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54 || 屈周明:我和凤师美术班

 时光捡漏 2020-08-03

写在前面的话

弘扬凤师精神,助力凤师腾飞!

各位校友与各界人士,感谢关注与支持《情系凤师》编辑工作。为了进一步扩大《情系凤师》征稿(编委会专用邮箱:  qxfs100@163.com )的覆盖面与知晓率。编委会将会在知名原创文学公众号“时光捡漏”陆续推发投稿作品后期所有作品经编委审定之后,再确定是否录入《情系凤师》一书。如果稿件编采需要作者本人协助,编委会将会与作者及时联系。

传承凤师精神,我们责无旁贷!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让我们一起期待《情系凤师》的华丽面世!

凤翔师范学院《情系凤师》编委会

《情系凤师》      来稿选登
NO. 54
我和凤师美术班    文 / 屈周明

凤师,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因为它改变了我的命运。

1976年元月7日,我高中毕业回到家,也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早上起来,从广播听到周总理去世的消息,感觉国家发生了大事。春节刚过,公社中学两名领导来到我家,说公社决定让我到中学任教。哇!天大的好事,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让我彻夜难眠,不敢怠慢,赶紧收拾行李去报到。从此我就成了一名能挣工分还发补贴的民办教师。那个年代高中毕业算是有文化的人,一般出路不是当兵就是回村当老师,能进工厂是相当有门道的人,公社中学教师,那是一个多么有面子的身份。

两次高考落榜,我并不气馁,而是重新审视自己,拼文化课技不如人,写字画画别人比不过我。于是调转船头,专攻艺术院校。

1979年,高考恢复不久,我们这些爱画画的人都向往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然而身处乡下,没有科班老师教,加之当时招生规模小,想挤进高等学府的人凤毛麟角,大批社会沉淀绘画人才纷纷涌入宝鸡地区唯一的美术殿堂---凤翔师范美术班,期间的竞争可想而知。记得当年的录取率只有6%,想进凤师门不下一番苦功夫难以如愿。当年能考上这样的学校感觉就像中了“状元”,既吃上了“商品粮”,国家又能分配工作,也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画画梦,那种兴奋劲不言而喻。功夫不负用心人,1980年9月以专业+文化课第一的成绩,带着对前途的美好憧憬踏进凤师大门,从此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要的转折。                                               

 “进了凤师门,成了国家人”。然而我们从踏进校门的第一天起,从未放松过自己的学业,静物写生、人物写生、速写、色彩、美术理论、书法、文学、心理学、教育学都是我们的必修课。班主任党天才老师对我们语重心长的讲:今天我是你们的老师,明天你们将走向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人民教师,不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不行。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曾纪刚老师请来他的得意门生---西安美院教授王晓为我们上课,西安美院高材生张立柱等为我们写生示范,宝鸡著名书法家李志青、画家安正中,西安美院教授李习勤为我们讲课,让我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吴淑年、孔道玉、何永宁这些专业课老师都是美院毕业的高材生,能在这样好的环境学习,我们感到已经实现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凤师的两年学习期间,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让我自今难忘。那是全校的歌咏比赛,各班都在摩拳擦掌、积极准备,我们班参赛曲目《黄河船夫曲》,钢琴伴奏彭军锋(音乐班),我是排练和领唱,指挥是我们班的帅哥牛刚,合唱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达到高峰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比赛结果出来,没想到美术班在全校歌咏比赛中竟然得了第一名,全场哗然!全班同学欢呼雀跃,大家刮目相看,没想到会画画的人歌还唱的这么好,其实赢在齐心协力上,其次才是专业技巧。师范生要求一专多能,在扬琴和木鱼的伴奏下,我的二胡独奏曲《赛马》赢得晚会一片掌声,校门口我当年书写的“五讲四美三热爱”大红标语,20多年后回到母校北门口,惊讶的发现,标语痕迹依然清晰可见。 

 全班32名同学爷孙两代人,分别来自宝鸡地区民办教师、电影放映员、企业设计人员以及刚走出校门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年龄悬殊、成分多元,其中“藏龙卧虎”。今天给有特点的同学画个速写吧。

班长翟公民,素描基础扎实、造型能力强、色彩感觉好,毕业后创办企业,成了著名的的企业家;

郑永生善于思考,不断寻求在国画水墨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在校期间他的作文“我爱家乡的木板年画”参加全国中等院校作文比赛荣获一等奖,学校为此专门召开表彰会,号召向他学习;

