氏之”九果园”,稍西为浙人徐氏之”水云乡”,亦俱饶有逸致”。

2、见于1923年版的《上海指南》,文曰:“小兰亭,园在曹家渡(小万柳堂对岸),海宁棣山筑,俗名徐家花园。大门有额曰“剪淞徐渡”,占吴淞江天然之胜概,茂林修竹,雅似兰亭”。

3、见于1928年陈无我著《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文曰:“徐君…因复在新闸西南四五里之曹家渡地方,另辟新园,名曰桃李园”。

这三段文字所记录的内容都与“浙江徐氏”有关且描述方位相近,故而笔者判断应在同一地点。为接下来文章叙述的方便,我们权且把这处建筑称为“桃李园”。

瑞华樟园入口

徐凌云的父亲徐鸿逵(字棣山)是一位丝蚕业富商,浙江海宁人,在晚清时曾为英商公平洋行买办,1883年“红顶商人”胡雪岩预垄断丝茧贸易失败并于当年被迫将积压的丝茧贱卖出售时,其中有一笔胡雪岩与英商天祥洋行之间的买卖就是由徐鸿逵经手的,由此亦可见这位徐鸿逵在当时该领域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徐鸿逵当时在上海的私家园林位于闸北唐家弄(约现在天潼路814弄35、43支弄的位置),又称为“双清别墅”,在徐鸿逵曾孙徐希博所作《徐园之兴衰》一文中对此有大致介绍,文曰:曾祖棣山公,清末在沪经营丝蚕业…自入商海,过于辛勤,体力日衰…就在闸北唐家弄购空地三亩余,堆土垒石为山,挖沟引水为溪,种花植树,建阁筑亭,遂建成一传统式的私家园林。此后每天下午在园内自娱养身,身体日见健朗。该园虽取”双清别墅”,但人们均以”徐家花园”或”徐园”称之…

1887年徐园对外开放,成为了当时上海与“张氏味莼园”、“愚园”等齐名的一处公共活动场所,曾名流云集,在不少书中对于“徐园”均有这样写到:“1896年6月30日,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由此开启了电影在中国的历史”(有关电影在中国的“首映地”有较多说法,除了“徐园又一村”外,还有“礼查饭店”、“张氏味莼园”等)。1895年徐鸿逵曾因园林开放后过于喧闹而一度将园林出租给经纶丝厂,后丝厂退租园林后又再次开放。徐鸿逵后来据说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跌出马车而不治身亡,位于唐家弄的“徐园”也由此转由他的两个儿子徐贯云(字仁杰)和徐凌云(字文杰)继承。

徐凌云

1899年公共租界再次扩张后,“徐园”被划入租界内并在此之后逐步成为闹市,1908-1909年徐氏兄弟在将原“徐园”地块出租后又在康脑脱路(现康定路江宁路昌化路一带)另建“徐园”,1909年8月27日“新徐园”重新对外开放并繁华依旧直至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30年代初王伯群与保志宁那场著名的婚礼就是在康脑脱路“徐园”中举行的。

“桃李园”应该也是在徐氏兄弟从唐家弄“老徐园”迁出前后建造的,我们同样在1928年陈无我著《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的文字中可以寻觅到它建造始末间的点滴记录,文曰:“沪北唐家弄徐氏双清别墅,系徐君手创…前辈如天南遁叟王紫铨、高昌寒食生何桂笙诸先生,咸于此结文社,联诗会,煮茗论心,焚香读画,四方名士,相率来归,文采风流,一时称盛。嗣因王、何两先生先后赴修文之召,提唱乏人,园林减色,加以园策市面日兴,居民日众,徐君深恐俗尘三斛,扑及名园,因复在新闸西南四五里之曹家渡地方,另辟新园,名曰桃李园…今则双清别墅早已移至康脑脱路,桃李园渐就荒废,鲜有知之者矣”,这也是目前有关“桃李园”过往寥寥可数的一些文字记录,通过这段文字我们或许可以有如下这些推测:1、徐家人在迁址康脑脱路前可能已在吴淞江畔置有产业并在搬迁时首先迁至此处后再迁至康脑脱路?2、徐氏兄弟在离开唐家弄“徐园”后,徐贯云迁至康脑脱路,而徐凌云则迁至“桃李园”?当然对于这些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因徐凌云酷爱昆曲,后来“桃李园”也就成为了其收授门生,教习传承昆曲的一处重要场所。

“瑞华樟园”内的老洋房

徐凌云在当时的昆曲界有“南徐北溥”之称(“北溥”为北方票界大王爱新觉罗.溥桐),其对于昆曲的热爱与精通在当时该领域内是有目共睹的。常年从事昆曲学术理论研究,并与徐凌云有过深厚交往的顾笃璜先生曾说过:“徐凌云先生(与一般曲家们)却不同,对场上艺术堪称博而且精,不但有好戏必看,而且还把他所赞赏的好演员如周凤林、邱凤翔、沈月泉等,一个个请到家里,认真向他们学习。他生旦净末丑各行兼擅,文武昆乱不挡…”。除此,徐凌云在对昆曲艺术的传承上也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与穆藕初等人一起组织昆曲保存社,后又创办昆曲传习所,为后来昆曲“传字辈”演员提供各种学习与演出的机会并在经济上给予了他们很大的援助,30年代初时还斥巨资购买摄影器材拍摄《游园》、《惊梦》、《梳妆》等昆曲电影,为昆曲日后的复兴可谓是竭尽全力,他与他的这处“桃李园”必将在中国昆曲发展史上抒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徐凌云(左)与溥桐(右)

“桃李园”在进入30年代后几经易主,烟草商陈楚湘(30年代初)、大中化工厂(1943年)、南林中学(1963年)、南林师范学校(1982年)、华东师范大学(1997年)等都曾先后成为过这里的主人或使用者。

2008年后老建筑在历经8年的平移和修缮后于近年重获新生,“瑞华樟园”为这幢百年老楼续写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