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爱萍 | 家乡的变迁

 时光捡漏 2020-08-03

您生活的笔记本

 

我写了好几篇文章,都是赞美我们村子的变化与美景,但总感觉把村子的自然美和淳朴的民风民情还未表达出来。昨天,我又一次来到老庄,重温一下家乡半个多世纪来的变迁。

人常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家乡的亲切让人感觉崖畔上枣树都是那么励志。 

我们村有九个村民小组,这几个村组都是依山环绕,由东向西蜿蜒而住。过去一到六组住在原河北村,后庄(七组)住在离我们二公里的药王洞旁边。北林(八、九)组住在离我们四公里的川口河畔现在的冀东水泥厂南面。虽然是一个村子,但人老几辈子都住得很远。北林有很多人来到我们村上,大家都不认识么,应该这样说:“北林就像香港,后庄就是澳门。”经过几十年的变迁,这九个村民小组终于手拉手住进了河北新村,北林和后庄就像香港、澳门回归了大陆,终于回到母亲的怀抱。 

  听老人们讲:“五六十年代,我们村地处半山区,土地面积很大。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我们村粮食满仓才是最大的优势。父母把女孩嫁到我们村,是为了让娃娃填饱肚子,我的母亲也是其中的一个。” 这些嫁到我们村的新媳妇,却改变了我们村的村容村貌。在那个年代,只要走进我们村,都会给人一种新奇感,怎么这山脚下会有这么多像貂蝉一样漂亮的媳妇。她们不但乐观,而且个个能干。让人感觉村子整个的人文素质、文化修养和人情氛围是那样的浓厚。

在那个年代,我们五组村民大多数住在西沟,沟两边是一排排窑洞,中间有一条陡峭的山路。每到傍晚,沟里就沸腾起来,人们的笑声、呐喊声、孩子的哭声、狗的叫声,响彻整个沟内。我家住在沟外,但我总喜欢沟里热闹的气氛,总羡慕他们住在那个充满迷人色彩的窑洞里。

那段日子,人们过着简单而开心的日子。村民有一家盖房,全队人去帮忙,那是一种把团结、奋进和美好愿望融入在一起的大爱。慢慢地,沟内由于缺电、缺水、道路泥泞,给生活上带来了不便,村民们陆续从沟里搬到了沟外,盖起了新厦房。

过去家乡的人们生活是极有规律的,就如这炊烟,一天便能三次见它升起。在我看来,走进村里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那随处可见的炊烟。这些炊烟,就是朴实的乡村生活。炊烟比我更早地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 

包产到户后,时代在变化,人的步伐变得更快,眼光也随着形势发展而不一样。地处平原的人们思维转换得特别快,他们开始了手工业发展,像南北小村、申都、寺头靠做炮致富,虽然危险,但每年收入很丰厚。再回头看看我们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的思维就局限在种地,闲暇时间男人们聚在老十字的槐树下面下象棋,有时会为一个棋子争得面红耳赤,妇女们三五成堆坐在一起拉家常,编草帽辫子,就这样整个村子慢慢陷入了贫穷落后的状态。我们上初中,大家开始叫我们“山棒娃”。慢慢地发现,平原的姑娘很少嫁到我们村。 

2000年,省扶贫办来我村调研,看到我们村子剩余劳动力非常多,年轻人几乎都在家。他们组织第一批务工人员去温州打工,慢慢地,这些先遣队员把很多人都领出去挣钱。年轻的后生们出去务工,不但挣到了钱,还能领个漂亮的外地媳妇回来了,这些外地媳妇又给我们村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03年暑假,一次暴风雨过后,我们村山体滑坡。老书记冯虎前同志怕村民受到危险和伤害,多次与政府协商,最后达成共识,政府出台了一些惠民政策,先扶持一部分离崖畔近的人搬到桥南。村民看到第一批搬到新村的人们前景不错,交通便利、视野开阔。他们也争先恐后地搬出来,按照新农村的整体规划盖房。剩下的一小部分人由于困难,实在搬不起,国家又发放了一部分资金,扶持他们搬到新村。随着整体的搬迁,一条环山公路从新村经过,一下子活跃了村经济,漂亮的新村知名度提升了。接着 ,村子拓宽了道路 ,修建了漂亮的广场。三校联建举措又把学校搬到河北新村。小桥上加了护栏、河堤路一直修到冀东水泥厂,路边的柳枝像长发一样飘逸。让人一走进河北新村,就感觉好像进了美丽的世外桃源。 

  今年村上又引进了环保砖厂,不但给村上增加了产值,又让人们有个务工的地方,真是一举两得。 

这次政府又花巨资对老庄基进行复耕,把原先废弃的房屋推倒,进行填埋,整理成一块块新的田地。明年开春,农民就会盘算种些什么庄稼才能增加产值。 

现在的家乡,在人们心中是美好的,在作家笔下是奇妙的,在我眼里,那更是一种别致典雅的生活。家乡美丽得连小鸟都愿意栖息、做窝,经常会看见几只可爱的小鸟,抓住河边柳树的梢头,四目相对,鸣鸣啾啾,无限柔情,相依相偎。

是时代的变迁才会让家乡变得如此多娇,更是国家的好政策才让家乡与新时代俱进。我便想去寻找老庄和新村的记忆,再提一只装着五彩缤纷颜料的桶,把田园农舍,山峦重新粉刷一遍。再听一首我们河北新村的笛曲,让悠扬的笛声静静挂在树梢,让整片田野、山林、小路,大家听着笛声守护着这片思绪飘逸的美丽家园。

我们的家乡经历了六十年的沧桑与变迁,曾经的土窑洞变成了漂亮的楼房;曾经泥泞的小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曾经的袅袅吹烟变成了电气化;曾经的土炕变成了电暖炕;曾经的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花园式河北新村,看到这些变化,能不让我去爱恋、去赞美吗? 


作者简介

冯爱萍,宝鸡凤翔人,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现归于田园,爱好文学与舞蹈!经常把诗歌与舞蹈融为一体去创新自己的舞蹈个性。

精彩悦读

冯爱萍 | 我是一名没有公职的教师

冯爱萍|寒衣节时忆外公

冯爱萍|瑶瑶的笛子梦

冯爱萍 | 我和我的紫薇舞蹈队

冯爱萍 | 妈妈,来世还想做您的乖乖女

时光捡漏读书会
在这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