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喜林: 拥抱永恒

 时光捡漏 2020-08-03

『时光捡漏』记录生活的笔记本



拥 抱 永 恒

李喜林

我常常在黎明时分,伫立在阒静的原野。不远处的房舍、村巷已渐渐潮起人的声息。田野不语,只听见庄稼的生长声象婴儿吮奶。这时候,东方的鱼肚白开始洇红了,边缘的几许墨云仿佛长上翅膀仓皇逃去,那是夜的影子。太阳在新的一天又要诞生了,那令人心动的云彩宛若它临盆的殷红。太阳诞生的过程很快,往往不到一分钟,就喷薄而出,这景观特壮丽。大地在欢呼,所有的生物在这一时刻几乎都仰视。太阳在最初诞生的时候很羞涩,脸象少女般绯红,似乎游移到树梢,但很快就变得热情四射,看起来是变小了,但变小了的太阳让我们睁不开眼睛。每每这时候我就想起走进每一位思想先哲思想中的那种感觉。然后是午阳,似乎是太阳的中年,那奔放的激情沸腾了整个寰宇。

我常常在傍晚时分,同样站在原野望着西天夕阳西下。阳光很和蔼,象一位垂暮老人,光亮中闪着慈祥。冷峻点说,这一天要死去了,太阳已经完成了一个从诞生到消失的过程。看着西天辉煌的云彩,我不由想到,诞生是一种壮丽,消失同样是一种壮丽。

紧接着,黑夜就要来临了,天幕上已依稀有星斗在闪烁,月亮在似躲非躲。我的脑海中就浮出“日出日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月交替”,“生死轮回”,前世后世,“阴界阳界”这些字词,我慨叹我们的先祖太有智慧了,早已在文字中溶进了对宇宙自然那种深刻的感悟。

太阳在一天里的诞生与消亡,只是一天天的轮回,很少有先哲和平民们将他与人的生与死联系。诗章中大多写夜晚来临了,太阳就睡觉去了,从根本上已将太阳每天的诞生与消亡忽略了,觉得它是永恒的。这不难理解,太阳太伟大了,伟大的东西本身就是永恒的。很多人将男人比喻成太阳,那是指力量而言。但北宋的诗人苏轼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诗句,将人的诞生与消失这个亘古不变的规律,同月亮的阴晴圆缺联系起来,很有点宇宙意识和温存感。苏轼的这几句诗曾多次引起我对人的诞生与消失的思考。

我从很多年前起就想,人类生命的消失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什么?当身躯终于背叛了活着的精神意志,是不是灵魂就从消亡的躯体上袅袅升腾,在浩瀚的时间空间漫游。因为人的真正生命是各类物质的组合,更是形与神的统一。而当生命终结,宣告一个物质集合的消散,灵魂就仿佛活着生前的影子,开始漫游。人是渺小的,在岁月的田野上只是一株草芥,人又是伟大的,因为人有思想,有意志。有思想意志的灵魂甚至比阳光更有穿透力,比光更有速度,它可以在一瞬间飘逸与宇宙空间,漫游于银河系。

从生的这端到死的那端,就像两个驿站,中间的路途包容了你生命的所有内容。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注定这不变的模式,生离死的距离如弹簧,对有些人很短暂,对有些人很漫长,也就像一部电影,你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创造无限的空间,就在于你的扮演的角色,所表现的内容是不是靠近永恒的东西。也许对一些人,只是同样的一个形式,几个动作,尽管时间同样,但却显出他的生命就那样简单,而简单的东西首先很短暂。人生中重复是悲哀的。尤其是思想,要找到永恒的东西,或者情感,灵魂才能有所附丽。

死亡让我们在生的同时,永远处在遥远临近的困扰之中。无论在任何地方,任何空间,它无所不再。它永远在你看不见,但能感觉到的地方冷峻地对峙着你。有些人之所以能超越死亡,是因为其思想灵魂已到了一个仰为观止的境界,如同从九天云端俯瞰死亡,不仅有对死亡的超脱感,还有对生命所产生的悲壮感。

飞禽走兽的消亡,流星的陨落,是诞生与消亡的又一启示。死亡象一位披着黑袍的哲人,用宇宙间生命的兴亡向活着的生命暗示着活着的意义。对于生命,有的灵魂相伴,有的只是一个生的标本。人类也是如此,那些无所事事,醉生梦死的人与生的标本有什么区别。

死亡以其永恒,启示了我们找到生命的永恒。获得永恒的过程就是超越死亡的过程。人们啊,寻找永恒吧,靠近永恒吧,拥抱永恒吧,让思想灵魂像星星一样闪亮在人类精神的天空,这样的灵魂不会死亡,永远与精神同在。

 作者简介 

李喜林,笔名柳石、山水、草原,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文化,祖籍凤翔。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第二、三届签约作家。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国内60多家报刊、电台和网络媒体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首),文学作品曾获省市级报刊征文奖,新闻作品曾多次获省市级新闻奖,曾两度入围鲁迅文学奖,陕西省第三届柳青文学奖得主。曾经创作出版《我的作家梦》、《岁月深情》两本文学作品集。即将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似水年华》。事迹先后被报纸、电台、电视台予以报道。

 责任编辑:辛   克  

文字编辑:李   强

本期编辑:杜亚军

本期组稿:刘建生

◆  ◆  ◆  ◆  ◆  

【关注我们】

【凤翔作家&时光捡漏】新媒体联盟


时光捡漏 ∣您的生活笔记
 公众号ID:xinke19820728 

人生 · 生活 · 活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