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医指掌-呕吐

 谭度 2020-08-02

​呕吐证四


【歌】得食即吐知为火,停久而来却是寒。久病胃虚因不纳,或缘气逆与停痰。食填胃口多生呕,新谷如何得下关。欲辨寒热虚实候,大微迟数脉中参。


【论】有声有物曰呕,有物无声曰吐,有声无物曰干呕,皆主于脾胃。有胃寒者;有胃热者;有胃虚者;有痰隔者;有气滞者;有食郁热之不同,在乎参之以脉,验之以证,则虚实冷热之形无所逃矣。


【脉】呕吐无它,寸紧滑数。微数血虚,单浮胃薄。芤则有瘀,最忌涩数。


胃热

得食即呕,胃火也,脉必数而口渴,二陈加姜炒芩、连。火上冲,食已暴吐,和中桔梗汤,荆黄散调槟榔末。


和中桔梗汤


治气热上冲,食已暴吐,脉洪数。


茯苓(一钱) 半夏(七分,泡) 陈皮(八分) 白术(炒,八分) 生姜(五片) 枳实(炒,八分) 浓朴(姜炒,八分) 桔梗(八分)


上锉,一剂,水二钟,煎至八分,空心温服。


荆黄散


治上焦气热所冲,暴吐。


荆芥(二钱) 人参(一钱) 甘草(五分) 大黄(六分)


上锉,一剂,水煎,调槟榔末一钱,磨木香五分,温服。


胃寒

食积为寒所逆,停久而吐者,脉必迟,理中汤加半夏、木香、姜汁,或紫沉丸。胃寒呕吐清水者,二陈汤加丁香、砂仁。


理中汤(方见中寒。)


紫沉丸


沉香(三钱) 槟榔(三钱) 紫苏梗(五钱) 益智(去壳,炒,一两) 神曲(五钱) 麦芽(五钱) 白术(五钱) 乌药(五钱) 香附(炒,五钱) 陈皮(一两) 浓朴(姜炒,一两) 甘草(炙,三钱)


上为末,水丸,砂仁汤送下三钱。


胃虚

胃虚不能纳食而吐者,脉必微,六君子汤加丁香、砂仁。


饮食伤脾胃而吐者,枳术丸、枳术二陈汤加香附、砂仁。饮酒伤胃,呕吐不止者,葛花解酲汤。


六君子汤(方见伤食。)


枳术丸(方见脾胃。)


枳术二陈汤


即二陈加枳实、白术。(方见痰证。)


葛花解酲汤(方见内伤。)


食郁

停宿食不克化,新壳不化而反出,脉沉,瓜蒂散或保和丸。食郁,饮食不消,填塞胃口而呕吐者,二陈汤加神曲、山楂、姜炒黄连、浓朴、枳实。


瓜蒂散(方见痰证。)


保和丸(方见伤食。)


痰气

因痰气壅滞胃口,食不下而作呕者,二陈汤加竹沥、姜汁、枳实、栝蒌。脉沉,瓜蒂散。痰在胸中,呕哕,温胆汤。气逆,枳桔二陈汤。


二陈汤(方见痰证。)


枳桔二陈汤


即二陈加枳壳、桔梗。


温胆汤


即二陈加竹茹、枳壳。


霍乱证三


【歌】霍乱须分湿与干,吐空泻尽始能安。若还关格阴阳逆,生死分明反掌间。甚则转筋仍厥逆,理中姜附可驱寒。热多而渴五苓散,暑证香薷藿朴堪。


【论】夫霍乱者,挥霍撩乱也。外有所感,内有所伤,阴阳乖隔,上吐下利,躁扰闷痛是也。偏阳则多热,偏阴则多寒。卒然而成,危如风烛,得吐利者,名曰湿霍乱,为可治,盖所伤之物尽出故也。若上不得吐,下不得利,所伤之物不得出,壅闷正气,关格阴阳,其死甚速,须用盐汤探吐,得出则宽。轻者手足温和,甚者脐腹绞痛,厥逆脉脱,举体转筋,当温补回阳复脉。若暑月多食瓜果、泉水,以致食郁于中而成霍乱者,宜辛温散其标寒,次以寒凉清其暑热可也。渴甚者,冰水解之。


【脉】霍乱吐泻,滑而不匀。或微而涩,或伏惊人。热多洪滑,弦滑食论。


湿霍乱(即吐泻)

霍乱吐利,藿香正气散。腹痛厥冷脉沉,理中汤。转筋不已,木瓜散;膝、腕内红筋刺出紫血;炒盐熨脐。


藿香正气散


治四时不正之气,不服水土,脾胃不和,吐利腹痛,饮食停滞,恶心胸满者主之。


藿香(二钱) 白芷(一钱) 桔梗(一钱) 半夏(一钱,姜制) 紫苏(一钱) 陈皮(一钱) 白术(一钱,炒) 大腹皮(一钱) 茯苓(一钱) 浓朴(一钱,姜炒) 甘草(五分,炙)


上锉,一剂,加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服。


转筋加木瓜。腹痛加炒芍药,寒痛加桂。食不化加香附、砂仁、神曲、麦芽。中暑加香薷、扁豆。时气憎寒恶热加柴胡、干葛。小便不利合五苓散。若频欲登圊,不通者,加枳壳。


理中汤(方见中寒。)


木瓜散


木瓜(二钱) 茴香(三分半) 甘草(二分,炙) 吴茱萸(一钱半) 紫苏(十叶) 生姜(五片)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八分,空心温服。


干霍乱(俗名绞肠痧)

不得吐利,脐腹痛甚,躁扰闷痛欲绝,以盐汤灌下一碗许探吐,若不得吐,不治。更以吴茱萸三、四两,用盐数两,炒热熨脐下。


暑霍乱

暑月霍乱,六和汤。热而燥渴烦闷,五苓散,或以凉水调益元散,或桂苓甘露饮,或藿薷汤冷服。


六和汤


治冒暑伏热烦闷,气不升降,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寒热交作,痰喘咳嗽,胸膈痞满,头目昏痛,肢体浮肿,小便赤涩,怠惰嗜卧,及中酒烦渴畏食并用此汤,随证加减。


缩砂(一两) 半夏(一两) 杏仁(一两) 白扁豆(二两) 人参(一两) 甘草(炙,一两) 赤茯苓(二两) 藿香叶(二两) 木瓜(二两) 香薷(四两) 浓朴(姜炒,四两)


上锉,每服一两,姜、枣水煎。


按∶六和者,和六腑也。脾胃者,六腑之总司,故凡六腑不和之病,先于脾胃而调之。是方有藿香、砂仁,香能开胃窍也。半夏、生姜辛能散逆气也。茯苓、木瓜淡能利湿窍也。参、术、扁豆甘能调脾胃也。脾胃一治,则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虽四肢百骸九窍,皆太和矣,况于六腑乎?


五苓散(方见中湿。)


益元散 又名六一散滑石(六两,水飞) 甘草(一两)


上为细末,水调服。


桂苓甘露饮


治夏月引饮过多,肚腹膨胀,霍乱泄利,小便赤涩,口干燥渴。


白术(二两,炒) 白茯苓(二两) 猪苓(二两) 泽泻(二两,去毛) 滑石(研,二两) 寒水石(研,一两) 甘草(炙,一两) 肉桂(去皮,五钱)


上锉,每服一两五钱,水二钟,煎八分,温服。


按∶上方以五苓利三焦之湿。二石清六腑之热,此河间治湿热之简便者。张子和加人参,因其脉虚故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