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QC七大工具是质量人标配?换个角度看鱼骨图 | Fish Bone Diagram

 过河卒冲 2020-08-03

混迹质量圈的人,恐怕莫不对 QC 七大工具 有所了解,“七大工具”几乎成了质量人的标配,也是在我们质量管理中启蒙般的存在。

但今天我们不详细展开“七大”工具,想进一步了解可点击这里看有关历史文章:QC 七大工具 | 必看

今天我们只聊“七大质量工具”中最有名的一个,那就是鱼骨图。

鱼骨图是一个非常简单,同时又非常实用的小工具,它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发明,工具虽小名字却不少,比如中文的 特性因素图、石川图、因果图,英文的 Fish bone diagram, casue and effect diagram, Ishikawa diagrams,讲的都是鱼骨图。

如上图所示,鱼骨图作为一个图形化工具,其结构非常简单:鱼头向右,表结果-Effect/Problem;鱼骨在左,表原因-Causes。

作为质量工具,具体来说作为根本原因分析的质量工具,左边的鱼骨代表的是系统性、结构化、有层次的原因分析:长在脊椎骨(backbone)上的大鱼骨是大的原因分类;大鱼骨上有小的鱼骨,这是在分类的下一层分解;小鱼骨上还可以有鱼刺(图中未画出),这是下下一级分解;如需要,小鱼刺上还可以有更小的鱼刺……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我们可以将很多的模型套用在鱼骨图上,比如制造领域最常用的5M1E分析模型:

  • 人-Man

  • 机-Machine

  • 料-Material

  • 法-Method

  • 测量-Measurement

  • 环境-Enviromont

而在市场营销领域,4P模型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宣传Promotion 也可通过鱼骨图进行分解。

如果你对工作中常用的分析有比较广泛的了解,比较有意思的是,你会发现很多的所谓工具,其实本质都是相通甚至极其雷同的。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被形形色色的陌生工具所吓倒,往往它们只是换了张皮出现在你面前。

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的角度,其他诸多工具与鱼骨图的一些关联?

1、五个为什么-Five Whys

首先跑到我脑子里面的工具是“5个为什么--Five Whys”, 鱼骨图的层层分解跟Five-Why法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虽然然从结构上看,鱼骨图更讲究“系统性”,但共通之处都有“刨根问底”的精神气。鱼骨图中最后被我们用红圈圈出的小小“鱼刺”,可能正是我们不断重复“为什么”之后找到的根本原因。

2、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和鱼骨图紧密相连的另一个工具,是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这是因为在画鱼骨图的时候,我们往往要借助于头脑风暴来列举出潜在的根本原因。单凭一己之力绘制出的鱼骨图往往会有很多的漏项,这就需要我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一鸣就有这样的经历,在分析某个问题时我先试着根据自己的经验绘制出一张鱼骨图,后来经过团队的头脑风暴,相比鱼骨图着实丰满了许多,进而距离问题的全貌也越来越近。

3、树状图-Tree Diagram

大家可还记得学生时代学习概率时候用到的树状图?鱼骨图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树状图。

树状图是以父子层次结构来组织对象,是枚举法的一种表达方式,那么鱼骨图也就是将潜在原因进行一一枚举的方式啊。

4、思维导图-Mind Map

如果大家感觉树状图有些生疏,那么思维导图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了;我居然留意到,现在针对小朋友都有各种关于思维导图的培训课程。

思维导图,英文 Mind Map,又叫脑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虽然思维导图更强调基于目视化效果,但其本质也是类似于鱼骨图或树状图。

5、金字塔原理-Pyramid Principle

麦肯锡,大名鼎鼎的金字塔原理你一定不会陌生。

金字塔原理就是一种“以结果或结论为导向的思考、表达的过程”,当我们思考或表达一件事情时,可以先提炼出一个中心思想或先抛出最终结论,然后这个结论下面有几个分论点作为支撑,每个分论点可能会向下延伸出新的论点或需要论据作为支撑,这样一层一层向下延伸,直到不需要再分解和提供支撑为止。是不是觉得,鱼骨图的表兄弟也太多了有没有!

到此,我要说的是,上面罗列的工具还仅仅只是一部分而已。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很多分析工具真的都不能太相似了?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你对“还原论”或“还原主义”(英文-Reductionism)有所了解你就会明白其中奥妙。还原论是一种哲学思想,是迄今为止自然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其认为复杂的系统、事务、现象可以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来加以理解和描述(1+1=2的道理)。我们常用的分析工具也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推广起来的。

最后,让我们再回到鱼骨图这个工具本身。尽管鱼骨图应用非常广泛,也特别实用,但并不是说它就没有缺陷。比如对于复杂问题,如果因子与因子之间有交互作用(1+1>2), 那么依赖鱼骨图的分析就会有局限性。

交互作用是六西格玛实验设计DOE中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下次有机会我们可以单独聊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