史文集同学年龄虽小,灵气,在校期间师承著名书法家梁伯载、宋志贤,书法才华初露端倪,现任深圳市宝安区文联主席,被誉为当代具有影响力书画家;

学习委员宋晓峰勤学苦练,经常课余时间在画室写生,毕业后继续深造,现任西安美院教授、副院长;

巨石潜心研究美术理论,对中西方美术对比颇有建树,特别是墨西哥“壁画运动”与中国“长安画派”对比研究,取得了“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成果并著书,填补了国内美术基础理论等相关领域空白,他的巨幅国画《和谐曲》2010年被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贵宾厅永久陈列收藏。现任陕西美协副主席;

李红军中央美院读研期间,对中国民间艺术潜心研究,特别是他的纸雕造型空间艺术,获得2011年度中国雕塑艺术金奖,被誉为当代纸媒装置艺术家,现任陕西省艺术馆研究员;

李玉田师承西安美院戴西斌院长学院派画风,秦岭山水在他笔下潇洒灵动,现任西安美院教授、成教院院长;

张让林是西安美院教授徐义生得意门生,现任宝鸡画院院长;

张胜利绘画速写能力强,是我们班最勤奋的一个,经常手不离笔,穿梭在校园和街道写生,现任岐山县政协副主席;

朱路是我们班的“大哥大”,文学功底深,对文言文学有较深的造诣,他的花鸟画脱俗、高雅、个性,已成为著名的花鸟画家。

姚宗浩,毕业后对西画的研究和深造从未停止过,他创作的关中题材油画“收麦”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是我们班唯一的油画家;

毕志轩个性,在水彩画的探索与创作当中硕果累累,已成为深圳地区有名的水彩画家。

两名女同学是班里的“大熊猫”,曾晓霞的工笔画工整细腻,已成长为宝鸡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女画家。

两名来自韩城矿务局的代培生同学各有所长,牛刚毛笔字写得好,留长头发、穿喇叭裤,在八十年代是典型的偶像,常常吸引不少同学的目光;郑印全对社会的各种现象有他的理解与思考,一支画笔,抨击社会弊端,弘扬社会正能量,已是著名的漫画家。

几十年来,不忘初心,笔耕不辍,默默耕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有些同学官至厅级,有些已成为闻名全国的大画家,有些在教书育人的崇高岗位上默默奉献。班主任党天才老师曾经讲,凤师最后一届美术班是他带过最优秀的一届。据不完全统计,全班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5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6人,在省市及全国有影响力的书画家占全班人数一半以上,涉及北京、深圳、山东、西安、咸阳、宝鸡等地。

只有经历了春天,才能领略到百花的芳香,只有体验了同窗的情谊,才能懂得生活的真谛。毕业后的三十七年间,有过两次同学聚会。第一次是在1996年,那是一个金色的秋天,百年母校展现着它迷人的风姿,我们漫步在校园的林荫大道上,四合院、大礼堂、教学楼、大操场,抚今追昔,尽情抒怀,毕业后14年曾未见面的同学捶胸尔汝,相见恨晚。班主任党天才、文学老师李伯勋和我们欢聚一堂,师生见面还似当年,学生虚心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学生汇报各自十四年来工作和家庭情况,其乐融融。第二次聚会是相隔20年后的2016年,我们为了感恩老师,专门在宝鸡展览馆策划了一次“松柏曾寿,桃李绘春”曾纪纲老师88寿辰暨从艺70年师生书画作品观摩展。由于事先未曾告诉老师,老人家看到他的学生如此用心,激动万分,讲话几次哽咽,没想到他的学生为他送来这么大的生日礼物,感叹“今天是他一生最幸福的一天!”班主任党天才、专业课老师何永宁、原校党办主任吕建存、原校长安健都来了。宝鸡市人大副主任张敬原、市文联主席王春侠等领导充分肯定了我们的做法,为尊师重教树立了典范,也为宝鸡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都已相继步入花甲之年,部分同学已是硕果累累,已经到了收获的年龄。人生就像旅行,不会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不管当初所追求的目标是否达到,只要我们来过,那就无怨无悔!离开母校已有三十七个春秋,画室、操场、饭堂、宿舍、教学楼、园林式四合院历历在目,每逢周六晚上放电影,让我们认识了“冉阿让”,凤翔街道的凉皮摊、东湖的“君子亭”“喜雨亭”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在那个纯真的年代,我们一起渴求知识、增长智慧、憧憬未来。是母校给了我们智慧的启迪,是老师辛勤的耕耘,给了我们人生的方向和无穷的力量!

