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书甄选 | 建筑不在形式,不在视觉,在于人性 ——《街道的美学》

 一格海外设计课 2020-08-04

本书以街道的视觉秩序的创造作为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的出发点,分别从街道的自然特征、美学规律、人文特色出发,由浅至深论述如何发掘建筑平面布局形成设计中的视觉秩序规律。

现代西方建筑理论众说纷纭,其中虽不乏真知灼见,不过这些理论的研究者却未必都具有建筑创作实际体验,故虽言之凿凿却不着痛处,难以指导设计实践。更有甚者,唯恐其理论不够“深奥”,乃一味旁征博引,玄之又玄,再加文字晦涩,读后令人如坠五里雾中。

芦原义信所著的这本《街道的美学》一扫上述弊端。作者把当代许多建筑理论、丰富的知识寓于通俗易懂的流畅文字中,通俗而不浅薄。同时,作者又把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建筑创作,通过自己的大量作品说明这些理论,故理论性强但又不脱离实践。



本期推荐好书:


街道的美学》


 

建筑和街道最终要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我想,在这层意思上大概是立足于人性,没有“人”的存在是绝对不可以的。
——芦原义信


01
推荐理由

芦原义信是一位建筑师,他眼中的街道,是放大的建筑,他用研究建筑的思路和角度,从街道的宽度/两侧建筑的高度之比,从两侧建筑外立面的材料及附着物,从街道中的“阴角空间”,从空间的内部性与外部性等城市/交通规划研究者很难考虑到的方面去对街道进行重新的思索,其结果自然是新颖有趣的。

按理来说,这本书是一本专业性较强的读物,但在读这本书时,并不觉得枯燥,作者从街道的实际使用者——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人的实际感受的描写,使读者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从而结合自身经历的那么多街道,细细反思,然后认同地默默点头。
——joyweldon 

书后,我突然开始审视己之前走过的街道,繁杂的广告,无序的停车,支楞的电线杆....原来这些就是让自己烦躁的原因。离开生活过的小镇,来到大城市,一切一切的不适应,都是因为身边的人跟自己一样不再有享受生活的心情和时间,一切都是为了追逐利益。这本书让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开始重新重视街道中的生活。
——Héloïse 


02
关于作者

▲ 图片源于网络

芦原义信

芦原义信(1918—2003)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历任日本法政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和东京大学教授,曾担任日本建筑学会主席、日本建筑师协会主席。1956年成立建筑事务所,其设计代表作包括东京驹泽体育馆、索尼大厦、东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东京艺术大剧院等。


03
内容概览

▲ 以上图片来源于文中截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