三十七年,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不光一瞬间,但对于一个人来说,那就是大半生。我们都是追梦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在了一起,虽说岁月的沧桑给每个人脸上刻上了年轮,但看上去个个精神饱满,当初所追求的事业尚未完成,仍然在努力奔跑。党老师开玩笑说:按现在的年龄划分,你们还算青年。

“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我相信,再过二十年,我们还能聚在一起,对酒当歌、畅谈人生,再叙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凤师。

作者简介

屈周明,陕西凤翔人,咸阳电视台记者、电视编导。曾获全国广播电视新闻奖、陕西广播电视“文艺类”二等奖、三等奖。凤翔师范82级美术专业班毕业生。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53 ||田斌杰:我的初心在那湖畔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52 || 张国良:桥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51 || 辛 克:那双旧棉鞋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50 || 张海俐:追忆似水青春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49 || 罗红娟:初 心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48 || 周玉彩:母校小记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47 || 朱宏让:《小草》的记忆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46 || 卢旭升:魂牵梦萦忆凤师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45 ||秦 舟:秦凤路6号(组诗)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44 ||靳秀萍:我的凤师记忆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43 ||兰碧云:那些年,追随曾老师徜徉在琴与画的海洋中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42 ||贾海睿:那些年,在凤师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41 ||杨海军:一只木箱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40 ||温剑荣:凤师,照耀我人生的第一座灯塔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39 || 王亚峰:凤师情缘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38 || 赵晓晔:寻梦凤师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37 || 李万锁:那年,我送同桌上凤师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36 || 肖婷:那一年,那一天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34 || 王秀霞:难忘我的母校——凤翔师范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33 || 杨惠强:凤师民教班的“镀金”岁月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31 || 孙书岐:我和凤师曾有缘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32 || 康永平:骑着自行车上凤师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30 || 宋文涛:难忘凤师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29 || 刘建生:凤师永在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28 || 魏晓兰:我的凤师梦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27 || 杨慧雯:又见迎春花开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26 || 杨晓娟:凤师,挥之不去的记忆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25 || 张建忠:凤师——那些年、那些人和那些事

白 麟 | “你好!”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24)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23 || 杨璠:永不熄灭的烛光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22 || 孙秦:结缘三年,难以忘怀—写在从凤翔师范毕业32年之际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21 || 朱晓娟:我的时光,因你而暖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20 || 张金红:我的凤师,我的师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19 || 亢小娟:美丽的母校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18 || 王小勃:凤师,时代的见证者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17 || 梁小婷:一路芬芳一路歌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16 || 李均锁:凤师,我想对你说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15 || 杨佳鹏:最忆是师恩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14 || 邰 俊:论凤师精神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13 || 杨晓娟:凤师,挥之不去的记忆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12 || 唐 玺:我的凤师生活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11 || 彭婵娟:回忆我的凤师生活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10 || 孙书岐:我的名字叫凤师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9 || 李三虎:四十年后重逢时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8 || 芮晓枫:致凤翔师范(三章)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7 || 张江丽:凤翔师范,梦想起航的地方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6 || 成诺:那段记忆中的古城墙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5 || 张晓燕:永远的八四一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4 || 陈春妮:那曾经的青葱岁月(有声版)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3 || 刘宗海:东湖畔,那所古老的师范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2  ||   李敏:最忆是凤师

《情系凤师》来稿选登 NO. 1 ||   杨芳晖:魂牵梦萦忆凤师

蔡 琼:回忆凤师之《凤师学子篇》

蔡 琼:回忆凤师之《校园生活篇》

蔡 琼:回忆凤师之《校园文化篇》

凤师记忆 || 张晓燕:永远的八四一

靳秀萍:我的凤师记忆

凤师记忆||刘建生:别了,凤翔师范

凤师记忆 || 方周立:百年凤翔师范辞

凤师记忆 || 严秋文:凤翔师范百年赋

这个七月,百年凤师终将成为记忆中的空白格

凤师记忆||一张老照片,一段老故事

凤师桂花飘香时

凤师,是记忆,亦是情怀

亢小娟:活力凤师

魏晓兰:我的凤师梦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